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她只是個在“最爛學區”教書的小學老師

但兩屆美國總統都發來邀請

希望她出任國家教育部長

因為她有著所有老師都想擁有的本領:

讓每一個“壞孩子”都愛上學習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她叫馬文·柯林斯(Marva Collins)

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42年前,把家裡的一個房間當做教室

柯林斯開辦了自己的學校

她招收的許多學生

都是被公立學校放棄的“壞孩子”

奇蹟就是從這間小教室開始誕生的

在柯林斯的學校裡

大家口中“不可救藥”的學生

四年級就可以讀莎士比亞的作品

10歲就可以做高中數學題

他們不僅順利從小學畢業

還上了中學、上了大學並順利畢業

成為政治家、商人、律師、醫生……

還有相當多學生選擇成為教師

美國最知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之一

《60分鐘》報道了柯林斯的事蹟

電視臺以她的故事為原型拍出了電影

一個叫Tal Ben Shahar的害羞男孩

讀了柯林斯的自傳後

決心要做一名教師

於是有了後來成為“網紅”的哈佛《幸福課》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沒有豫章書院的小黑屋

沒有楊永信的電擊療法

柯林斯不僅改變了“壞孩子”們的行為

也從真正意義上改變了他們一生的軌跡

兩位總統:里根、老布什

邀請柯林斯擔任教育部長時都被拒絕了

因為她不希望政治因素和官僚作風

干擾了自己的教學

但柯林斯的教學方式中最獨特的“秘密”

聽起來卻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

積極的態度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她永遠對自己和學生有信心:

“只要老師有足夠的激情去教

任何學生都可以愛上學習”


1

在種族主義盛行的年代

出生於阿拉巴馬州的黑人家庭

柯林斯從小就懂得

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讓生活擁有尊嚴

父母在她幼時離異

但都從未吝嗇於表達對她的愛與關心

在當時,獲得一份秘書的工作

對於黑人女性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但爸爸一直鼓勵她:

“柯林斯,你一定會有所作為

你可以成為一名秘書的!”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通過不斷努力

成年後的柯林斯居然真的得到了秘書的工作

雖然後來發現自己真正的理想是當教師

但爸爸的鼓勵讓她深切體會到了

來自父母的信任

是孩子成長最強大的後盾

來到芝加哥市的德拉諾小學任教時

柯林斯卻發現

這裡孩子們的遭遇與自己的童年並不一樣

學校所在的加菲爾德公園附近

是芝加哥有名的貧民區

就是那種妓女和匪幫經常出沒

犯罪與毒品一樣氾濫的地方

柯林斯搞不懂住在這裡的人們究竟怎麼了

大家似乎都不再有自尊

過得渾渾噩噩,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未來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芝加哥加菲爾德公園

政治家們鼓動的遊行與暴亂能否改變這裡

柯林斯不知道

但她相信教育是真正的解決方法

讓從這裡長大的孩子學會自尊自愛

能夠自食其力

情況也許才會真的有所改變

要在這個複雜的社會

培養出有所作為的孩子

他們要麼有堅強的父母

要麼,有堅強的老師

不過學校裡的情況並不比外邊好太多

老師們經常會抱怨:

“這幫學生真討厭”

大家肯付出的最大努力

只是儘量讓孩子們在學校裡待久一些

這樣他們就不會12歲加入街頭幫派

不會那麼早接觸毒品並犯罪

而孩子們在學校裡都雙目無光,表情呆滯

還在7歲、8歲或者9歲的時候

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就已經對生活認輸了

柯林斯不允許自己的學生這幅樣子

不管面對多調皮不聽話的孩子

她都會堅定地說:

“我保證你會走上正軌

你一定會有所成就。

我不會允許你放棄自己。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開學第一課

柯林斯會教孩子們練習自信

告訴他們:“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好

你在未來可以成功

可以承擔起生活的責任”

她把目光放在孩子們的長處與優點上

並積極地鼓勵和培養

讓他們相信自己不是失敗的孩子

從前錯過的知識

在柯林斯老師的課堂上不會再次錯過

不知道為什麼

柯林斯的班上開始成為了“差生”們的避難所

不受其他老師歡迎的孩子

還有不守紀律的“問題小孩”

在她的班裡沒過多久就都“服服帖帖”

成績也漸漸開始好了起來

很多年後

柯林斯的名聲傳遍整個美國時

有人問她:

你能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她回答說:

相信學生。

如果老師認為孩子讀不了書

那麼孩子就不會讀書

如果老師認為家庭背景差的孩子

不能取得好成績

那麼孩子也不會取得好成績

反過來,如果你給孩子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

也許會看到奇蹟是怎樣發生的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但教學的成功真的那麼簡單嗎?

至少德拉諾小學的老師們是不信的

他們不相信

那些他們嘲笑過的讀了3次六年級

或者換了7所學校都不會寫自己名字的小孩

居然真的可以在柯林斯的班上學好

謠言開始誕生

她怎麼能讓學生在班上待那麼長時間?

明明其他班的學生都只想著放學

柯林斯一定是在強迫他們

受夠了各種流言蜚語

加上學校在行政管理上反覆無常

“除了教學不在乎,其它的都在乎”

柯林斯決定辭去公立學校的教職

成立了自己的學校


2

最初幾年,柯林斯學校接收的

幾乎都是公立學校退學的孩子

有一個男孩4年裡換了13所小學

還有一個因為曾經用鉛筆戳其他小孩

後來被兒童心理健康中心趕了出來

一個孩子在上學第一天

就用錘子砸傷了另一名學生

這些孩子來柯林斯學校報到的時候

都帶著一大包官方通知

記錄著他們胡作非為的記錄

以及心理和社會問題

他們被認定為是不可救藥的孩子

柯林斯是他們成為街頭混混前最後的希望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柯林斯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拋開那些所謂的報告

以及孩子日積月累的“前科”記錄

因為她見過太多這樣的學生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人分析

然後冠上標籤:

“學習能力低下”,“發育遲緩”

“行為異常”,“多動症”……

孩子們的智商被毫無尊嚴的“檢查”過

再被議論紛紛

但孩子們坐不住並不足以證明是多動症

可能只是他們厭倦了

也可能是他不知道怎麼做作業

但又害怕問問題

或者僅僅是比較活躍罷了

不過許多老師才不會管這麼多

為什麼其他孩子都能表現得好

就只有你表現出問題呢?

遇上難對付、不聽話的孩子

沒有比貼上“這個孩子有問題”的標籤更好的藉口了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不過在柯林斯看來

學校的問題往往不是孩子造成的

糟糕的師生關係在其中推波助瀾

老師如果不喜歡一個孩子

其他同學通常也會跟隨老師的判斷去孤立他

在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中

誰都很難維持自信

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好

柯林斯的學生們最初也是這樣

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五花八門的“問題”

但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感覺生活毫無價值

感到自己已經是一個失敗者

柯林斯表現得異常地耐心

總是能讓自暴自棄的孩子們看到積極的一面

她相信孩子們學好的關鍵

是他們自己重拾對自己的信心

但對於那些防禦心理較強的孩子來說

這並不容易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9歲的蓋裡就是一個有防備心的孩子

他很容易生氣

入學面談時就當著柯林斯和他媽媽的面說

他非常討厭學校

在柯林斯的耐心教導下

蓋裡總是表現出自己桀驁不馴的一面

老師發的練習

他掃一眼就扔到桌子下

但和他過去得到的待遇不同的是

柯林斯完全沒有被他激怒

第二天仍舊把卷子和昨天的一起遞給他

蓋裡終於忍不住了

當他看到手上已經攢下的5份卷子時

他生氣的把一打試卷狠狠扔到地上

但柯林斯居然還是沒有生氣

她對孩子們說:

“我知道小孩經常會測試自己的極限

我還小的時候也經常這麼做

想試著看我能擺脫什麼”

接著她興致勃勃地講起了自己幹過的“壞事”:

把爸媽臥室裡的鐘調慢一小時

上大學時為了逃避做禮拜

偷偷從隊伍裡溜出去

把同樣的試卷交了10遍

老師卻沒有發現……

“但是”

柯林斯告訴聽故事聽得很開心的孩子們

“你們交上來的作業我肯定會看

安排你們讀的書我一定都會讀過

我的課堂不會讓你們感到枯燥

所以不要糊弄我

在這裡,沒有人會強迫另一個人做什麼

這不是我們來這的目的

你們來到這裡只能為了學習

這樣才能不辜負你們的聰明”

這些話當然沒有馬上對蓋裡起作用

他要維護他的尊嚴,挽回自己的面子

不過柯林斯依然每天給蓋裡髮捲子

請他朗讀、回答問題

告訴他:你當然有權利決定怎麼做

但我不會放棄你的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又過了1天、2天……

柯林斯第3天請蓋裡朗讀時

他決定要試一試

但只讀了開頭幾個單詞

遇到難讀的詞

他就把書扔到了教室另一邊

“你學走路之前肯定要摔跟頭的”

柯林斯告訴他:

犯錯誤沒什麼,我們可以一起糾正

但課本可沒犯錯

淘氣的男孩最終把書撿了起來

幾個星期過去

蓋裡發現他很難再繼續保持那種敵對的情緒

不管他多少次朝著柯林斯吼道:

“我討厭你,我才不做那些該死的作業”

柯林斯都會回答他:

“就算你這樣吼我吧,我始終都是愛你的”

漸漸地,蓋裡開始做作業了

突然有一天

他加入到課堂討論中

後來,他變成了班上踴躍發言的孩子

而且非常喜歡寫作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從來沒有真正對自己無所謂的學生

孩子們表現出的冷漠與不在乎

其實也是把自己的恐懼和沮喪藏了起來

他們遭受了太多無法承受的負面評價

他們無法證明自己

只有選擇放棄努力來報復老師

來到柯林斯的學校後

“問題孩子”們終於相信:

“不管我做什麼,

老師都會相信並且接受我”

這個學校不是為了給他們打分

不是為了認定他們“有罪”

而是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好更聰明而存在

他們終於不再像過去一樣傷害自己

所有被退學的孩子們來到柯林斯這裡

總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進步

到了學期的最後一天

他們還常常賴在教室不走

逃課打架的孩子“變好”了

是因為他們對學校的態度改變了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3

在柯林斯的課堂裡

教學大綱從來不是一個硬性的標準

她的班裡總是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最初只有柯林斯一個老師

她把孩子們按進度分組

照顧到每一組學生的情況

從0開始的學生

會在單詞拼讀上得到最紮實的鍛鍊

掌握了基本閱讀能力的孩子

會被柯林斯帶進一個豐富的文學世界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柯林斯不太喜歡用小學慣用的教材

她認為對於加菲爾德貧民區的孩子來說

課本里的生活實在太不切實際了:

父親總是穿得整整齊齊

母親從來不工作,整天烤麵包

房間裡收拾得乾乾淨淨

兄弟姐妹從不爭吵

孩子的鞋裡從來沒有髒東西……

生活是這麼紛亂複雜

加菲爾德的孩子們早就應該懂得

世界一定不是完美的

“那些和死亡、貪婪、暴力相關的話題不應該被避諱

因為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們

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成長”

柯林斯讓小學生們大量閱讀文學經典

因為世間人性的複雜

往往是文學名著的主題

柯林斯的課堂中

識字與閱讀並不是簡單的工具式的能力

她讓孩子們讀莎士比亞、奧威爾……

甚至柏拉圖、蘇格拉底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有的孩子可能會認為

莎士比亞、柏拉圖是需要非常有才華的同學才可以讀的

不自信的孩子們會擔心自己不夠聰明

不足以讀懂文學經典

但柯林斯會讓孩子們知道

這些看上去很高深的著作

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

他們一段段、甚至一句句複習

討論書中的觀點、角色和情節發展

直到孩子們不害怕閱讀

直到他們能把閱讀所得融入自己

能拿出書裡的知識和老師交流

想象一下

在一到三年級學生的課堂裡

竟然會出現這樣討論莎士比亞的教學場景

柯林斯:“是女巫讓麥克白做壞事的嗎?”

孩子們:“不是”

柯林斯:“女巫算中了他會做壞事,

但還是麥克白自己選擇作惡。

任何人都可以胡亂猜測,

但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如果大家猜測你們會失敗

那你們應該怎樣?”

一個小女孩:“掌控自己的生活!”

柯林斯:“很好,麥克白為什麼這麼沮喪?”

另一個男孩:“他內疚,心裡有鬼”

柯林斯:“對,生活中也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人們有時給我們極具誘惑的東西

但不會告訴我們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等事情發生後你才知道:血債原來要血還

即使沒人發現,你自己也會葬送自己

沒有孩子是喜歡做壞事的,對嗎?”


4

學生變多後

柯林斯不得不把學校搬出家中的房間

在外面租教室

她收的學費遠比公立學校低

而且還有一些學生家長不付學費

雖然學生成績越來越好

但柯林斯數十年來生活困苦

不過日復一日

她都熬過去了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60分鐘》節目的製片人聽說了她的故事後

事情終於有了轉機

15分鐘的電視節目

讓全美國都知道了這個開在貧民窟的小學

看到那些曾經被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

在一所資源緊缺的學校竟能取得巨大進步

觀眾們都受到了觸動

許多資源與資金向柯林斯湧來

學校得以擴招、開辦分校

柯林斯選擇老師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就是必須始終對學生懷有信心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但這個平凡的私立學校教師的成功

也引來許多爭議

有人說她的學生其實也是精挑細選的

有人說柯林斯偽造了學生成績

她還被懷疑接受某項法案的政治資助

不過多數批評都來自芝加哥公立學校的老師

《華爾街》報紙這樣描述關於她的爭議:

“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教育政治的故事

尤其是關於城市貧民區教育的故事

在這裡公立教育敗得很慘

而Collins個人的成功是對這些教育的恥辱”

上世紀90年代

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師

來到柯林斯的學校觀摩學習

去參觀的人們都感到非常驚訝:

一年級的孩子就在學習代數和幾何

二年級的開始接觸天文學

四年級的孩子讀得懂航班時刻表

五年級的學習拉丁文

六年級的能閱讀尼采,伏爾泰

喬叟,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

這都是在柯林斯的教學方法下達到的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柯林斯的故事也鼓舞了許多人

主講哈佛大學《幸福課》

(也叫“積極心理學”)的

Tal Ben Shahar老師

曾經是一個聽眾超過5個

就會緊張得難以開口的非常內向的人

這樣的性格其實不適合教師的工作

看了柯林斯的自傳後

Tal終於決定挑戰自己

他在哈佛大學開《幸福課》的時候

臺下最多有800個學生在聽他演講

2004年,小布什總統為她頒發了國家榮譽

國家人文勳章

2008年,因為種種管理上的原因

柯林斯關閉了經營多年的學校

而後她專注教師培訓工作

直到2015年去世

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老師把她當做榜樣

她教過的差生,最後都上了大學|教師節特別篇

柯林斯在自傳中曾說:

我不希望孩子們因為自己的出身而受到危害

也不想他們輕易屈服自己卑微的出身

我希望他們能用積極地生活態度

取代漠不關心和自暴自棄的心態

她也用自己一生的故事證明了

好學生和街頭混混之間的差距

有時候只是一個充滿自信與愛的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