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十大根祖文化·軍事篇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軍事篇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軍事篇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軍事篇

我國曆史上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叫做涿鹿之戰,它就發生在素有中華民族發祥地之稱的黃河中游的運城一帶,在這場戰爭中與黃帝交戰的蚩尤是我國最早的兵器發明人。據《孔子三朝記》、《太平寰宇記·卷四十六》、《魏土地記》、《解縣誌》和唐朝著名詩人王翰的詠解州《鹽池曉望》等史料典籍相互印證,今解州就是古時之“涿鹿”。

在距今五千年前後的氏族社會時期,地球整個北半球頻頻發生特大的地震和水旱災害。面對空前的災難,各地的氏族部落為爭奪自然資源和適於放牧、淺耕的地帶,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紛紛離開故土向中原這塊肥沃的黃土地匯聚。黃帝部落在東征、南下的過程中,兼併了包括炎帝部落在內的許多部落,最後同蚩尤部落為爭奪水草豐美的“冀州”(今包括運城市在內的廣大地區),特別是為爭奪中華大地上開發最早的運城鹽湖,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戰。

戰鬥一開始,使用金屬武器的蚩尤部落很快佔得先機。黃帝遂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飛上天空,噴出大水,將蚩尤的軍隊衝得七零八落。蚩尤忙令風伯和雨師上陣。風伯颳起漫天狂風,雨師則把應龍噴出的水全部收走,然後兩人又施展法術,用狂風暴雨襲擊黃帝軍隊,使應龍敗下陣來。不久,經過休整的黃帝軍隊士氣高昂,再次與蚩尤軍隊交戰。這次,黃帝身先士卒,帶兵殺入蚩尤陣中。不料,善“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漢學堂叢書》)的蚩尤卻施放出彌天大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使其辨不清方向,然後利用兵器上的優勢發起猛烈的進攻。黃帝藉助風后發明的指南車才拼死突出重圍。

突圍成功的黃帝痛定思痛,做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精心準備。首先,他親自到太山找玄女請教戰法秘訣,並結合自己的作戰經驗,創作了兵法《黃帝陰符經》,指揮軍隊演練出一千八百陣。其次,黃帝打聽到東海流波山上有一種怪獸夔(kui,二聲),吼聲像天空的炸雷一樣響亮,就派人把夔殺死,用夔皮做成戰鼓,用雷池雷獸的骨頭做鼓槌,敲起來“聲震五百里”,以鼓舞士氣,激勵鬥志。他還特意召來自己的女兒——專會收風息雨的旱魃(ba,二聲)助戰,然後同蚩尤展開了最後決戰。

決戰開始後,只見應龍噴出的滔天洪水被風伯和雨師收走;而風伯、雨師的狂風暴雨和蚩尤施放的彌天大霧又被旱魃一一化解。黃帝部落把蚩尤部落緊緊圍在戰陣中,然後敲擊戰鼓,在蚩尤及其部下魂喪魄散時乘勢追擊,一舉取得戰鬥勝利,最後“軒轅氏誅蚩尤於涿鹿之野,血入池化為滷,……今池南有蚩尤城,相傳是其葬處”(《夢溪筆談》卷三)。

蚩尤戰敗後,其部族一部分遷徙到了我國西南方今雲南、貴州一帶,一部分飄洋過海,移居朝鮮半島、東南亞及美洲等地,還有一部分則留在當地被黃帝部落同化。近年來,苗族、黎族的代表和韓國文化使團多次來運城,參拜被其稱為祖先的蚩尤。而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的蚩尤村,就是因為蚩尤部落生活於此、蚩尤兵敗後葬於此而得名的。

涿鹿之戰中,雙方的許多創造,如蚩尤使用金屬武器,黃帝制造戰鼓激勵士氣等,都對後來的戰爭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黃帝創作的《黃帝陰符經》,在戰爭中發揮了奇特的作用,成為我國最早的兵法典籍。涿鹿之戰後,人們不斷深化對天時、地利及新武器的研究與應用,並將其作為戰役取勝的關鍵因素。

涿鹿之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融合。黃帝在這次大戰中戰勝了蚩尤,成為五帝之首,從而奠定了中華民族國家五千年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