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安溪首閱式|回歸土地,回歸真實

歷時一年,

五下安溪,

《茶源地理-安溪》終得面世。

5月26日受茶道新生活主編吳垠邀請,

我參加了《茶源地理-安溪》全球首閱式。

期間所見、所聞、所感完全超出意料,

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撞擊。

首閱式圍繞“土地”為主題,

所有環節的呈現都可謂素簡自然、

純樸虔誠,

如雋永清流卻又震撼人心。

的確,

它喚醒了我對土地的感知,

也觸動我內心對於土地的熱愛。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關於“土地”這個詞彙,

我一向敏感。

我的事業和生活中都有土地。

2007年我被升任所在企業東亞太區總經理。

那時在以外國人為主的外企高管中,

我算少有的中國面孔。

同年在中國接待集團董事長到訪時,

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給了我這個機會。

他的回答讓我記憶猶新,

“我相信土地的兒子。

每一片土地都滋養自己的孩子,

你是這片土地的兒子,

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有所作為”。

在我廣州家中有一幅

特地用家鄉土地上的砂岩雕刻的風景畫。

畫中容納了家鄉的山水人文。

思鄉的時候,

我就把眼光投向那裡。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也是因為“土地”,

我對《茶源地理》有一見鍾情的感覺。

第一次閱讀《茶源地理》,

我就被“迴歸土地,看見茶”

這句定位標語吸引。

在我看來,

土地就是茶的根,

“迴歸土地,看見茶”

自然順理成章。

然而,

“迴歸土地,看見茶”

茶道新生活團隊有更多的意味。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過去四年中,

茶道新生活團隊

已走過中國十個主要的茶產區,

出版十本相關產區的《茶源地理》。

書中呈現的一切

都是他們用雙腳去丈量、

用雙眼去見證、

用雙手去記錄。

每一本《茶源地理》背後

都是十幾人的團隊

在每一個產區

紮根一個月甚至數月的結果。

這也註定每一本《茶源地理》

內容鮮活獨到,

別具匠心。

作為讀者,

我認同《茶源地理》

不僅是透過每一個產地說茶,

更是講述每一個產地中的茶

所交融的各種生命狀態。

在這個意義上,

“迴歸土地,看見茶”

也在感召人們迴歸對自然的尊崇,

迴歸對傳承的尊重,

迴歸匠心,

還有迴歸一顆敬畏的心。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首閱式後,

與會朋友談起

這是中國立意最高的茶會。

我雖閱歷有限但也當苟同。

因為在我看來,

最高的立意是“真實”,

這甚至超越“土地”這個既定主題。

當晚的現場,

我看見了滿滿的“真實”。

且不說當晚

極簡純粹的

吟唱、朗誦、鼓點和缽樂,

也不說現場鋪設的、

從茶源地發運而來的泥土,

最為打動我的“真實”

出現在吳垠主編談及“迴歸土地”時

情不自禁的幾度哽咽

以及《茶源地理》全體編委

樸實無華的集體亮相。

一切沒有過度粉飾。

那一刻,

我彷彿是在面對一群朝聖者,

他們形象雖淳樸簡單,

但眼眸堅定有神,

讓人莫名感動並心生敬意。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相由心生。

這群真實的人信仰真實。

為了保持刊物的獨立和真實性,

堅持以絕不販賣內容為宗旨。

按照吳垠主編的說法,

就像雲南鳳慶那棵

3200年樹齡的錦繡茶祖樹,

歷盡滄桑卻只是靜靜矗立、

見證歷史,

《茶源地理》的態度

應該像一棵古茶樹的姿態,

只是見證、記錄和看見。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我與吳垠主編第一次見面

就感到她為人的真實。

她自我介紹時

提及自己是位單親媽媽。

我從沒遇到過這種直白的表達。

在其後幾次有關茶的交流中,

她有兩次對我的問題

直接回答她並不知道答案,

需要自己進一步瞭解。

面對我這樣的茶小白,

換一個人可能隨便搪塞就好,

既回答了問題又維護權威。

對於敢於真實地

說明自己不知道答案的權威,

我多了敬意。

吳垠主編令我最欽佩的“真實”

應該是她敢於尊崇內心的聲音,

用一種這個快餐時代看來比較笨的方法,

堅定不移地向著她心中的目標篤定前行。

是的,

她這一路征程就是去成就

“中國茶源人文地理第一書”的理想,

而她和她的團隊

在這個征程中選擇做一棵茶樹的角色,

把根基安放在不會流失的土地上

堅定地生長,

不管風雨。

這四年的路並不平坦,

相信其中的艱辛

也是她在首閱式發言時動容的原因之一。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寫到這裡,

我想起電影《無問西東》和《岡仁波齊》。

《無問西東》中的沈光耀投筆從戎

是他的真心與真性情的噴湧勃發,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聽從內心,無問西東”。

吳垠主編放下一切投入到《茶源地理》

和她茶道新生活的事業就好比沈光耀投筆從戎,

他們都在響應內心。

這就是真實。

在無定的人生中,

他們至少可以探求自己的衝動與嚮往,

遵從內心深處的聲音,

如此,

賦予了生命沉甸甸的分量。

而吳垠主編和茶道新生活的團隊

向著目標的篤定前行

又好比《岡仁波齊》中虔誠的朝聖者,

心中只有一個目的地,

每一步都是為心中信仰而走,

每一個當下,

都是他們的修行。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電影《岡仁波齊》劇照

最後,

我搬出林谷芳老師對吳垠主編講的一個故事。

日本一位熱愛垂釣的漁者

經年累月地將每條他經過的水域等材料

一點一點精細地畫出來,

最終成為了一本在該領域

最為詳盡而獨樹一幟的書而大獲成功。

我想,

這應該是在預示《茶源地理》的未來。

“如果你真實,

那麼有一天也許你會成為一個獨特的味道,

成為一種象徵”。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來和茶道君一起約茶吧

5.26安溪首阅式|回归土地,回归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