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鸡”文化

客家人的“鸡”文化

鸡,又称窗禽。自古以来它被人们看作吉祥物,它在客家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饮食起居、礼尚往来、婚丧喜庆、岁时节日、迎神赛会……总离不开鸡的形影。

客家人的“鸡”文化

客家地区的一句俗语:问客杀鸡

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一手抓起一只鸡,一手提着一把刀,问客人:你吃不吃鸡呀?接下来的故事便很有意思:客人若说“吃”,主人便要痛下杀手,那只鸡免不了成为饭桌上的美味。

客家人的“鸡”文化

可是,在主人一手抓鸡、一手提刀当面问“吃不吃”的情况下,客人多半会不好意思,会说“不吃了,随便做些吃吧”。于是,主人就会把那只鸡放生,母鸡依然可以下蛋,公鸡同样可以打鸣。但是,客人在谢绝的同时,心里未免没有一点嘀咕,嫌主人小气。

客家人的“鸡”文化

“杀鸡问客”最初版本的真实意义是“节俭”,如今的客家人之所以爱用这句话来形容某人待客虚情假意,一是讹传,二是误解。

客家人的“鸡”文化

故事是这样的:客家人多有崇信道教、佛教的,平素都以吃斋作为最基本的信仰。一天,某人家里来了一位“斋公”亲戚,是自己的母舅。明知来客不吃荤,但热情洋溢的主人却仍准备杀一只鸡,以孝敬舅公。

客家人的“鸡”文化

这时,一向勤俭持家的主妇就对丈夫说:“还是去问一下舅公吧,看他要不要吃鸡。他要是不吃,那就不杀了。”这话却偏偏给一个过路的“啦呱婆”(多嘴多舌的女人)听了,由于不明真相,一传说开去,便人人都以为那家人十分吝啬。“杀鸡问客——虚情假意”的俗语也因此越传越广。

客家人结婚、住新房都要带只鸡

搬迁新居的时候,客家人一般也要从老家带来一对公母鸡,俗称“带路鸡”,这两只鸡必须在新居里养足百日之后,才能宰杀。

客家人的“鸡”文化

据说这是因为一个古老的传说——许多年前,是鸡将先祖带到这方土地,于是才有了客家人,为了表示感恩,便有了“带路鸡”的习俗。有时候小孩子去外婆家,外婆也会赠送外孙一只带路鸡,寓意着孩子可以记得回去的路,经常去外婆家看看。现在,许多客家地区进新房依然有带路鸡的习俗。

客家人的“鸡”文化

在大多数客家地区,都有“带路鸡”的习俗。“带路鸡”又称“兔路鸡”、“鸳鸯鸡”

。公鸡(完好,双胲末阄)和母鸡(新鸡,未赖蒲)各一只。


客家人的“鸡”文化


结婚当日,随新娘礼车,用“槎箩”挑到男方家里,“带路鸡”一定要大要壮,尤其是母鸡,最好一带进新娘房中,放在床下当日就会下蛋最佳。


客家人的“鸡”文化


“带路鸡”由女方母亲亲自准备,用一条长9尺的红带绑住鸡脚,带子两头各系一只鸡的双脚放于“槎箩”中,其用意是希望女儿嫁出去后和女婿和好相处,永浴爱河,白头偕老,而且还要像鸡一样,要百子千孙,子孙满堂。其9尺长的红带,借“九”与 “久”的谐音,表示长久之意,希望女儿、女婿能“长相廝守”。


客家人的“鸡”文化


还有一种说法,“带路鸡”记得转娘家带路,多回娘家。嫁到夫家要将“带路鸡”放出到新娘房中,看看是公鸡先跳到床上,还是母鸡先跳床上,这样就表示你第一胎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客家人的“鸡”文化


客家人的“鸡”文化


鸡在客家地区是最常见的“人事”,礼尚往来都习惯相赠以鸡。客家人很重视“做生日”和“做寿”。俗话说:“还生望生日,死哩望设七。”做生日、祝寿要杀鸡欢庆,亲友间得用鸡囡子(小母鸡)作为礼物相送。

客家人的“鸡”文化

人死了则每隔七天特别逢上“三七”,以至每年扫墓,子孙都要用“三牲”隆重祭奠,而“三牲”以鸡为首,再加鱼和猪肉。

客家人的“鸡”文化

至于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娘家更要送足够数量的阉鸡给补养身子。婴儿出生,也要先杀一只雄鸡敬祀天神,敬祀毕便用它来炒姜酒给产妇吃;以后每天要杀一只阉鸡煮姜酒给产妇下饭,直至弥月。此外,鸡在客家饮食文化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做主料还是充当辅料,在菜肴中不可或缺。


客家人的“鸡”文化


此外,建房的开工、安门、上梁、出煞、乔迁,还有老人去世等红白喜事的许多环节都要用鸡、宰鸡、吃鸡,正所谓“无鸡不成席”,而且各种酒宴的第一道菜,必定是一盘“白斩鸡”。

客家人的“鸡”文化

客家人对鸡可谓情有独钟,他们大都深信不疑鸡和鸡血可以趋吉避邪。在客家,民间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鸡能赶鬼。据说鬼都在夜间出来活动,而鸡一打鸣,宣告黑夜结束,天要亮了,这时,鬼便会仓皇逃窜。至于红色的鸡血作用就更大了,它既可以招来大吉大利,还能警示邪恶,对魑魅魍魉产生恫吓和威慑力量。

客家人的“鸡”文化

因此,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鸡——它几乎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保护神”。如过春节贴新联或贴用红纸剪的公鸡作门神要抹雄鸡血;丧家礼佛忏要宰雄鸡涂血“施符”;修坟竖碑要拿鸡“割红”求“利市”(兆头好,行大运);


客家人的“鸡”文化


祭祖时要“打血纸”(把鸡血淋滴在冥纸上)压墓头;“转火”时在庭前摆一张八仙桌,用“三牲”(鸡、鱼、肉)祭祀天神,之后又到厨房祭祀灶君爷,还要“割红”,用雄鸡血在八仙桌周围滴一圈并抹红灶门以驱邪,接着才大放鞭炮以示欢庆。

客家人的“鸡”文化

由此可见,客家人把鸡和鸡血简直当作祛恶避凶、求吉保安的万应灵丹。

客家人的“鸡”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