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浮「鬱南奇蹟」誕生記

提示:雲浮“鬱南奇蹟”誕生記:“大船下水啦

云浮“郁南奇迹”诞生记

“大船下水啦!”……今年9月20日,鬱南縣澎海船舶製造有限公司內人聲鼎沸,一片歡聲笑語,該廠“一天兩艘大船下水”消息不脛而走。在該公司臨西江造船平臺上,一艘長70餘米、載重量逾4000噸的貨船正沿著設置好的軌道緩緩滑動,並藉助斜坡加速扎入西江,激起千層浪花。

今年,隨著“澎海船舶”投產,鬱南縣船舶製造行業實現大擴容,一舉從原來年產量20多艘5000噸的貨船一下激增為50艘,年產值達2億多元。這種“噴發式”的業態發展態勢對於經濟欠發達山區縣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人和:水長船高競風流

造船是鬱南當地的傳統產業,行業發展歷史悠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鬱南便有企業建造水泥船,多以貨運和輪渡為主。目前境內有“都航”、“澎海”、“港成”、西江航海儀器有限公司等有規模的船舶製造企業。

鬱南縣都航船舶修造廠是當地造船歷史最早的公司,為船舶製造積累了豐富行業經驗。該廠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末,經歷了3次改革,曾是鬱南縣最大的船舶製造廠。據廠裡一些老人回憶,上世紀水泥船比較流行,載貨量20噸到120噸不等,全縣約年產20艘60噸的水泥船。當時,連灘鎮、南江口鎮等地也造船,以自用為主。

有業內人士認為,船舶製造產業與水運的發展息息相關。“都航船舶”副總經理陳偉雄是廠裡的“老人”,他今年50歲,從事水運行業30年。他告訴記者,上世紀鬱南、廣西的玉米、甘蔗等農產品以及水泥、鋼材等建材,都是通過水路運輸。如今,鬱南建材、輕化工等工業支柱產業正蓬勃發展,為當地水運提供了更大的貨源。

鬱南境內有西江、南江、寶珠河等河流,當地人長期與河水打交道,形成一個“水上人家”群體。據鬱南漁政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鬱南漁船現有382艘,從業人員近2000人。據業內人士介紹,水運是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是“重”“滯”貨物運輸的很好選擇。一直以來,西江貨運量足,主要是廣西建材運輸量大。鬱南今年全年水運量預計超過3000萬噸,每天約10萬噸。

受市場經濟影響,部分“水上人家”轉行造船,“澎海船舶”副總經理彭軍庭便是“水上人家”中的一員。據瞭解,彭軍庭家族很早就開始做水上運輸,目前家族有13艘貨船。他家族在嚐盡買船、修船等千般滋味同時,看到造船產業的前景,2012年便轉行造船。

今年11月,記者到“澎海”造船廠採訪,即被船舶製造的畫面所震撼:造船平臺上工人揮汗如雨,正在建造的幾艘巨型貨輪基本成型,裸露在外的縱、立、橫交錯有序的像是“龍骨”一樣的“胎架”豁然矗立,“滋滋滋”焊接聲、“叮叮噹”敲打聲不絕於耳……“船廠正在滿負荷建造貨船,今年訂單已滿,明年的訂單也基本接滿。如今,珠三角對於大貨船的需求還比較大,市場前景可觀。”彭軍庭說。

彭軍庭告訴記者,澎海造船廠於2014年底開始籌建,今年4月份投產,有10個造船平臺,200多名工人,全年滿負荷運作可建造25艘5000噸級的貨船,年產值超過1億元。該公司造船技術從廣西引進,無論是渡船還是千噸貨輪,均可根據客戶要求“量身定做”。在質量技術保障上,該公司聘請梧州市的工程師前來指導和檢查焊接技術,雲浮海事局每週均派人前來指導和監管工程質量,確保貨船質量過關。目前,“澎海船舶”規模是肇慶和雲浮地區最大的造船廠。今年訂單20艘,全年可售6艘,最大一艘貨船為5300噸。公司還承接縣內一些渡船業務,第一批13艘,每艘售價10多萬元。

“建造一艘千噸貨輪大概需要5-6個月時間,岸上製造要4個月左右,下水安裝設備要1個月時間。工廠有90米的船臺,可以製造6000噸的貨船。”彭軍庭說。他還告訴記者,船東下單後支付40%的定金,定金交付後抵押給銀行,這種做法減輕了船東買船的壓力。

更多請訪問:http://www.yfcnn.com/city/yunfu/20151217/3285272.html

提示:雲浮“鬱南奇蹟”誕生記:地利:唱響西江謠 關鍵詞:區位優勢、人才優勢 漫步西江邊,但見江水悠悠,江景遼闊。一眼望去,10餘艘千噸級的貨船正在江面破浪前行。 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與廣西蒼梧縣接壤,是廣東溝通大西南的

云浮“郁南奇迹”诞生记

地利:唱響西江謠

漫步西江邊,但見江水悠悠,江景遼闊。一眼望去,10餘艘千噸級的貨船正在江面破浪前行。

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與廣西蒼梧縣接壤,是廣東溝通大西南的橋頭堡。境內水陸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水運交通便利、發展興盛,沿西江上可達廣西南寧,下可航至珠三角及港澳地區,常年可通航千噸級船舶,目前境內碼頭達23個。

從秦漢開始,中原貨物經黃河入長江,經長江進湘江,經靈渠進灕江,經灕江入西江直達南海。近年來,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偉宗等珠江文化研究會專家在肇慶封開發現從古廣信到南海的古交通通道,在南江流域發現天后宮遺址,證明鬱南地界曾是海陸絲綢之路對接通道。

隨著西江黃金水道的升級改造,西江船運實現了“擴容”。西江鬱南段全長約64公里,是“西江黃金水道”中的“黃金航線”,載重1000噸的貨船可以從珠三角直達廣西貴港,載重5000噸貨船可從珠三角開到鬱南都城。

“地利”優勢為鬱南培養了一批水運人才,匯聚了一批造船技術人才。

據瞭解,全省水運船員數量正不斷減少,雲浮地區船員在3000人左右,本地人不到1000人。由於吃苦耐勞、功底紮實,從鬱南培訓出去的員工工資比外面的要高。平均每月工作20天,月薪在3000-5000元左右。以5000噸以上貨船為例,船長月薪在10000-13000元,水手、駕駛員等其他工種比船長大概少2000元。廣西流行“家庭式”水運,一個家庭承包下一艘船運營,幹幾年就有上百萬元的存款。

據業內人士透露,鬱南船舶製造行業本地人少,技工多來自廣西。今年45歲的楊定儉是“澎海船舶”的技術骨幹,來自廣西藤縣,已有22年造船經驗,經他手裡出來的船隻已達上百艘,目前正負責4艘船的製造技術指導。他告訴記者,選擇在鬱南工作是因為這裡離家近,一個半小時路程,逢年過節可以回家團聚。像楊定儉一樣,在鬱南從事船舶製造的人員大部分來自廣西,離家近成為他們“就地就近就業”的一個選擇,鬱南也成為引進和承接廣西造船技術的發展之地。

提示:雲浮“鬱南奇蹟”誕生記:天時:融入珠西產業帶正當時 關鍵詞:《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 和風細雨下的西江,蘊藏著勃勃的發展生機。 2014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標誌著以珠江-

云浮“郁南奇迹”诞生记

天時:融入珠西產業帶正當時

和風細雨下的西江,蘊藏著勃勃的發展生機。

2014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標誌著以珠江-西江流域為依託的區域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共同推進粵桂區域合作,廣東和廣西兩地擬共同打造粵桂航運大通道。目前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已啟動西江航道(界首至肇慶)擴能升級工作。該項目工程按通航3000噸級內河船舶標準建設,總投資10.2億元,計劃於2017年底完工。按照《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功能分區,鬱南縣屬產業承接區,肩負“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中轉港口的樞紐作用,高起點承接產業轉移,引導產業集聚”重任。

《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出臺,讓西江沿岸城市水運行業快步走進發展的春天。

有業內人士認為,珠江三角洲對於大貨船的需求增大,是因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的出現,許多客商有了新的貨運量。水運產業的大發展必然帶動船舶製造業大發展。記者發現,鬱南縣船舶製造業目前形勢良好,各大船廠訂單量充足。

廣東省委、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視船舶工業發展,明確將船舶製造業列為廣東發展先進製造業的五大重點產業之一,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打造產值2萬億元左右的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

一時間,以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產業作為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成為省內各大城市的重大考題。其中,珠海、佛山、中山、江門、陽江、肇慶6市及順德區被納入建設範圍。珠西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向2萬億規模進軍的考題中,中山市走“專、特、精、高”發展路線;佛山市以打造專業、輕型機械形成集群效應……

據媒體報道,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貴港市緊緊圍繞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目標,助推船舶製造業向大型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目前船舶運力佔廣西內河的六成多。

如何順勢借力千載難逢的政策“天時”,實施合適的戰略以融入產業帶,加速船舶製造行業的發展?鬱南縣副縣長潘慶林表示,該縣正結合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和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規劃發展當地臨港經濟,努力讓臨港經濟成為鬱南跨越趕超、綠色崛起的新引擎。除了藉助省委、省政府出臺的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的政策優勢及規劃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優勢外,還要進一步降低企業投資成本,尤其是船舶製造行業,還要做好延伸產業鏈的佈局,使其健康、快速發展。

“鬱南黨委、政府全力支持我們企業發展,從土地、供電、供水等方面給予了很多的優惠和便利。”彭軍庭說。

提示:雲浮“鬱南奇蹟”誕生記:未來:經濟發展新引擎 關鍵詞:臨港經濟帶 一條西江、百舸爭流;一地之勢、千載一時。 在天時地利人和等優勢的推動下,鬱南縣正結合境內15公里可使用西江岸線優勢,規劃建設臨港經濟帶,努力打開一條大通道,讓水路

未來:經濟發展新引擎

一條西江、百舸爭流;一地之勢、千載一時。

在“天時地利人和”等優勢的推動下,鬱南縣正結合境內15公里可使用西江岸線優勢,規劃建設臨港經濟帶,努力打開一條“大通道”,讓水路綜合交通連接兩廣,全力推動港區碼頭向“大噸位”、“高標準”發展。

國內船舶製造的成功發展經驗模式值得借鑑。河南省淮濱縣打造沿淮十里造船工業帶,以“一帶三區”為載體,形成產業集聚、集群發展、主導帶動、協同發展的大產業格局。該縣有規模以上船舶生產企業5家,船用配套產品生產企業20多家,有著1萬多名造船產業工人,船舶年生產能力500艘,船用配套產品150萬件(套),產值30億元以上,具備船舶研發、製造、船用產品加工、公共服務平臺等綜合性生產和服務功能。其中淮河牌1000-4000噸位鋼質散裝貨船被國家交通運輸部認證為內河航運標準船型,成為淮濱造船業的主導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鬱南應該能夠大力發展船舶製造業,開拓一片集聚發展的新天地。“廣西有船舶製造產業園,有30多個造船平臺的大船廠,產業佈局更好、規模更大,企業扎堆發展、成行成市。廣西的船東想去買船,去工業園走一趟就可以搞定。產業園對行業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希望我們也能有自己的船舶製造產業園。”鬱南縣都航船舶修造廠總經理龍水源、副總經理陳偉雄紛紛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目前,鬱南正以船舶製造業為支撐,推動臨港經濟快速發展。潘慶林表示,水運行業是沒有汙染的實體經濟,鬱南要爭當全省綠色崛起示範縣,大力發展水運行業及船舶製造業前景可觀。

“現在經濟形勢、政策環境與鬱南發展臨港經濟比較吻合,要站在開放的角度看待今後發展。除了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還要結合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突出自身區位條件,謀劃產業配套發展。”鬱南縣經信局局長楊青說。

據介紹,鬱南縣將通過加強與廣西梧州等地區域合作,開闢臨港經濟招商新領地,並主動融入西江沿岸中心城市和西江中游城市集群戰略合作,在綜合交通、產業發展、航運物流、生態建設等方面實現“強強聯合”,整體提升鬱南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競爭力。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從水泥船到鋼鐵船,從傳統產業到先進裝備製造業,鬱南造船產業發展仍需做到“未雨綢繆”,構築層層保障和破解種種難題。船員培訓就是其中一項。

目前鬱南縣沒有一所船員培訓學校,培訓船員只能企業自身組織或參加外地培訓。目前鬱南縣已培訓2500多名船員。有業內人士建議,大力推動“校企合作”開展船員培訓,既可滿足水運和造船產業的需要,也可為當地一些家庭脫貧致富拓展新途徑。

在鬱南造船行業,已有人“未雨綢繆”應對未來的變化。彭軍庭表示,雖然現在訂單供不應求,但是“爆發期”過去可能會出現“過剩”的現象。所以,他計劃在下游建設兩個維修船臺,運力“過剩”時可以轉型維修。同時,他還承包了肇慶市西江船員培訓中心,每期招收學員100名,培訓水手、駕駛、輪機、維修等工種。

目前鬱南縣正全力完善臨港經濟佈局,加快推動船舶製造行業及產業鏈健康發展。潘慶林表示,鬱南縣將通過大力開展技術員和船員等工種培訓,並通過向外取經和引才等途徑,補足人才短板,推動臨港經濟迅速發展。同時,鬱南要把握好國家和省政策,依託西江黃金水道、高鐵經濟帶等條件優勢和資源優勢,強化政策助力,並以都城、建城、南江口“三大組團”佈局食品、輕工等配套產業,進一步完善臨港經濟規劃。

“佈局臨港經濟是鬱南歷屆班子希望推動的產業戰略。一直以來,在臨港經濟發展及完善產業鏈上缺乏大的資金帶動、大的行業拉動、大的項目進駐,這是今後招商的切入方向。”楊青說。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從各大優勢條件和發展現狀觀察,鬱南縣順勢大力發展船舶製造、精心佈局臨港經濟,這一戰略目光長遠,大有可為。在不久的未來,在珠江-西江經濟帶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條件輻射帶動下,鬱南這座江濱綠城將快步踏入新一輪的加速發展、開放性發展的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