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六考皆奪魁的唯一奇才

明清期間,“狀元”特指殿試第一名,按序而下,會試第一名稱“會元”,鄉試第一名稱“解元”,院試、府試、縣試第一名則通稱“案首”。科舉之途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個“狀元”已屬不易,連中“三元”則尤其罕見,至於從縣試到殿試,六戰六捷,六獲第一,難度自然最大。歷史上只有一人曾從縣試到殿試六奪第一,他就是明朝的考場奇才黃觀,世人稱其“三元全國有,六首世間無”。

科舉六考皆奪魁的唯一奇才

黃觀,生於元至正兩十四年(1364年),北直隸貴池人(古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出身書香門第,後家道中落,不得不入贅貴池上清溪的許家,成了“倒插門“的半子。黃觀出生後,即從母姓,名叫黃不俗,直到他做了禮部右侍郎,才得到恩准恢復父姓,改稱黃觀。

黃觀酷好讀書,他的老師是元末學者翰林待制黃冔。洪武兩十三年(1390年),黃觀以貢生的身份入太學。這年八月,他參與鄉試的查驗,得到第一名,中“解元”。次年應會試,又得了第一名,中“會元”。同年,他參與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的殿試,再次得到第一名,中“狀元”。這樣,明朝第一個連中三元的讀書人就出世了。

科舉六考皆奪魁的唯一奇才

歷史上前後共有17名學子過關斬將而“連中三元”!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代的王崇哲;明朝的黃觀、商輅、王名世;清朝的錢檠、陳繼昌和戴衢亨、王玉璧。他們不愧是歷代之俊彥,是奇才中的奇才!

人們回顧黃觀的科舉之路時,發現他不但得中“三元”,而且正在入太學前的縣試、府試和院試三次查驗中,也均是第一名。在他的科舉道路上,可謂河清海晏,屢屢奪魁,更在明朝科舉查驗的成就上取得了六個第一名,人們為之不由讚歎:“三元全國有,六首世間無”。

黃觀正在洪武、建文兩朝官運就手,得到兩代帝王的欣賞。中狀元后,在翰林院任建撰,並講學於東宮。洪武兩十九年(1396年),升任為禮部右侍郎,這則僅次於尚書的副部級下官了。

科舉六考皆奪魁的唯一奇才

1398年,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黃觀與方孝孺、黃子澄等,皆成為建文帝很是倚重的股肱之臣。燕王朱棣擁兵自重,入朝不拜,黃觀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稱“虎拜朝天,殿上止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無法建文帝夷由未定,不聽勸諫,縱虎回山,末於變成大禍。燕王回去後,正在北京起兵,籌劃“靖易之役”。黃觀草擬詔令,要燕王罷兵回藩,束身謝功,言辭甚為狠惡。燕王震喜,從此懷恨在心。

脆弱的朱允炆被他的叔父朱棣在建文四年(1402年)奪去了皇位,此事被稱為靖易之變,建文帝不知所蹤,殘暴的朱棣大肆殛斃建文朝的舊臣,但凡不合做的劃一殺掉,家人妻小也被支出官府,充當僕隸。

朱棣即位後,擬定了一份50多人的“忠臣”名單,蒐羅方孝孺、黃子澄等,黃觀名列第六。有傳言稱傳國璽正在黃觀處,朱棣遂命人抄了黃觀的家,將黃妻翁氏和兩個女兒逮捕起去,發配給馴象的僕隸為妻。這類欺侮,翁氏早有死志,故將釵釧首飾皆交給象僕去換酒,乘隙帶著兩個女兒和十餘名家人投河自殺。

黃觀此時正溯江而上募兵,止至安慶時,從下游潰逃的兵士處得悉燕王即位,時局已去。得悉婦酬報了名節而死,黃觀很欣慰,命人將船止至故鄉貴池羅剎磯的江裡上,站正在船頭脫好朝服,裡向東方叩拜,然後縱身跳入滔滔江中。

科舉六考皆奪魁的唯一奇才

矢志忠君的黃觀悲壯地為建文帝殉易了,但對其咬牙切齒的朱棣卻仍不放過他,專門讓人紮了草人,帶上黃觀的帽子,放到街上斬首示眾。更殘忍的是朱棣飭令搏鬥黃氏家眷完整盡對的男丁,歷史紀錄,唯一黃觀的弟弟黃覯留下一子,幸運地躲過一劫。喜氣未消的朱棣還命人刪改了登科錄,把黃不俗的名字劃掉,剝去其狀元名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是任何人都篡改不了的。天才書生黃觀的輝煌科舉成就,將永遠地鐫刻在中國教育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