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官圖」的熱議和冷思考

“曬官圖”的熱議和冷思考

近日,一位媽媽向老師"花式曬官圖"的截圖在網上熱傳,圖片一經曝光立即引來大量圍觀群眾,事情持續發酵,引發網友對這些"官家族"的關注和背後可能隱藏的權力尋交易的熱議。

從網友發佈的圖片可看,這個媽媽在盡力在炫耀著她們家的官場資源,不管是直系的,旁系的,或者根本就"不是"的,只要能在正常的邏輯之下能搭上半毛線關係的都想盡一切辦法,哪怕是最後要用到括號才能解釋清楚的關係也先搭上,增加"資源"份量。

我們反過來想: 如果這位媽媽本身是在工廠流水線車間上班,每天都得至少加班三個小時才能下班,一個月拿三千多塊錢工資,那她肯定不會如此詳細的向老師介紹她職業。

如果這位媽媽的老公是位快遞員每天都風裡來雨裡去的忙著收派件,晚上十點多才下班回來吃飯,那這位媽媽肯定也不會如此詳細得跟老師介紹她老公職業。

如果這位媽媽的老爸是在某個工廠當門衛的,每天兩班倒,一班上12個小時,那這位媽媽肯定也不會如此詳細得跟老師介紹她老爸的職業。

資源是個好東西,不管是實物性能看得到的資源,或者是實質上看不到的資源,但資源的價值是往往是顯示在它的交易端的。

這位媽媽的做法無非就是想攏聚再多的無形資源往老師的身上施壓,提醒老師能在校園裡對她的孩子給予額外的照顧,物質或師資得有意識的向看她的孩子傾斜。直白的說:老孃的孩子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你自己"會做"啦!!

如此直白的曬出自己的官場資源,明目張膽的索要好處,確實刺痛了網友們對於這種行駛特權行為無比厭惡的敏感神經。

我們日常生活中受不良風氣的毒害的經歷又被這則新聞所鉤起來了,隱隱作痛,無比反感。

日常生活中,除了正常制度流程之外,能加入個人因素的環節,都可能是這種特權尋租地方,有些事情做也行,不做也行,沒有幾包香菸,一瓶好酒給過去就是非做不行。

相信很多網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考駕駛證學車過程中,有給紅包,買水,買菸的跟沒給紅包,也沒主動買水買菸的,所受待遇都是截然不同的。能卡你的地方,沒給好處一般不會讓你順利過。

近幾年,政府一直在強調作風建設,走群眾路線,想群眾所想,爭群眾所急,強調權力要關在制度的籠子裡,在陽光下行使權力。

雖然這種媽媽的作法不一定是違法違規的事情。但這種曬官職以顯示與別人不一樣的做法確認讓人感到不適,引人深思。

國家強調權力要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但這位媽媽的做法無異於把自家的權力羅列在人民廣場中央去炫耀和尋好處。如此做法帶來的社會價值觀的偏差和引起的社會不良風氣,值得我們認真去思考和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