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周愛萍醫生:領跑精準醫療事業,星輝斑斕里高歌

「学术前沿」周爱萍医生:领跑精准医疗事业,星辉斑斓里高歌

「学术前沿」周爱萍医生:领跑精准医疗事业,星辉斑斓里高歌

Q

如何正確的理解精準醫療在腫瘤治療環節中扮演的角色?基因檢測會不會氾濫?

周愛萍教授:精準醫療涉及多個方面,如精準的個體化治療、精準疾病的預防、早診早治等。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人體內部自身遺傳物質及基因改變相關,從精準醫學角度而言,我們要去了解、診斷、治療一種疾病,就要去了解其疾病分子的改變情況,明確分子圖譜,剖析導致疾病發生的異常遺傳信息,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尋找相應的治療手段。

精準醫療是臨床需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事實上,分子水平的檢測我們一直在進行,只不過我們之前踐行的是分子免疫組化,是一種比較低級、原始簡單的分子檢測,而現在提及的基因檢測通常指高通量二代測序,如不同規模的panel、全外顯子測序、全基因組測序等。通過這樣高通量的手段,能夠使我們對患者或機體基因全貌有整體、全面的瞭解,這樣更有助於疾病的診斷、預後的判斷,從而尋找最適合的治療手段。

基因檢測是精準醫療的前提。隨著靶向治療的普及和推廣,基因檢測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這種廣泛是一個合理的需求,廣泛不等於氾濫。我們說的泛濫,往往是沒有理由的、過度的、漫無目的甚至帶有不良需求、不良動機的應用某一種技術。我們應當更加客觀、辯證的看待精準治療與基因檢測之間的關係。

Q

臨床醫生如何合理規範的為患者進行基因檢測?

周愛萍教授:基因檢測作為一種新的技術,高額成本造成了較高的治療費用,對於患者來說,是一種很大的經濟負擔。目前國家的財政狀況尚不能把這一檢測技術納入醫保範圍,所以在進行精準醫療的同時,如何合理、節約、科學地開展基因檢測,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難題,這是需要臨床醫生與精準醫療公司更好的把握、推動和約束的。基因檢測怎麼去做,如何選擇、選擇時機是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根據患者疾病狀況、治療性質和對於治療的反應、治療後出現的變化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

以腫瘤內科醫生為例,針對晚期腸癌患者,如果患者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療,並且患者家庭條件允許,我會在基線治療時推薦其進行基因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來決定能否在化療基礎上加入靶向治療,從而獲得更好的療效。但是有可能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耐藥的問題,尤其在疾病進展的時候,需要我們再次對患者進行基因分析,查找哪些基因改變導致了耐藥的發生,引發疾病進展。根據二次檢測的結果,再決定後續治療方案。精準治療要求我們實時、動態地捕獲基因變化,從而指導醫生的治療決策。

Q

本次案例大賽對精準醫療在中國的實踐有什麼影響?

周愛萍教授:精準醫療案例大賽活動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對年輕醫生也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參賽選手均為中青年醫生,比賽內容準備的非常充分,可見參賽選手對比賽的重視。

本次精準醫療案例大賽有如下特點:①覆蓋範圍廣,本次比賽的參賽人員和參加單位覆蓋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對全國的精準醫療起到了推動作用。②挑各位選手選擇的案例大多是一些難治性病例,這些難治性病例使用傳統治療手段通常沒有效果,但是通過臨床全外顯子測序、多次ctDNA監測,能夠為部分患者找到非常有效、精準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機會,使有部分患者獲得非常好的療效,甚至獲得了治癒機會。

這些病例介紹展示了精準檢測對精準治療的良好推動作用,進一步傳遞了精準檢測的重要理念。臨床醫生通過對病例全面、長期、多次的深度分析,加深了大家對腫瘤生物學行為的瞭解,豐富了我們對於分子、腫瘤基因改變與腫瘤治療關係的理解,也增加了我們對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實踐經驗。

我們也可以認識到臨床需要進一步探究的一些問題,如當腫瘤檢測出多信號通路的基因突變時,我們應當如何選擇最有可能對腫瘤發揮作用的靶向藥物。總體來說,臨床醫生通過這次活動,對這些經典案例的病理(包括分子病理)進行了全面、長期、多次分析,加深了對腫瘤生物學行為的瞭解、加深了對腫瘤基因改變和治療行為的理解,也加深了對精準醫療實踐的認識,是非常好的學習的機會。

「学术前沿」周爱萍医生:领跑精准医疗事业,星辉斑斓里高歌

周愛萍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準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結直腸癌學組委員

中國老年腫瘤學分會(CGOS)副幹事長、胃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肝膽外科雜誌》、中華臨床醫師雜誌》、《中國繼續教育雜誌》、《肝癌電子雜誌》、 《Annals Oncology》胃腸道腫瘤中文版編委

發表媒體:醫悅匯

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