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霜降了,可以去撿和打萬壽子。自然落下的萬壽子,有點微皺,是不澀的,是甜的,去仔便可以吃,而打下來的萬壽子,看起來很飽滿,卻是不能直接吃的,它特別澀,可以隔水蒸著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