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現金貸「出海」受挫 跑馬圈地模式難以爲繼

国产现金贷“出海”受挫 跑马圈地模式难以为继

10月26日消息,自去年底,國內監管層開始針對現金貸出臺一系列政策,從暫停批設小貸公司,到非持牌機構不得從事放貸業務,國內現金貸發展逐漸步履維艱。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現金貸平臺紛紛將目光投向東南亞這片海外市場,嘗試通過快速擴張的方式,率先佔據這一新興市場。但是,大半年時間過去了,這些現金貸平臺在海外的日子並不好過,這股出海的熱潮逐漸有了降溫的趨勢。

一般來說,信用卡越是普及,現金貸業務開展便越困難。因此,中國現金貸平臺出海,首先考慮的是那些發展中國家。在東南亞地區的眾多國家中,印尼擁有2.6億人口,僅有6%的人口有信用卡;柬埔寨的1500多萬人口中,擁有銀行賬戶的約為17%,信用卡普及率不到0.3%;越南的信用卡普及率也僅為2%-5%。

其中,印尼作為人口全世界排名第四的國家,人口基數龐大,人均工資低,消費慾望強。基於這些先天優勢,更是一躍成為中國現金貸平臺出海的首選目的地。

有現金貸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印尼做現金貸業務的和來考察打算做現金貸的平臺大約有 100 家左右,而其中約 90% 來自中國,彷彿一夜之間,中國的現金貸平臺全來了。”

面對這片尚未開拓的“藍海”市場,眾多中國現金貸平臺採取跑馬圈地的模式,盲目施行業務擴張,試圖佔據先發優勢。但是,缺少穩紮穩打的耐性,這種模式似乎並不能長久。

首先,現金貸平臺數量的增加,直接導致當地企業競爭的加劇。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流量成本飆升。據《電商報》瞭解,在國內現金貸企業尚未蜂擁進入印尼之前,當地審核放款一個用戶的成本大概是 20-30 元人民幣;而如今成本最低是 120 元人民幣,最高的能達到 400 元人民幣,流量成本翻了 10 倍。在這種情況下,盲目擴張純粹是在燒錢。

流量成本扼住了現金貸平臺盈利的喉嚨。眾多現金貸平臺缺少足夠的盈利空間,前期的投入至少需要八到九個月才能賺回來,盈利週期至少被延長了半年。對一些資金並不雄厚的現金貸平臺來說,資金流動風險將大大增加。

其次,居高不下的壞賬率也讓眾多現金貸企業倍感頭疼。公開資料顯示,印尼當地現金貸平臺(30 日內)的壞賬率普遍為 25%-30%;催過一輪後的壞賬率還在 20% 左右。鑑於當地並沒有像國內一樣成熟完善的風控、借款人審核甚至只能依靠人工通過電話核實信息,經常會出現假的借款人地址,這些情況都沒辦法進行貸款催收,只能成為壞賬。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也非法外之地,當地政府針對現金貸行業的監管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印尼央行公開透露,已經在著手製定小貸方面的牌照,將於今年12月底出臺;印尼金融服務監管局也表示,將對金融科技行業進行嚴格監管,同時撤銷了5家金融科技公司的經營許可證。

東南亞地區有多達11個國家,每個國家的監管政策都不一樣,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金融監管嚴格程度堪比美國。這為中國現金貸平臺在當地開展業務增加了難度。

畢竟是異國他鄉,現金貸出海將面臨語言、文化、資源、資金等各方面困難;而隨著當地監管的深入規範,國產現金貸平臺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