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揮一揮手就近3000億投資,房地產企業是造車還是來“圈地”?

從去年寶能收購觀致汽車到今年恆大收購賈躍亭的FF汽車,“有錢任性”的房地產公司在這兩年突然開始進入汽車製造業,並已經成為一個潮流。在房地產公司中,目前已經有9家實力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極其產業鏈上進行了佈局,而在兩年左右的時間中,他們做出的投資已經接近五百億元,而規劃的投資,早就超過了一千億元。

據統計,這9家公司分別為寶能集團、華夏幸福、碧桂園、恆大集團、萬達集團、萬通地產、冠城大通、大名城等。其中排名在中國地產上前十的有恆大集團、碧桂園、華夏幸福、萬達集團。另外還有一家是綠地集團,綠地集團進入汽車行業是在2015年,在當年其斥資約15.5億港元獲得潤東汽車30%股權,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

其中,在已經公佈的計劃中,寶能集團的投資數額最大。2017年12月,寶能集團以16.25億元的價格成功拿下了觀致汽車25%的股權。之後,寶能還將與奇瑞汽車、Quantum(2007)LLC一起為觀致增資65億元。在入主觀致前後不到兩個月時間,寶能又前後在廣州、杭州、昆明三地簽下了在當地建設生產基地的協議,總投資超過600億元。

而今年3月,寶能總投資40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陝西省西鹹新區開工建設,該項目規劃產能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項目。這意味著,在五年左右的時間中,寶能將在汽車行業中投入至少上千億元的資金。

華夏幸福和恆大也不差錢。華夏幸福在去年出資3.3億元收購新造車企業“合眾新能源”近53.4%股份,華夏幸福100%控股的拉薩知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其最大股東。2017年12月,華夏幸福旗下的知合出行投資了PonyCar的C輪融資。此外,華夏幸福旗下企業還在江蘇溧水就打造了一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引入了包括比亞迪、長安汽車、南京金龍及80餘家零部件企業,涵蓋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相關產業。

而恆大汽車則接盤了“臭名昭著”的賈躍亭的FF汽車。恆大集團出資約57億元人民幣收購FF的45%股份成為後者的控股大股東。恆大沒有披露在汽車產業上的具體投資金額,只是公佈了未來的發展計劃。恆大公司計劃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十年後,年產能計劃達到500萬輛。

如果以寶能的生產基地投入簡單計算,寶能約250萬產能和一個研發中心,耗資約一千億元,那麼兩倍於寶能汽車的恆大汽車,總投入應該在1500-2000億元左右。這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除了這些大手筆的投資,在房地產行中還有一些玩家。比如碧桂園投資金額高達25億元在順德打造新能源汽車小鎮。但這應該不是碧桂園最後一個小鎮計劃。而作為中國供銷集團旗下唯一地產板塊企業的中合置業,其在2017年4月在咸寧高新區投資100億元建設中合新能源汽車(華中)生產基地,投產可實現年產20萬輛微型電動車和10萬輛高速電動汽車,預計年產值達500億元。

而寧波老牌房企國驊集團,在2015年,國驊集團就已經拿下了揚子江城市純電動客車的全國總代理,同時還介入了公交運營行業。為此,國驊集團專門設立了新能源全資子公司——國驊東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負責新能源銷售、租賃、運營、充電樁運營等業務。但這家公司沒有公佈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資具體額度。

2017年3月,大名城宣佈在臺州設立新能源汽車子公司,並投資建設首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同時,旗下全資子公司還投資參股了浙江錢江鋰電33%股權,該企業主要生產動力電池、鋰電池等。事實上,早在2016年10月,大名城就已經在動力電池領域進行了佈局,旗下全資子公司就設立了動力電池公司。

攜鉅額資金和資源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地產商,或許會加速產業優勝劣汰、兼併重組,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賽道中重要的參與者。值得警惕的是,房地產跨界新能源汽車領域,在目前市場環境下,補貼的退坡對於其經營發展存在一定風險。同時,進入不熟悉的行業,跨行業、多團隊的整合對於管理運營也有著較高要求。

而對於地產商們的重資投入,業內也不乏質疑之聲。諸如地產商的入局是想通過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解決拿地難、拿地價格高的問題,從而實現可觀的利潤所得。又或是借力新能源汽車概念提振股價等等。比如恆大,在FF汽車成立合資公司之後,其股價丹田增值已經超過其收購FF汽車的花費。

另外,事實上,一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也的確存在肆圈地擴項目,確實難避圈地之嫌。比如,自2017年3月成立寶能汽車之後,寶能集團便在西安、廣州、昆明、杭州、武漢等地規劃新能源汽車項目,再加上收購觀致汽車51%股權,寶能集團僅用一年時間便打造出一個總投資規模超千億、年產能達245萬輛的汽車版圖。


而恆大更為誇張,其產品甚至還沒有上市,便已經計劃了在全國五個城市建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的目標。其五百萬產能的規劃,從建設用上上來說,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中國任何一個單一品牌都不能與之相比。聯繫到前些年,青年汽車、華泰汽車等利用汽車等圈地,換取當地煤礦資源等行為,恆大的工廠建立,很難說是單純的發展實業。

汽車企業的廠房面積巨大,而為了引入汽車行業這一GDP大戶,一些地方政府不惜給錢給地給資源。以力帆汽車為例,因城市發展,其廠房搬遷就可以獲得近15-20億元補助,其中大部分是土地升值而來。而在許多地方,因為投資設廠,投資方還在當地獲得土地,開發房地產項目或者資源類項目。從這方面來說,房地產商們的盤算,可能沒有那麼簡單。畢竟相對於收益高的地產項目,誰願意轉型到收益更差的汽車製造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