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侠仗义的梅巧玲

□ 尹成荣

梅巧玲是梅兰芳的爷爷,也是一代名角,且重情厚义。不仅戏唱得好,人也长得非常好看,对他仰慕者众多,其中有一个世家子弟,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姓张,人称张举人。在一次无意中听了梅巧玲唱的戏,便听上了瘾,听入了迷,每有梅巧玲的戏,他必来,听完后,还细细回味,深感意犹未尽。

可是天天听戏是要花钱的,张举人虽然有点钱,但架不住总往戏院跑,慢慢地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连赶考的盘缠都花光了。因为他特别喜欢梅巧玲的戏,而且对戏还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听完戏还会与梅巧玲畅谈一番,与梅巧玲逐渐熟识起来,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渐渐成了知己。有时,他没钱听戏,梅巧玲就借给他钱,一来二去,借的钱越来越多,竟达到二千多大洋。

张举人见梅巧玲如此仗义,非常感动,向梅巧玲保证:只要自己考取了功名,就把钱连本加利还给梅巧玲。后来,张举人真考上了翰林,可惜世事难料,张举人刚刚考上翰林,还没等上任,就突发疾病,客死他乡。

他的同乡们一见,非常痛惜,把张举人的灵柩送回故乡下葬,只是这笔费用如何出呢?众人各有推辞。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梅巧玲得知张举人去世,赶来吊唁。张举人的同乡以为梅巧玲是来讨债的,一个个想办法准备逃脱。令人意外的是,梅巧玲不但没有讨要张举人所欠的钱,听说送他回乡下葬没有路费,又慷慨地掏出二百大洋,为张举人回乡下葬当路费。为了表示对张举人所欠的钱不再追要,当场把张举人写的欠条都烧了。梅巧玲还在张举人棺前哭诉道:可恨自己不是富裕之人,拿不出更多的钱,只能在关键时刻,表示一下对这位知己的悼念和情义,哭毕,起身离去。

梅巧玲为知己仗义解囊显出他品格的崇高而伟大,而张举人的同乡人品却是自私狭隘又无情,梅巧玲侠心义肝的崇高品质不得不令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