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名譽掃地的人物,曾任職光速創投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做了 10 年多投資的Justin Caldbeck恐怕沒想到自己會一夜之間身敗名裂。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他曾在兩個重要投資機構 Bain Capital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分別任職 6 年多和 3 年多,幫後者發現和投資了 Grubhub、發現和投資了匿名社交 Whisper 種子輪;之後 2014 年創立自己機構 Binary Capital

幾天前, 6 名女創業者向美國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狀告他慣於通過工作關係對女創業者實施“性騷擾”。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Caldbeck 一夜之間名譽掃地,截至目前事情還在發酵。

事情始末

為警示創投圈,三位女創業者選擇了實名揭露: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她們是:Evertoon 創始人 Niniane Wang、旅遊創業公司 Journy 創始人 Susan Ho 和 Leiti Hsu。

其中 Wang 指控:C 曾在邀請她為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時試圖和她上床;Ho 指控:C 半夜發消息談論投資她公司事宜時建議她出來見面;Hsu 指控:C 曾在曼哈頓酒店一個酒吧桌子底下摸她的腿。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另三位匿名人故事類似。

一位為 C 前同事,表示收到過其言辭露骨的短信挑逗;另一位在和 C 見面談商業交易時,被邀請去酒店房間。

其中一位還透露:她說她有男友,C 隨即問:你想要 “Open Relationship” 嗎?她極為震驚和沮喪,最終決定不從 Bain Capital 融資。

這三位都不願實名,因為擔心“被報復”,同時擔心:創投圈男性佔絕大多數,一些人可能認為這種事不值一提。

還有十幾位科技界女性透露:當行業裡“有權力的人”提出她們不想做的事時,其實很難做出不傷害自己公司前景的回應,事實上一些人就因為這種擔憂放棄了創建自己公司或從未創建公司。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各方反應

Caldbeck 一開始否認,不過在 LinkedIn 聯合創始人 Reid Hoffman 連夜寫了篇討伐文章後,改口承認錯誤。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LinkedIn 聯合創始人 Reid Hoffman

Hoffman 大概沒睡覺趕出來的這篇奇長無比文章叫《女企業家的人權》,裡面有段話是這樣的:

“為什麼我們通常對這種事缺乏憤怒和評論?——這個問題特別重要,因為實際上女企業家面臨的問題是:她們不知道人們是否關心。這就是為什麼要把事情快速寫出來:我們中很多人其實關心!這是完全不道德和無恥的行為。我們要站在你們這邊,說出來,並行動。

受其激勵,4 天后 Lightspeed 連續發數條 Twitter:聲明其早已意識到 Caldbeck 問題。

“我們收到過一個投資組合公司的指控,之後,按公司要求讓 Justin 離開了他們董事會。我們很遺憾當時沒采取更有力行動。現在,顯然我們應該做更多(指把事情公開)。”

而在光速創投聲明前一天,Binary 聯合創始人 Jonathan Teo 已在 Facebook 上發文。大家英文都很好,自己看吧——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今天一早,The Daily Beast 又披露了一個信息——原來其實“硅谷”早就知道:

文章提及一個早已消失了的匿名社交應用 Secret(詳見硅發佈之前報道《Secret 死了》),指出:2014 年 8 月就有人在這個 App 發問:“Which male VCs tend to hit on female founders and trick them into dates? I want to know who not to work with.”

隨後,吸引超過 200+ 評論,被反覆提及的 VC 名裡就有 “Justin Caldbeck”。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鬥士

6 名女創業者狀告投資人美國曆史上前所未有,據 Wang 後來向科技媒體 Pondo 透露:她為此已努力 7 年:“我一直試圖揭露,(但)他不斷威脅記者,要把文章弄出來是超級難的事。”

Wang 還披露了一件事:以下是 C 發給她的郵件: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Hey Niniane, It’s been a long time I’m not sure you Evertoon is thinking of raising more capital but would love to catch up and hear more about what you’re building if you’re open to it.”

注意:The Information 發文時間是 6 月 22 日,而 6 月 8 日 C 給 Wang 發了郵件,時間點為 Wang 決定再次努力/同意在媒體上公開此事的 3 天后。

Wang 稱:因為 C 只在幾年前聯繫過她一次,她有理由把這封郵件解讀為“試圖用融資讓她閉嘴。”

這是一位堅強鬥士:Wang 告訴 Pando:當她聽說 Binary Capital 可能採用“拖延戰術”時:“我感到如此無助,”但一小時後,她隨即說:

“You know what? No more feeling helpless. I am going to ask the LPs to withdraw from fund two. We must fight.

這裡另一個背景是:當事人機構去年曾向 LP 募了 1.75 億美金,最近正因 Lowercase Capital 的 Matt Mazzeo 同意加入而在找額外的 7500 萬美金,事發時,此事已快到尾聲。

現在這位鬥士贏了:Caldbeck 離職,留下孤零零的另一個合夥人 Jonathan Teo。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題外話說兩句

兩週前,Uber 創始人 Travis Kalanick 迫於董事會壓力最終離職,有些人把這場告別類比“喬布斯”,我覺得還是別扯了:

Uber 一事的整件事情裡,只有一個人是真正“勇敢”的,那就是寫出了《我在 Uber 很奇怪的一年》的 Susan J. Fowler(詳見硅發佈之前報道《 》);另外硅谷史上被董事會踢出局或迫於董事會壓力離職的 Founder CEO 中,絕大多數是因為業務原因:

比如喬布斯(和職業經理人 CEO 對產品走向判斷不同)、Groupon 創始人 Andrew Mason(因業績長期上不去),甚至雅虎楊致遠(拒絕微軟高價收購);而只有一個人是真正 “Uber 式下臺”的——那就是 Zenefits 創始人 Parker Conrad。

創投圈又一因“性騷擾

Zenefits 創始人 Parker Conrad

這也是個接近完美的“獨角獸”公司,也經歷了“爆炸式”增長,之後被曝創始人為業績做出了一個軟件讓不合法的經紀人可以瞞天過海,隨後美國地方檢察官介入,以及同樣公司文化失控得一塌糊塗,2016 年 Parker Conrad 被迫下臺。

創業需要雞湯,但什麼事是“榮耀”,什麼事是“恥辱”,還是要拎得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