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良先生海洋畫《海魂》賞析



王繼良先生海洋畫《海魂》賞析


王繼良先生師從溥松窗、徐北汀,後又得周懷民、何海霞等老先生的指教,近五十年的筆力,造就了王繼良先生在水墨畫上的藝術高峰。大海的寬廣、雄壯和變幻莫測,使很多想畫海洋畫的畫家望而卻步。為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王繼良先生迎難而上,在中國海洋繪畫領域進行了大膽探索,以“借古開今,借洋興中”之理念,“隔代傳承,橫向移植”,創造性地探索出以 “喻水法”、“破水法”、“圍墨法”、“潑彩法”、“揚波皴”、“浪潮皴”輔以西洋畫之光感、質感相融合的“王家樣”畫法而獨步國際畫壇,填補了中國美術史上以純水墨來表現海洋畫的空白,向國人展現了當代中國藝術家的藝術造詣和巨大成就,向世人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厚重底蘊,也展現了中華民族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和平的熱愛,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

《海魂》作品是畫家王繼良以海洋為主題,數年來孜孜不倦,努力耕耘,體驗、感受、觀察進而表現海洋生命力的結晶。該作品展現了海洋雄渾、博大、壯闊、浩瀚的氣勢與精神。在王繼良的筆下,海洋是他抒發情懷的載體,是藉以“言志”的符號,是藝術取向和審美情趣的折射。我們在欣賞海洋渾沉、壯闊的同時,也看到畫家為了抒發對海洋的讚美與崇敬,在空間、形式、意境上所進行的思考與創造。在歷史上,千變萬化的海洋是很多畫家難以捉摸的題材,很少有人敢於問津,而王繼良通過觀察研究探索到了海洋與海浪變化的規律。不同海域、不同季節浪濤的細微變化,在其心目中刻下特有的形象。他從“師古人、師造化、師我心”中感受與體驗,從而創造出畫海的技法,進而揭示海的靈魂,以抒發自我的情感。以藝術的手法,形式語言結構,創造了藝術的海洋,其間蘊涵著畫家自我的情懷與詩性,以及心靈的深邃與博大。

我們注意到,王繼良先生在創作《海魂》作品手法技巧上的多種方式的綜合、融匯。作品構圖多以全景的西畫角度為出發點,以具象表現為主要特點,色彩則借鑑了水彩的形式與語言,儘管以水墨為主導材料,卻暗含著寫實繪畫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理念;在此作品中,一切都有著藝術來源於生活的依據,一切又都儘量符合藝術創作客觀規律,雖然色彩運用有寫意的成分,但又有著還原物象世界的傾向,海濤波浪的起伏運動,岸邊礁石的造型,海天一色的遠近過度,等等,其整體氛圍仍然是真實世界的激情的表達。王繼良的海,以重氣勢為特點。他筆下的海,巨浪翻滾,水天渾茫,可謂“天風獵獵,海山蒼蒼”。在形式方面,多以橫幅作品為多,借水平線的左右延伸喻示宏大、壯闊;以巨浪拍岸的驚心動魄象徵宇宙的創造偉力;由高低起伏的狂瀾和一望無際的海平面、天際線共同構成的自然奇觀。他的作品已不再是“自然”的真實本身,而是融入了畫家主觀意識、詩意情懷、精神理想的意象符號和由意象符號整合而成的藝術創造。

他為海而作,源於對大海的敬仰和熱愛。多年來,他的足跡遍佈祖國的東海、南海,從淺海到深海,細心體會海洋的心性,感悟海洋的靈性,經常感慨萬千,感動不已,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海洋資料,積累了深厚的海洋文化。他筆下的大海已成為他胸中的大海,海的神韻在筆墨縱橫間馳騁。他創造的“喻水法”、“破水法”、“圍墨法”、“潑彩法”、“揚波皴”、“浪潮皴”交錯碰撞渾然一體,相得益彰。海洋特有的萬象奇觀與風雲變幻都在點、線、墨、色的交融化合中得以顯現,給人以審美期待的滿足感!

黃中

2018.9.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