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詩|剛柔並濟的緩衝人生

刘诗诗|刚柔并济的缓冲人生

刘诗诗|刚柔并济的缓冲人生

劉詩詩

挑戰未知的經過 讓我感受到演員的價值

三十歲這一年,劉詩詩剪了一頭利落的短髮,在《城市之光:心理罪》裡演了一名女警察。人們由此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劉詩詩:眼神中有篤定,有剛毅。幾個月的拍攝讓她與米楠難以割捨,在告別角色的時候,她寫下了這樣的話:“ 米楠,以後我不陪你去現場,我知道你也不會偷懶的。”

人們難免猜測劉詩詩這次挑戰的用心,就像人們總是習慣將“三十歲”視為女演員演藝生涯中的一道坎:邁過去海闊天空,停在原地則難免焦慮。然而在劉詩詩的眼裡,人為設定的數字壁壘、刻意強求的角色突破,都並非職業和生命中不可逃避的部分。

刘诗诗|刚柔并济的缓冲人生

劉詩詩

“挑戰也是在自己可以詮釋的範圍內。”她用一種輕描淡寫的態度,講述著在過去數年裡面對的各色各樣的角色,然而最終還是將一切都歸結到“演戲”這些事本身。“每個演員都希望自己有不同的角色和嘗試,我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沒有條條框框。”

很多人習慣用“溫婉”來描繪劉詩詩的熒幕形象。但是在劉詩詩看來,似乎自己演過的人物,沒有哪一個是真正溫婉的。《怪俠一枝梅》中的燕三娘明豔之餘透著一股灑脫,《步步驚心》中的馬爾泰·若曦是一個外表平靜、內心波瀾的“暗湧型”角色,因為年代的關係,性格中有很多“壓著”的部分。到了諜戰劇《黎明決戰》,擁有多個側面的宋紅菱高冷、善良、固執,多重的身份也帶來了人物複雜的內心。為拍這部戲,劉詩詩特意請教了臺詞老師,鑽研年代戲中的人物,琢磨妥帖的語態和方式。她將這個過程視為對自己的挑戰,而這種挑戰未知的經過也讓她感受到作為演員的自我價值。

吳奇隆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對劉詩詩的第一印象是她“挺傻的”:明明是一個大全身看不到眼淚,她卻在那邊嘩嘩譁一直哭,哭完還要站在那裡緩半天。而多次合作的霍建華曾經給她取過一個外號“拼命十三妹”,因為她拍戲的時候全情投入,又有股韌勁。

刘诗诗|刚柔并济的缓冲人生

劉詩詩

我向來不掩飾自己的不完美

“韌勁”也許是優美的身形和天鵝頸之外,芭蕾留給劉詩詩一生的饋贈。

從10歲進入北京的藝術學校開始,劉詩詩就註定了要走舞蹈這條路。然而如今回望自己,小小年紀就選擇的藝術道路,劉詩詩覺得自己當時只有一腔熱愛,並沒有太仔細考慮過。

舞蹈自然是殘酷的。她將自己身上對名利的淡然歸功於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在每日辛苦的教學與練習中,老師幾乎能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在言必談比賽與獲獎的舞蹈學校,這位老師卻教會了學生們不用那麼功利的眼光去看舞蹈。

刘诗诗|刚柔并济的缓冲人生

劉詩詩

劉詩詩將這種不功利的目光代入了自己今天的事業。她對真人秀節目避而遠之,“除了拍戲,其他時候鏡頭對著我,我會覺得很怪異,現在還無法戰勝自己這個心理。”劉詩詩念念不忘學生時代練習的兩出芭蕾舞劇:《吉賽爾》與《仙女》。“學習舞劇的過程,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片段式的練習,會比較鍛鍊人的耐力。”正是在練功房與舞臺上“付出必有回報”的經歷,讓她心中清楚好作品能帶給人的歷練。

從舞臺轉向熒幕,劉詩詩也有過拍戲不會找鏡頭、不知道看光的新手階段。也正因如此,她一直知道要刻苦用功,積累經驗。“所有的難關都是自己給的,當我跨過去了,這就不是難關了。”她向來不掩飾自己的不夠完美。面對四面八方的評論,劉詩詩總把自己放在學習的位置上。“每個演員對自己的表演都會有反思。你總會找出毛病,沒有完美的時候,所以我經常告訴自己,下一場戲把這個遺憾彌補上。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讓自己進步的方式。”

她也從來不願渲染拍戲中的辛苦。“拍戲過程中,我們工作起來,經常睡眠沒有保證,工作量也會很大。說實話我是覺得大家都挺拼的,所以也沒有太當回事,能撐就撐著。”用劉詩詩的話來說,經過了少女時代在練功房揮灑汗水的日子,學習舞蹈的女孩,不知道什麼是吃苦。

刘诗诗|刚柔并济的缓冲人生

劉詩詩

我的風格是橫衝直撞調整大於抵禦

與劉詩詩在《那年青春我們正好》中合作的鄭愷曾經說,拍戲中感到劉詩詩是個地道的北京姑娘。劉詩詩也一再開玩笑說大家總是被她的外表騙了。雖然外表溫和,她的性格中有種很倔強的部分。因為從小練芭蕾,小時候家庭聚會時,經常會有大人說“來來來,跳一段”。劉詩詩很不開心,冷著臉就走了。回家後父母就責怪她:“ 大家都這麼開心,叫你跳一段你就跳一段唄。”但這個小女孩心中卻有自己的執拗:“ 我這麼喜歡的東西,這麼珍視,你們卻讓我隨便拿出來耍?”

刘诗诗|刚柔并济的缓冲人生

劉詩詩

而如今,她似乎將所有的堅韌和倔強都留在了工作中,將溫柔與和善留在了日常。用她自己的話說,其實溫柔只是表象,熟悉的人不會把“溫柔”這個標籤貼在她的身上。“每個人都有多樣性,不會只是一面,有時候我覺得我還挺男生的。”

劉詩詩由衷喜歡法國著名設計師Coco Chanel。在她看來,Chanel既賦予女性行動的自由,又不失溫柔優雅。“我尤其喜歡而且認同她的時尚理念:流行稍縱即逝,風格永存。”

刘诗诗|刚柔并济的缓冲人生

劉詩詩

劉詩詩面對世事,也自有自己的風格:不管任何時候,不論任何事件,都不斷地去經歷,去成長。她並不怕挫折,也不畏懼打擊。“受一些打擊就好了,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慢慢就能接受了。”然而在這些橫衝直撞背後,她所求不多的心態,又為她自然規避了殘酷的稜角。她一再提到“心態”:“ 遇到任何事情,如果一直用抵禦的心態去處理的話,永遠都是不順暢的,所以只能是調整,看你怎麼理解它、放下它。當然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心理的緩衝。”

這種生活態度正與《步步驚情》中的一段臺詞相契合:“也許有一天你會真的明白,你內心真正的快樂,是物質世界給不了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