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

llsj1990


五胡即羌族、鮮卑族、匈奴族、氐族、羯族。他們大部分後來都在歷史長河中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漢族和其他民族中。

所謂五胡亂華,指的是從公元4世紀初到5世紀初即晉朝,因為西晉皇室的八王之亂嚴重削弱了國防力量,導致五個少數民族趁機進入中原,佔領北中國,展開了一輪輪廝殺,並建立了多個政權。實際上,兩晉之後南北朝的二百年時間,北方繼續為鮮卑族政權所控制,基本也可視為五胡亂華的延續,直到隋唐才予以終結。

不過,在個人看來,五胡彼此之間,在對待華夏文明的態度上也是有所不同。

氐族和鮮卑族對華夏文明是非常傾慕的,他們雖然建立的是少數民族政權,但行事的手段基本是在遵循華夏的規範。華夏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緣概念,所以在我個人的認識中,鮮卑族和氐族建立的幾個政權,應該屬於華夏圈子的國家(雖然法統還是在東晉)。

比氐族和鮮卑要差一些的是羌族。比羌族差些的是匈奴,比匈奴差的是羯族包括赫連勃勃的胡夏。越靠後的國家,對華夏文明破壞越大。

而經過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三百年大規模戰爭,上述五個民族,大部分已經被融合了。羯族可能比較慘,他們人數本來就不很多,在石虎死後的內戰裡,給冉閔的滅胡令殺了一大批,剩下的又在鮮卑慕容和氐族苻氏的擠兌,和東晉北伐中遭到掃蕩,最後只殘存了一小撮。這一小撮後來在南北朝時期參與了侯景之亂,但侯景之亂被平息後,這一撥人基本也就被消滅了。

匈奴、氐族在戰爭中也是損傷慘重,南北朝之後漸漸消亡。

鮮卑族慕容氏被鮮卑族拓跋氏和南朝劉裕夾擊攻滅,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北魏統治者拓跋宏致力於和漢族的通婚、融合。後來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又政變成北齊、北周,終於一統於隋唐。鮮卑族作為單獨民族,則主要融入了漢族。這倒也是歷代鮮卑族君王的心願。唐太宗身上就有不少鮮卑族血統。

羌族保留到至今,作為56個民族之一,不過今天的羌族,也不是一千多年前那個羌族,中間發生的混血融合還是不少的。


巴山夜雨涮鍋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混亂時期,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屠殺,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屠殺。幾千年來北方的主導力量——漢族遭受有史以來最大的重創,不僅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被迫南遷,而且在戰爭中人口大減。漢族這麼慘是不是入侵的五胡繁榮昌盛了?答案是:沒有。五胡比漢族還慘,五個中有四個因為入侵中原但又沒有駕馭中原的能力而從歷史上消失。

匈奴

西晉八王之亂時匈奴人劉淵以搬救兵為藉口逃離成都王司馬穎的控制召集部眾起兵反晉。劉淵雖然是匈奴人,但是取國號為漢,承繼漢朝基業,供奉劉邦牌位,追封劉禪為皇帝。雖然劉淵此舉是為了爭取漢人的支持,不過在血緣上人家確實和劉邦有聯繫。漢朝時經常派公主和匈奴和親,劉淵作為匈奴單于的後裔跟漢朝的關係怎麼也比司馬家近。

劉淵死後其子劉聰繼位,劉聰派兵殲滅了晉軍主力攻佔洛陽,俘虜晉懷帝,在洛陽城中燒殺搶掠,殺害大臣、百姓、晉朝宗室三萬餘人。

劉淵建立的漢趙政權重蹈了西晉的覆轍,被石勒領導的羯族消滅。匈奴族分裂潰散,逐漸被其他民族所融合。

鮮卑

鮮卑族在北方建立了許多政權,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北魏,以致後來北魏幾乎成了鮮卑族的代稱。北魏在拓跋燾時期統一了北方,與南方的漢族政權隔江對峙。北魏在孝文帝時期實行過漢化的改革,許多鮮卑人融合進了漢族。

北魏後來被同為鮮卑族的北周取代。楊堅代周建隋後鮮卑族失去了政權的庇護和民族自豪感逐漸融合進了漢族。

羯族

羯族原為匈奴族的小弟。羯族的首領石勒在匈奴族的漢趙政權中略立戰功,功高蓋主,消滅了漢趙政權,建立後趙政權。羯族建立的後趙政權比較兇殘,經常對漢族屠城。後來羯趙政權被冉閔所消滅,羯族被屠族。

氐族

氐族在北方建立了多個政權,其中最著名的是前秦。前秦在苻堅時期統一了北方,並想南下吞併東晉統一全國,被謝安擊敗。氐族建立的政權滅亡後氐族一部分遷徙去了緬甸,留在中國的則融入進了漢族。

羌族

羌族曾經臣服氐族的前秦,苻堅淝水之戰失敗後羌族首領姚萇痛打落水狗起兵反秦,並殺掉了苻堅建立後秦。後秦被東晉所滅。羌族一部分融合進了其他民族,還有一部分繼續以羌族的身份保留下來,所以羌族並沒有消失。我大學的一個同學就是羌族人,老家是四川的。

古今中外,歷史雜談。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點擊左上角的頭像關注歷史觀!

每個人對歷史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評論區展示,互相討論,互相交流!


歷史觀


“五胡亂華”發生在西晉時期,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其實遠不止這五個部落。

當時的社會真的不是一個亂字能形容的。北方漢人幾乎被殺絕戶了,剩下的人幾乎全部遷往南方。老百姓特別是女人被俘虜後的下場簡直殘忍,一路上被賤淫,被烹殺,她們就是食物。

後來冉閔的一紙“殺胡令”讓漢人避免了王族滅種的危險,當時只要是高鼻樑大眼睛異色頭髮的人都被當成胡人給殺掉,以至於胡人在中原被殺絕的同時漢人也被錯殺許多,這也是冉閔被遺忘的原因之一。

後冉閔的下場可以預見,被慕容儁所殺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流沙射手愛白羊


要解釋五胡亂華的結局,就要先講清楚兩個概念。第一,五胡是什麼?第二,五胡亂華是怎麼形成的?

先解釋第一個問題,五胡是什麼?古代草原的民族概念和我們現在不一樣。我們現在的民族政策,是將民族細分化,就是要把民族越分越細,免得扯皮。古代時卻不一樣,當時的草原民族通常都是部落聯盟,往往就是聯盟的老大叫什麼,整個部落就跟著叫什麼什麼。比如我們熟知的匈奴、鮮卑這些部落,它們並不是單一的大部落,而是一個部落聯盟。在部落聯盟中,還會分成很多個小部落,這些小部落弱的時候,就歸附於匈奴,一旦強大起來,就會自立門戶。所以,最早的胡人,特指內遷的匈奴人,其它的民族是不被稱為胡人的

第二點,五胡亂華是怎麼形成的?這一點要追溯到東漢時期。當時的漢朝在擊敗匈奴後,一部分匈奴人選擇離開草原,遷徙到中亞,據說後來到了歐洲。而留在草原的匈奴人受到東漢王朝控制,經常被東漢朝廷以招引或強制的方式,強迫遷至關內。漢朝滅亡後,接下來的曹魏和西晉政權繼承了東漢的政策,不遺餘力將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族胡人遷徙至關內。以致於到了西晉中期,內遷的胡人跟北方的漢人在數量上不相上下,按當時的記載:

胡人久居關中、河東,以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至於中原王朝為什麼讓胡人內遷,除了方便控制外,北上年年戰爭導致人口銳減,通過引入胡人來增加兵源和勞動力也是一方面原因。需要說明的是,內遷的胡人並不是騎馬放牧,他們中間很多人都跟漢人一樣,過得是耕地種田的生活

著名的二貨皇帝晉惠帝繼位後,氐族人齊萬年發動叛亂。此叛亂雖然被平定,但不少人看出了此事的嚴重性,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將遷居於關內的胡人移走,免得造成更大的麻煩。但由於晉惠帝的醜媳婦賈南風不同意,並沒有實際的行動,為後來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五胡之匈奴

八王之亂爆發後,司馬家族的二逼王爺們相互攻擊,這個時候的胡人就變成了各方勢力都要拉攏的對象了。原本在晉朝軍中擔任軍官的匈奴人劉淵看出了西晉的脆弱,他說服了自己部落的人,乘機起兵,割據漢地,並在山西太原建立了匈奴漢國。建國之後,劉淵率部出兵河南,將混戰中的晉軍打的大敗,並先後俘虜了晉懷帝和晉愍帝,滅掉了西晉政權,佔據了華北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五胡亂華的時候,西晉還沒有滅亡,而且後來跑到江南建立東晉政權的司馬睿,他早在五胡亂華之初就跑到了。等到西晉的最後一任皇帝在長安被劉曜活捉後,一直在江南嚷嚷著要北伐的琅琊王司馬睿,就高高興興的宣佈即位,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由此也看的出來,東晉的皇帝都是些什麼貨色)

由於東晉不北伐,於是匈奴漢國在佔領華北地區後,自己開始搞內訌了。首先是的匈奴貴族靳準,殺了一大票自己的匈奴同胞。接著是羯族人石勒,他原本是匈奴漢國的大將,但是後來下克上,滅了自己的主子,又殺了一大票匈奴人。自此匈奴人統治中原的歷史,便宣告結束了,前後只有十幾年。

至於說匈奴人去哪了,主要有四種結局:

第一、與漢人混血通婚,成為了漢人;

第二、與鮮卑人混血通婚,後代被泛稱為鐵弗人。比如後來大名鼎鼎的赫連勃勃,他就是鐵弗人。至於鐵弗人,後來大半被殺,也基本跟別的民族融合了。

第三、西遷。據可靠的記載,有一部分西遷的匈奴人與月氏人融合,在史書上被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比如後來在涼州建立政權的沮渠家族,就是這一支匈奴人。後來這一支匈奴人也基本上跟其他民族融合了,現以不復存在。

第四、東遷。有一小支匈奴人東遷,與當時靠近高句麗的鮮卑族宇文部落融合,變成了後來入主中原的宇文氏。而宇文氏,後來基本融入了漢族。

因此總的來說,漠南的匈奴人,除了被殺掉的外,大部分都跟漢人融合了。另外,有人說現在的匈牙利是匈奴人的後裔。這個貌似被很多學者否定過,所以就不提了。



五胡之羯族

羯族按照歷史記載,屬於典型的來得快,去的也快的民族。羯族人最早是歸附於匈奴部落聯盟,因此被稱為匈奴別部,意思也就是當年匈奴帶到中國來的白人小弟,至於羯族是白人中的哪一族分支,這就不清楚了。當年的中原人不像現在的中國人這麼崇洋媚外,喜歡白種人的相貌。因此中原人把羯族人視為怪胎,當作奴隸使用。所以羯族人的反叛積極性最高,一旦給他們反叛的機會,他們就會造反。其中造反最成功的人,就是著名的奴隸皇帝——後趙高祖石勒。(石勒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比明太祖朱元璋還要低)

石勒造反成功後,羯族人也就跟著翻身農奴把歌唱,對其他民族(不止漢族)都有報復性的心理。其中心理最扭曲的,就是石勒的兒子石虎,這個人簡直就是瘋子,基本上就把漢人不當人,甚至連豬狗都不如。所以石虎死後,漢人也對羯族人展開了報復性行動。這其中的領頭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冉閔。在他的帶領下,漢人反過來瘋狂的屠殺以羯族為代表的胡人。這也就導致,

羯族人中除了一小部分融合進了漢族外,其餘的都被殺掉了

至於羯族現在還有沒有後裔,據專家的研究成果,現在中亞的斯基泰白人,跟羯族的血統是一樣的。



五胡之羌族、氐族

然後就是羌族和氐族。

羌族也是泛稱,指的是居住在西北和青藏高原上游牧部落。早在春秋時期,靠近關中的羌人就開始與華夏族開始通婚融合,這一波人後來就變成了漢人。而居住在高原之上的羌人,從漢朝開始也陸陸續續的與漢人融合,比如三國時期的馬騰、馬超兩父子,實際上就是不漢不羌的血統,後來跟著劉備到四川去了。

除了靠近中原的羌人外,還有兩撥比較大的羌人,一撥是活動在西藏一帶的“發羌”,還有一波是活動在崑崙山一帶的“婼羌”,這群人算是新疆地區最早的一批黃種人了,但是一直相對與世無爭,五胡亂華與這些人基本沒關係。至於羌人在五胡亂華時期建立的政權,以南安羌人姚氏建的後秦政權最成功,這個政權跟氐人有一些關係,後面再細說。

然後是所謂的氐族,古代也叫“氐羌”,這群人活動在甘肅、四川西部一帶。可以這麼說,氐羌人的血統很複雜,這群人不僅僅有四川土著“百濮”的成分,也有北狄的成分,當然也有羌人的成分,甚至先秦一度出現在我們視野的“犬戎”也很可能和氐羌有很大的關係,而這群人因為離漢人政權最近,所以

氐人的漢化也很深。比如說,氐人是耕地種地的生活方式,並非遊牧。

鑑於羌人和氐人的血統過於複雜,這裡就不細說了。簡而言之,五胡亂華時,一般管叫氐羌部落出身的人叫“氐”。西羌部落出身的人,叫“羌”



由於氐羌人離四川和關中比較近,所以五胡亂華時期的第一個胡人政權

成漢,就是由氐羌人的領袖李特所建立。後來這個政權被東晉大將桓溫所滅。桓溫滅成漢之後又進一步向北,攻打剛剛在關中建立前秦政權的氐族符氏,差一點把前秦給滅了,但最後功虧一簣。後來前秦在皇帝符堅和漢人丞相王猛的治理下,勵精圖治,統一了整個北方,差一點連東晉也要給統一了。結果被一個淝水之戰打回了原型,氐族也就慢慢的沒落下去了。

然而取代前秦的不是別人,正是羌族人。這群羌人在首領姚萇的率領下,滅了前秦,建立了後秦政權。而中原的氐族也就慢慢的被融合掉了,一部分融入羌族,一部分融入漢族,極少部分融入鐵弗部落。當然了,留在老家的氐羌人,那還是氐羌,跟中原的氐人沒關係。再後來,氐羌被吐蕃控制,一部分吐蕃的發羌和這群氐羌融合,這也就是現在四川西部所謂“白馬藏族”的源頭。前些年著名的網紅美女天仙姐姐,就是這一支藏人出身。她的祖上就有可能是氐羌血統。

至於吐蕃是怎麼來的,再往下看。



氐人被融合,羌人的結局也差不多。後秦政權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後,失去了中原控制力的羌人一部分留下來跟漢人融合,一部分被驅趕回了老家山區。也就是這個時候,生活在西藏的發羌開始崛起,建立了後來的吐蕃政權。吐蕃吞併了大量的羌人部落後,形成了現在藏族的前身。

剩下的羌族因為生存空間被壓榨不斷南遷,他們跑到雲南一帶排擠當地的土著,最終形成了現在川滇地區的

彝族和納西族。另外還有一部分羌人保持了民族獨立性,發展成為現在的羌族。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目前現存羌族約31萬人。



五胡之鮮卑

相比於匈奴、羯、氐、羌這四胡,鮮卑人是最晚進入中原的,但也是最成功的。由於冉閔報復羯族,導致中原大亂。鮮卑的慕容氏乘機揮師入關,先期拿下了幽州和薊州,隨即在河北的魏昌城和冉閔打了一戰。最終冉閔戰敗,鮮卑慕容部落大舉進入華北。需要注意的是,鮮卑也是部落聯盟。

打敗冉閔時,進入中原的是鮮卑的慕容氏,至於鮮卑的其它部落,比如段氏、宇文氏、拓跋氏都還沒有入關作亂

前秦崛起之後,先是滅掉了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政權,之後又滅掉了拓跋氏的代國,把鮮卑人打入了谷底。



但是前秦的好景不長,淝水之戰後,不止是羌族的姚氏興起,鮮卑的慕容氏和拓跋氏

也都崛起了,分別建立了後燕政權和北魏政權。這樣一來,北方又陷入了後燕、後秦、北魏、大夏四國的大混戰。首先出局的是後燕,參合坡一戰,後燕的八萬精銳被北魏消滅。這場鮮卑人的內戰,以拓跋氏的勝利告終。隨後不久,後燕的戰神皇帝慕容垂駕崩,北魏大舉南下,將除了遼東和山東之外的華北全部拿下,成功的入主中原。鮮卑慕容氏的一支餘脈到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谷渾政權。一直到唐朝時期才被吐蕃滅掉,鮮卑的慕容氏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第二個出局的是後秦政權,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羌人退出五胡亂華。第三個出局的是大夏國,鐵弗人退出五胡亂華。最後,還站在舞臺上只有劉宋和北魏兩個政權,這便是南北朝的開端。

北魏統一北方後,進入中原的鮮卑拓跋氏漢化的很快,於是就有了後來廣為熟知的孝文帝改革。但是漢化改革後,鮮卑族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內訌,最後北魏政權也亡於這場內訌,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

關於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可以說是奠定了後來的歷史走勢。隋唐時期的“關隴貴族”,就是通過這次改革,融合了鮮卑人和漢人的集團,這其中包括了宇文氏、獨孤氏,當然也包括開創了隋、唐帝國的楊家和李家。

雖然後來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權有一定的文化倒退,但是鮮卑和漢族融合屬於大勢所趨,漢文化成為融合後的主導文化,這是不可逆轉的結局。因此當年隨慕容氏和拓跋氏一起進入中原的各部鮮卑人,在唐朝建立之後都融入了漢族。注意,是進入中原漢地的鮮卑人與漢人融合,不是所有鮮卑人,這裡不包括留在草原的鮮卑人

至於留在草原的鮮卑人,則是融入了後來稱霸草原的遊牧民族,比如柔然、室韋、契丹等民族。所以鮮卑作為一個民族的名字,從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最後做一個總結。

氐族:五胡亂華中,氐族第一個作亂,並且第一個自立為王的也是氐族,李雄稱王比劉淵還要早一個月。後來的氐族符氏取得的成就,也是五胡中最大的,幾乎就要統一全國了。不過前秦覆滅後,氐族迅速衰落,進入中原的氐族人要麼被殺,要麼與漢人融合。而留在川西高原的氐羌人,後來被吐蕃吞併,成為現在藏族的一支。

匈奴:五胡亂華中第二個作亂的,但它是第一個作亂中原的民族。石勒奪權後,匈奴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進入中原的匈奴人死的死,逃的逃。後來匈奴人又建立了幾個小政權,匈奴與鮮卑混血的鐵弗人建立了大夏國,最後都被鮮卑拓跋氏消滅。現在匈奴這個民族已不復存在了。

羯族:第三個作亂的民族。人口不多,但是破壞力巨大。興起的快,衰敗的也快。羯族人基本被漢人殺絕,現在已不復存在。

羌族:第四個作亂的民族,因為內遷的歷史悠久,也是亂華之前漢化最高的民族。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支,內遷的羌族人參與了作亂,留在青藏高原的羌族人沒有參與。後來西藏地區的羌族人建立吐蕃政權,吞併了青藏地區大部分的羌族部落,形成了現在藏族的雛形。

鮮卑:最後進入中原的民族,但卻是影響最大的民族。一共建立了七個政權,延續時間長達兩百多年。並且鮮卑的慕容氏進入中原前,還將盤踞在東北的高句麗趕到了朝鮮半島,影響了朝鮮半島的歷史。隋唐時期,進入中原的鮮卑人逐漸與漢人融合,留在草原的鮮卑人與草原其它部落融合,現在已經沒有鮮卑這個民族了。


Mer86


先說,我這個回答和問題關係不大,主要是給無腦吹冉閔的文盲掃掃盲。

發現很多文盲看了幾篇朋友圈雞湯文,就開始狂吹冉閔啊。

首先,冉閔和他爸都是羯族建立的後趙將領,尤其冉閔還是石虎的養子,而後趙南征北戰,冉閔的功勞很大,是石虎的愛將。要說起來,冉閔家的成分那是妥妥的漢奸。

其次冉閔自立為帝那也是形勢所逼,石虎死後,羯族貴族爭權,冉閔要不弄死他們,就得被弄死,包括後來的殺胡令,自立為帝,都很難說他是在主觀上有多在乎漢民族的存續,主要還是為了自保。

至於殺胡令現在被吹成是拯救了漢民族的一筆,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殺胡令前前後後是殺了幾十萬胡人,然而北方還是一直掌握在少數民族手裡,前秦、前燕、後燕、北魏,哪個不是少數民族政權?冉閔的殺胡令又能殺幾個人?更何況當時衣冠南渡,東晉掌握著整個南方加上荊襄四川,上千萬的人口,還佔據著長江天險,除了曾經短暫統一北方的前秦,當時並沒有哪個北方政權有滅晉的實力。所以我還真看不出少了冉閔,漢人為什麼就會亡國滅種了。

況且漢禪讓於魏,魏禪讓於晉,用當時的眼光看,晉朝那是漢室正溯,冉閔稱帝在當時大多數漢人看來,那是亂臣賊子。

所以冉閔無論主觀客觀,其實對漢民族存續起到的作用都很有限。要說起來對漢族存續貢獻較大的,還是東晉政權。早期穩定東晉的王導,後來收復四川,幾次北伐的桓溫,起到的作用都要比冉閔大。

而且要說起漢民族存續,那就不得不提淝水之戰。當時一統北方、躊躇滿志的符堅,率領百萬雄師逼近長江,誓要消滅東晉,一統天下。如果沒有謝安、謝玄叔侄力挽狂瀾,在淝水大敗前秦,那漢族才是真正的亡國。所以,真的要選一個或幾個人當漢民族的救世主,那大家還是記住謝安、謝玄的名字吧,以後再吹也有個譜。

冉閔的殺胡令確實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以後的少數民族政權確實都比較重視和當地漢人的關係,積極學習漢族先進文化,任用漢族官員,跟名門望族積極通婚,為他們最終融入漢族打下了基礎。但要說挽救漢族於生死存亡,那是徹徹底底的扯淡。


想和世界聊聊


結局就是在一千多年以後的今天,黃河以北,甚至長江以北再也沒有血統純正的漢族人,幾乎是各種民族的混血

在漢朝的時候,閩南語是中原地區的官話,閩南語又叫河洛語,說的就是河南洛陽黃河一帶的語言

中國人最厲害的武器就是華夏文化,不管你是什麼種族,只要敢侵略我們華夏,那就同化你,即使你佔領了中國,到最後中國還是那個中國,順便把你也變成了中國人,鮮卑,拓跋,女真,契丹,西夏,太多了都是很簡單的例子

為什麼這些古老的民族現在好多都沒有了,其實是有的,只是已經融入了我們華夏的大家庭

都變成了一家人


怪獸仙僧


五胡亂華的那段歷史中,社會動盪,到處都在打仗,西晉八王之亂時期國力衰弱,塞外眾多少數民族趁機建立多個政權,開始和南方的漢人政權對峙。五胡亂華嚴格的算起來,開始時間應該是在西晉滅。東晉建立之時,中原已經淪為胡人之手。

在那斷歷史中,各民族大肆的屠殺漢族人,他們將漢族稱之為兩腳羊,這個兩腳羊是指能夠吃的食物,毫不誇張的說,在當時漢族差一點滅族,冉閔後來發佈了殺胡令,號召天下人都站起來殺胡,雖說現在很多歷史學家對這件事評價並不好,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殺胡令的確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否則漢族恐怕真的就危險了。

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個胡人部落,這在當時是最大的五個胡人部落。那麼這五胡最後的下場是什麼呢?首先是匈奴,匈奴在當時戰鬥力非常強悍,他們在看到大勢已去的時候選擇了逃跑,沒跑的也逐漸的被同化,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部分直接跑去了歐洲。

鮮卑族,鮮卑在那段歷史中一直比較的低調,他們的確在中原戰鬥,可是他們和其他幾個胡人部落有很大的區別,他們不兇殘,而且一直在學習漢人的東西,在隋唐之後,漸漸的徹底融入了漢族中級,算是被同化。羯族,這個是最兇殘的部落,提出吃人的是他們,殺光漢族的同樣也是他們,他們的結局在當時就是滅族,有趣的是由於他們太過兇殘,漢族攻打他們的時候,有不少的胡人也幫著打他們。

羌和氐兩個部落比較有意思,他們主要不是和漢人政權打,他們兩個是互相打,後來活下來的人也逐漸的被同化,值得一提的是,羌在當時也幾乎被滅族。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說到歷史上一些悲慘的事情,五胡亂華不得不說,當年的五胡亂華,漢人被大肆屠殺,婦女更比奴隸都不如,那麼五期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五胡亂華,“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的非漢族政權,形成與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一般來說,從西晉滅亡(公元316年)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公元439年)❕

其中《晉書.食貨志》有文:西晉的“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發達的經濟,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

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發了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



這個時候可以說,屍骨遍野,民不聊生❕

到西晉時期,胡人已經遍佈北方各地,關中地區尤其眾多❕

當時人江統在其著名的《徙戎論》中驚呼,“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

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

公元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漢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先先後後這些民族一共建立了十幾個政權❕

據記載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

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

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了只剩下八千名少女❕

王浚發現後,要鮮卑留下這八千名少女;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

易水為之斷流❕
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燒殺淫掠,《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

石勒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

同時又禁止漢人稱遊牧民族作胡人,而稱“國人”,違者斬❕

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使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汙辱之行,期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


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

總之這個時期,漢人被大量殘殺,婦女被侮辱殘殺,北方漢人銳減至六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

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與明顯的民族認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戰敗後或被大量屠殺,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之後逐漸統治華北地區❕(就是現在電視連續劇《錦繡未央》中的大魏)

後來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並統一全國,中國結束了278年(公元311永嘉之亂~公元589年隋滅陳)的動亂和分治❕


四都火雞


五胡亂華長達120多年,那段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史,不過後來五胡被不被史學家待見的北魏的

“武悼天王”

冉閔一道“殺胡令”所滅!


自古以來凡犯我中華者的下場只有一個,就是“灰飛煙滅”的一樣,悄無聲息的被淹沒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他們回家都找不到路!如: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五胡、蒙古、金國、滿清等!



求圖55


匈奴鮮卑主動徹底漢化成漢人了。羯,完全不是東亞人種,徹底屠滅。實際上不只五胡,還有很多中亞小胡,在逃出中原的“回家”路上死了幾百萬,基本滅了。

羌,不算外來民族,而是西北高山草埔古民族,甚至是原住民,大族。打散了,分散於西部。直到後來蒙古軍滅西夏,大屠,從此再也沒有人敢認是羌人,沒了。現在我們曾經想去川藏少民找羌族後人,因為唐詩裡有他們,我們懷念,但,一個都沒有了,沒有人自認袓上是羌人了。實際上肯定有後人,畢竟蒙古軍也不可能完全把他們滅族,羌曾是千年大族,他們是被蒙古軍嚇得隱沒了自己的民族。

氐,一度稱雄,但漢化進程被打斷,北方亂殺中兵敗,也被打散了,融入各民族。留下了一句漢語成語“投鞭斷流”,也算是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痕跡。就因為這個詞,氐族將存在於中國人世世代代心中,說明當時氐族的貴族漢化已經很好,文才很不錯。。。

因戰亂而散的羌、氐倖存者,是失敗者,變成了躲在山裡的混居少數民族,儘管當時保住了部族民族主體性,但隱姓埋名,窮山惡水,與世隔絕,文明千年沒有進步還退步了,也說不清他們的民族祖先了,最後還是失去了民族主體。。。

鮮卑,匈奴漢化成功,徹底融入中國文明的主體民族:漢族,並作出了良好貢獻,成為了中國歷史的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