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被捅」前傳

公元200年10月的一天,在河南中牟曾經發生過一場著名的戰役,袁紹號稱的70萬大軍與曹操的2萬軍隊在相持1年半後,決戰於官渡。

其實袁紹的兵馬數量水分很大,實際上只有10萬左右。而最終戰役的結果是曹軍以折損8000人的代價獲得慘勝,袁紹只從戰場上帶回了800騎兵,落荒而逃。經此一役,袁紹一蹶不振,兩年後憂鬱而死,曹操則一舉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此戰例還曾在1938年被毛爺爺寫入“論持久戰”的名篇中。

官渡之戰僅過了8年後,又一場戰役在湖北赤壁打響。這一次主角換成了曹操,他也學會了前任袁紹的臭毛病,喜歡在數據上注水,號稱擁兵80萬強攻吳蜀聯軍,據史學家考證,曹操的實際兵馬可能只有二三十萬左右,而吳蜀聯軍總數在5萬左右。

結果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曹操在赤壁被火燒連營,落荒而逃,成就了孫權和劉備聯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在數據上弄虛作假的團隊,不出事則已,一出事就會成為史書上的典型,以教後人警醒。

互聯網裡的侏羅紀


2015年7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一位有近10年創業經驗的CEO在臺上侃侃而談,聊起了中國互聯網的“侏羅紀時代”,他的演講主題是《基因決定進化 基因決定滅絕》。

他將當時中國的互聯網競爭比作了恐龍爭霸,如數家珍般的點評了當時的60家參賽選手——

比如他的老東家之一的新浪,他說這家公司更像早期的恐龍——植食性恐龍腕龍那樣,每天源源不斷的把傳統的內容變成互聯網的信息,就完成了從爬行動物到恐龍時代的元年。


“馬蜂窩被捅”前傳


而談到自己的創業公司時,這位創業者將這家名叫“馬蜂窩”的公司比作了迅猛龍,他說:

馬蜂窩就是迅猛龍,它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而且它有一個很強悍的特點,就是能夠群體狩獵,像馬蜂窩一樣,我們有一個龐大的社區,我們也有非常有競爭力大數據的處理能力,能讓我們站在產業鏈的頂端有極高的自主權和敏捷的能力。


或許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位創業者就是馬蜂窩的CEO陳罡。不過當時的陳罡也許並不知道——科學家其實從來都沒有發現迅猛龍有群體狩獵的特點,陳罡對迅猛龍的誤解可能來自好萊塢的大片《侏羅紀公園》。

“馬蜂窩被捅”前傳


馬蜂窩CEO 陳罡


而且迅猛龍的另一個名字叫做伶盜龍,它的學名“Velociraptor”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敏捷的盜賊”。

如今馬蜂窩被自媒體質疑抓取外部點評,有數據造假之嫌,做搜索技術出身的陳罡,恐怕對這塊領域是最有發言權的。

昨天陳罡也回應了這些質疑,他先是承認了馬蜂窩在餐飲等點評數據方面存在部分問題,但隨後又加了一句“遠沒有外界所表述的那麼誇大”,而且陳罡還說“馬蜂窩決心要成為公開呼籲告別數據造假的第一家企業”。

從被質疑數據造假的一方,到呼籲告別數據造假的首家公司,這一巨大轉變,真的很“敏捷”呢。

又是一次三個人的聚義


但再敏捷的人或公司,也怕較真。

2018年5月,已經連續舉辦3年的深圳“逐夢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開啟報名,儘管名字上有“大學生”三個字,但這項賽事還允許畢業生參賽,且最高獎金50萬元,聽起來還是非常誘人的。

一位曾在國外留學攻讀NLP(自然語言處理)專業的休學生吳昊看到了這個比賽的消息,恰好他的創業公司乎睿數據在2018年1月剛剛成立,符合報名條件,於是就想著用自己的AI技術去參賽。

當時這個團隊裡還只有兩個人,除了吳昊自己,另外一位是3月份剛從國內物聯網創業公司離職的聶振,4月份他剛拿出了32萬元,成為這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持股40%。

兩個人就此進入了整天敲代碼,吃飯靠外賣的創業時代。

不過就在今年5月20日這天,他們叫的外賣出現了質量問題,導致拉肚子,去向商家留言評論時,還遭到了商家反擊說是“同行的抹黑”。於是這兩位創業小夥伴索性就打算用技術查一查網上的評論究竟是真是假。

“馬蜂窩被捅”前傳


乎睿數據提供的外賣點評對話


所以說,千萬不要惹程序員,技術流認真起來是很可怕的。

6月份,乎睿數據也迎來了第三位股東,他就是90後費之燁,他曾經在2011年自費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留學,後來加入了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團隊,擔任廣告組技術帶頭人。

這時候三個人在乎睿數據的股份變成了平均持股33.33%,這樣的股權分配,其實在投資領域看來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三人結義的時候還好,等到關係破裂的時候,很容易鬧分家,一般專業投資人是不敢投的。這也從側門反映出這三人在創業方面的青澀。

不過他們的幹勁還是很足的,因為世界盃的火熱,一些互聯網公司開始在央視投放了廣告,其中一個就是馬蜂窩。


“馬蜂窩被捅”前傳



得嘞,就拿您做分析對象吧!

於是三人通過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馬蜂窩的點評數據做了一個免費的“診斷”,最後得出了那份質疑馬蜂窩“2100萬條點評有近1800萬條造假”的報告。

對於這件事引發的巨大波瀾,乎睿數據的三位成員淡定的說:我們只是印證了一個公開的東西而已。

而馬蜂窩方面就不那麼淡定了,他們一邊是針對乎睿數據以及“小聲比比”的自媒體進行起訴,一邊是CEO陳罡說“歡迎各界善意的監督和建議”。同時還把自己往“首家呼籲告別數據造假的公司”牌位上推,這公關三連,可以說是非常的Skr了。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可能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如今馬蜂窩是一家500人以上的互聯網公司,而乎睿數據團隊3人與自媒體人丁子荃加起來一共才4個人。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個以少敵多的經典戰例,我們且看最後誰勝誰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