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武漢3年網際網路人的復盤與思考:清晰渴望,大膽選擇追尋夢想

對於身在一線的湖北籍人才而言,在家庭、愛情與事業發展的雙重選擇之間,回還是不回常常是兩難的選擇。本文作者是位

從杭州阿里返回武漢的互聯人,對是否返回武漢有直接的體驗與深入的思考。

應小編的邀請,嚴飛特把自己返回3年的經歷與思考整理成文,供有意返要回漢的朋友參考並期待有所啟發。本文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返回時需要思考和麵對的問題、嚴總返回武漢3年的經歷、嚴總對武漢人才和產業政策的思考,敬請閱讀並留言討論。

同時,為促進大家對武漢的產業與行業現狀及未來取捨有更深入的瞭解,我們會擇機邀請作者及相關人士在微信群內與大家共同交流。具體入群辦法,或想添加小編微信qsdoc318操作

以下為正文: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是因為寫這些文章,確實不會猛然意識到,已從杭州回漢3年。期間,經歷了人生幾次重要變化:成為了一個調皮鬼的父親;滿懷激情加盟行業巨頭投身互聯網+,期待把互聯網基因引入傳統產業;又為堅持理想和價值觀毅然離職創業,希望以另一種方式塑造互聯網+的成功樣板;

在路上,必九死一生,能在30歲的年齡如此經歷一番,無憾!

回武漢3年互聯網人的覆盤與思考:清晰渴望,大膽選擇追尋夢想


阿里巴巴總部一角/圖片源於網絡

談及回武漢回湖北,無外乎兩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而回?又因什麼而糾結和牽絆?相信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一樣。

一、為什麼而回?

1、以愛之名,成家立業。

畢業或畢業後幾年,去到北上廣深杭闖一闖,去到大公司大企業看一看,開啟了職業生涯的良好開端。隨著年紀的長大,家,逐步的排上日程。你跟在家鄉的TA怎麼結束異地戀?你跟都是湖北人的TA到底在哪裡安家立業?父母在不遠游,你渴望或必須承擔更多對父母的照顧,也或許你也需要父母的相助,照顧準媽媽,照顧小孩...

2、家鄉,有著最熟悉歸屬感。

無論你生在武漢,還是僅在武漢渡過大學時光,或許在武漢市時,你罵他民風彪悍、滿城挖,但當離開後,一定會對武漢有些許眷戀。是否有在廈門的朋友跑去呂厝黃鶴樓酒樓,在杭州的朋友跑去濱興西苑,就為吃上一碗正宗熱乾麵?是否逢年過節回來時必去好好過個早(吃早餐)、宵個夜,必約著好基友、好閨蜜狂聚一次?

小到飲食、商圈、同學,大到城市氣質與市民風格,這些點滴的元素,構成了最熟悉的歸屬感。

3、光谷的名聲與還可觸及的房價。

光谷,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城市圈,武漢城市合夥人,讓我們對回到武漢有了期待。而武漢的房價,雖然相對幾年前早已翻番,但相比於一線城市的遙不可及,還是接地氣、可觸摸的。

二、又因什麼而糾結和猶豫?

很有可能,回漢前,你已在某個領域的頂尖平臺裡,你喜歡那裡的一切,包括收入水平與福利待遇、發展空間、純粹的企業文化與環境、對個人價值的認可、跟一群頂尖的人在一起幹著改變世界的事情,你在這裡有著巨大的優越感;也很有可能,你所在的城市,這個領域還有成千上萬的優秀企業,相互競爭,相互交流,這又給了你穩穩的安全感。

但當你真要決定是否回來時,以下問題會讓你左右為難:

1、首先,最直接令你印象深刻可能是是:在武漢的相關企業和工作機會就沒有多少,感覺上相對靠譜的更少之又少。你開始糾結於整體環境,擔心後續長遠發展,擔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你有沒有未來;

2、當深入接觸一圈後,你會發現一些武漢本土企業一些特有意思的做法:社保公積金也是值得拿出來炫耀的福利,另一方面,加班不是對結果負責的自發行為而是靠申請還可以有加班費或領導要求或做給領導看的...當然,還有一些一線公司在武漢的分支機構,他們在整體環境上或許要好很多,但很有可能不是核心業務。

3、再進一步,在你以前的平臺,你身邊有著眾多大牛,公司的發展也逼迫你馬不停蹄,你有著充足空間去提升,並能獲得相應的價值認可與正向的經濟回報,這讓你擁有滿滿的成就感。而若回到武漢的環境中,很可能你的視野和專業度就是公司的上限,你的價值是把你擁有的引入到公司,而你個人的發展,將完全的受限於公司的發展,而公司的發展,又完全不是你所控。

4、最後,最不重要但也得面對的,就是收入水平的降低。普遍來看,略降很正常,折半也有可能,漲薪實在少見。

當然,以上論述和觀點,是根據2014年的對武漢IT互聯網的感知,而《單身醫藥研發女的呼喊:回不了的大武漢安不了的家》(點擊“閱讀原文”可查閱本文)中提及的武漢醫藥製藥行業現狀可以參考。但我們的觀點都只能代表部分看法,並一定是武漢的全貌。


回武漢3年互聯網人的覆盤與思考:清晰渴望,大膽選擇追尋夢想


光谷未來科技城景色/圖片源於網絡

時至今日,武漢擁有鬥魚、卷皮、明源、極驗、ThoughtWorks、木倉、航班管家等業務上軌道、人員上規模的互聯網IT企業,還包括微派、石墨文檔、簡尋、美麗修行等創業新秀,還有青藤雲、科大訊飛等預計在武漢設立大規模研發中心的企業。具體可參考貓友會整理的《武漢最全、最具潛力的互聯網公司整理》。

另一方面,武漢也一定不乏牛X的。例如,武漢的商圈密度和熱度在全國都屈指可數,武漢的汽車工業也領跑全國,再到小龍蝦消費,看全國必先看武漢。

三、到底回還是不回?

面臨家和愛的呼喚,以及職業發展的取捨,

到底回還是不回?我想,這個問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靜下心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自己最看重的是麼?內心快樂的原動力是什麼?能捨棄哪些?不能接受哪些?我想,當一條條的把答案寫下來,心內一定會有明確的答案。更重要的,不是選擇本身,而是選擇了之後,能清晰的知道在這個選項下,怎麼能走的更精彩,並義無反顧的前行。

有朋友回了,在鬥魚、卷皮找倒找合適的位置,穩步前行,挺好;有朋友回了,自主開啟了全新的事業方向,也挺好;還有朋友回了,短暫逗留後,又重返北上廣,也挺好;還有許多朋友,沒回,就安家於北上廣深杭,也挺好。

四、毫無保留的回顧自己回漢的這3年

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直到2009年本科畢業,一心想著出去看一看。先後在廈門網宿科技呆了2年,杭州阿里巴巴呆了3年。感謝網宿,給了我職業生涯良好的開端和迅速成長;感謝阿里,讓我的專業和視野貼近業界頂尖水平,更給予了我阿里人堅信夢想的品質。

2014年,老婆懷孕,因為我兩都是武漢人,所以雖萬般不捨,仍堅定離開阿里回到武漢。我堅信,若遲早要回,那不如早回,哪怕再難,也要趟出一條能在武漢吃得開的路子。當時武漢的互聯網公司著實屈指可數,反倒在互聯網+的呼聲下,傳統企業想要轉型互聯網的項目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為了讓今後的路越來越寬,選擇加盟了武漢醫藥巨頭九州通,開始涉足互聯網+中藥材。我能預料到,企業文化必然會有巨大的差異,但我更願意努嘗試將阿里的種種互聯網文化導入進來,給團隊帶來一些正面變化;也能預料到,這會不再是一個純粹的互聯網公司,而會涉及倉儲物流、質檢、金融、政府關係等方方面面,讓自己更立體又有何不好?

一年半的時間裡,專注於平臺和業務的推進,一箇中藥材大宗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從無到有、從0到1的起來,且業務開始上量。感謝九州通,讓我完整了經歷了一次全新業務與團隊從無到有、從0到1的過程,彌足珍貴。同時,不得不欽佩於劉寶林主席,雖年事已高,但仍每天工作至深夜,雖身為首富,但仍保持樸素生活,這些,也深遠的影響著每個九州通人。

回武漢3年互聯網人的覆盤與思考:清晰渴望,大膽選擇追尋夢想


九州通總部大樓/圖片源於網絡

心中,一直渴望小而美的專業團隊,並堅信互聯網技術,一定可以強有力的賦能產業,只是方法需要探索。經過慎重的考量,在30歲前一定要大膽的嘗試一把,在2016年初,

辭別了九州通自行創業,專注於探索用互聯網+來賦能傳統產業的最佳路徑。在團隊成立的那天,我問自己怎樣算成功?希望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每位小夥伴都專業、傑出,幹著喜歡的事,一起改變世界,更重要的,大家能發自內心的喜歡和認同這個公司,會因這家公司而有點傲嬌!


感謝每一位合夥人,在什麼都沒有真的僅剩夢想的時候,願意加入一起戰鬥;感謝一路上遇到的各位貴人,方方面面的支持,幫助跨過一個個坎坷;感謝陸續加盟的每一位夥伴的信任與堅持,一路不離不棄,奮勇向前。很高興,我們對產業的探索與洞見,的確找到了互聯網切入產業服務供應鏈的一套方法,被頻繁評價為“接地氣”,並在吸引多家巨頭都朝此方向探索;也很遺憾,受限於自己的能力水平,沒能處理好一些關鍵問題,不得不面臨重大調整。

3年過去,表面的一切似乎又歸零。但這3年,正是因為大膽的直面不確定,堅持夢想與追求,才能經歷不一樣的人生,才多了一些不一樣的精彩,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最後,對武漢如何做好招商引智、創業創新,提一些自己的建議:

1、大力引進行業巨頭,促成企業、人才、城市三方共贏。

湖北籍員工,在阿里集團內是除開浙江外最大的省份群體,騰訊也類似。出於房價等諸多因素,巨頭企業們其實老早在考量是否遷移部分員工到家鄉的二線城市,以讓他們更好的安居樂業,更何況武漢的大學生供給的絕對優勢,企業有此訴求。對於人才,巨頭企業的職位,是比戶口資格更有吸引力的東西。而對城市,有了行業巨頭,有了人才,就會逐漸形成產業聚集。政府可以做的,拿出誠意、準備好配套,主動的跟行業巨頭多聯繫。

2、產業不成熟,留大學生可能雙輸。

若一個不成熟的產業,沒有頂尖的發展空間,若應屆生為戶口而留,很有可能他這幾年就荒廢了,而投入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相反,如果他們畢業去到一線城市,反而能獲得長遠發展。更應思考的是,如何吸引他們有所建樹之後再願意回到武漢,將其具備的視野、知識、能力導入武漢,他們能帶來的活力與價值,會遠超應屆生。

3、把創投資金,引導和分散到更多的優質早期項目中。

通過科學的評估機制篩選出更多優質項目,給他們以更早期、更小額的種子輪資金扶持,數額可以在幾萬-幾十萬之間,幫助他們走過最艱難的啟動階段。與其專注於大型企業的併購扶持(例如長江產業基金),以及相對上軌道的項目(例如東湖天使),不如更多的拆小,支持更多靠譜的項目往前走一步,期待更多的未來。鬥魚、卷皮、極驗,哪個不是從那麼小發展起來的呢?

是否回武漢,每個人的選擇都將不一樣。但不可否認,近幾年武漢的發展確實日新月異,越多越多的企業、人才回來了,大家都在共同加速武漢的發展,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