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很多東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東北大學是由張作霖一手創辦的。

仔細探究之下發現,

竟然有不少軍閥都曾大力辦學,

並且辦的著實不錯。

到底是什麼原因

讓這些目不識丁,甚至殺人如麻的軍閥

心甘情願地花大錢創辦學校?

這背後是中國人骨子裡

對於知識的尊重和文化的敬畏。

“東北王”的大學夢

提起張作霖,大家想起的是那個匪氣逼人、威風凜凜的東北王。但大家一定不會想到,曾經全中國最好的大學,就是由他一手操辦起來的。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張作霖

張大帥自己本身是沒什麼文化的,從小隻上過三個月的私塾。後來跟著母親一路奔波,學木匠當貨郎賣包子學獸醫。

總之,沒有多少文化的張作霖,吃盡了人世間的苦頭。

因此從他對於兒子張學良的培養上看,就知道他深諳“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張學良從小就接受最良好的教育。

而對於他治下的地區,他同樣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教育。1916年張作霖出任奉天省長,剛上任就說:

“學務為造就人才之所,振興國家之基,關係最重,而奉天又處特別地位,若不從整頓教育入手,更無以希望。”

他還訓令東北各縣縣長,要求每個縣每年的教育經費務必佔到全縣年度總經費的40%,哪個縣達不到這個標準,把縣長開除公職。他規定的這個教育經費比例,比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都要高。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讀過書的張學良氣質上確實比父親要文雅一些

1918年,奉天國立師範學校成立,這是當時東北最大的一所學校。在該校就讀,學雜費一律免收。當時師資力量嚴重短缺,為了多培養教學人才,不但免收學雜費,而且還給在師範學校讀書的學生免費提供食宿,而且伙食相當不錯,有菜有湯,週末還有魚有肉。

1920年由於北洋政府經費欠缺,在日本留學的幾千名公費留學生沒有了經濟來源,張作霖聽說後,自己掏腰包,給他們匯去10萬大洋。

而這還遠遠不夠,他立志要做全國最好的大學。

全國最好的大學

1923年4月,奉張作霖之命,奉天省長兼財政廳長王永江負責籌辦東北大學,以瀋陽高等師範學校為理工科,以瀋陽文學專門學校為文法科,當年10月24日正式開學,首屆招了480名學生。

張作霖要創辦東北大學,不是作樣子,也不是附庸風雅,而是真抓實幹,甚至是不惜血本。他曾說:“我寧願少養五萬陸軍,東北大學非辦不可!”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每年,張作霖給東北大學批撥160萬元大洋,作為辦學經費。這在當時的中國大學是最高投入。南開大學常年經費僅僅40萬元,北京大學一年的經費不過

90萬元,清華大學每年經費最高也只有120萬元。

為了聘請到最好的老師,東北大學發給老師的工資,在當時也是屈指可數。同一時期,北大、清華的教授月薪是300元,南開只有240元,而東北大學高達360元,章士釗等名師的每月薪水竟然高達800元大洋。

除此之外,東北大學還專為教授建了別墅,給他們報銷探親路費。對於教授的薪水,張作霖明確規定:“凡大學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銀元發給,並不許拖欠。”我們熟知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也應邀前來,在東北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建築系。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那麼當時的東北大學到底好到什麼樣子呢?

最突出的標誌有三個:

一是教學設備一流,東北大學的教學設備都是從德國採購,其中包括物理和化學實驗儀器、工學機械,以及動植物標本和圖書,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水平。據1926年的統計,東北大學各類儀器標本13516件,藏書33164冊,另有價值86.53萬元的機械設備。

二是師資一流,1928年,東北大學128名職教員有77人是從國外留學歸來,11個博士、37個碩士、29個學士,兩年後教授就達到300人,英、法、美等教育發達國家的學者、專家紛紛進駐東北大學,進行講學或學術交流。

三是學生最多,在當時的全國大學中,東北大學校園面積最大,學生人數最多,北京大學在校學生只有2000人,而東北大學的在校學生多達3000人,為全國之最。

後面的事情,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繼任後,仍大力發展教育。但無奈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一夜之間佔領瀋陽,東北大學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破壞的第一所大學。校舍被日軍佔領,設備圖書損失殆盡,著名學者嚴重流失,學生流浪他鄉,學校一夜之間變成流亡大學。全校師生悲憤已極,被迫走上流亡之路。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經過幾十年的輾轉更名,最終東北大學落戶瀋陽,1993年校名重新被確定為“東北大學”。

那些軍閥們的“讀書夢”

其實不止張作霖,我們在仔細探究後驚奇地發現,不少被世人認為是“混世魔王”的大軍閥們,都有著同一個“讀書夢”。

曹錕籌辦河北大學

布販子出身、外號“曹三傻子”的曹錕,在做直隸督軍時,也在原保定農業專門學校的基礎上,辦了一所綜合大學——河北大學。曹錕知道自己沒文化,他經常說,自己就是一個推車賣布的老粗,什麼都不懂,辦大學還得靠教授。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曹錕

只要他在學校,就經常在教授休息室候著,對下課的教授噓寒問暖。大暑天,曹錕在教室外面看見教授講課滿面流汗,就命令校工送毛巾到課堂上給教授們擦汗,後來乾脆在教室裡裝了鐵櫃,裡面放上冰塊用來降溫。

每逢發工資的時候,曹錕都囑咐行政人員把大洋用紅紙包好,用托盤託著,恭恭敬敬地送給教授。他偏愛給學生訓話,每次訓話必強調尊重教授。他說:“這些教授都是我辛辛苦苦請來的,如果誰敢對教授不禮貌,我就要誰的腦袋。”

張宗昌組建山東大學

提起張宗昌的名字,大家可能對不上號。但是提起他的打油詩,在之前的互聯網上著實火了一陣子,我們先來感受一下。

《遊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三個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

《大風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好了,從這幾首流傳的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不俗”的文學素養。但就是這樣一個軍閥,卻特別崇拜“孔孟之道”,於是在1926年主政山東時,合併了六所當時山東的專門學校,創辦了“山東大學”。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張宗昌

張宗昌對於山東大學的投入是很捨得的。山東教育廳當時每月撥給山大25000元,教職工的待遇是:校長月薪400元,系主任及教授月薪300元至360元,這在當時不是一個小的數目。

然而這個山東大學有兩個特點:凡是屬於舊的都是好的,凡是屬於新的都是壞的。比如說,碰見老師,磕頭跪拜就是好的,鞠躬敬禮就是壞的。學校規定,每逢開學典禮以及孔子誕辰,就要穿長袍馬褂,對孔子牌位行跪拜叩首禮。

而山東大學也得到了一個外號——亞歷山大,亞洲歷城縣山東大學。後來隨著張宗昌的倒臺,當時的山東大學也因經費問題停辦了。

閻錫山的義務教育

閻錫山曾留學日本,深受現代文化的影響。他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在教育方面頗有建樹,山西當年的教育被稱為中國教育的典範。

閻錫山率先在全省實行中小學免費義務教育,他要求全省從省會到村莊,幾年內統統建起國民小學。為了使建校更順利,閻錫山直接讓軍官去辦學,他給手下的旅長團長營長連長都下了硬指標:每人包定幾個村,在兩年內把學校建起來。建成以後,直接擔任該學校的校長。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閻錫山

自1942年開始,山西全境適齡兒童入學率,每年都能達到80%以上。這麼高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即使是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何況中國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軍閥重視教育,根源於自古以來中國“

尊師重道”的傳統。當然也不排除,他們想要附庸風雅,留下美名的私心。但他們確實為當時的中國教育事業貢獻了力量。

對文化的敬畏,對文人的敬重,成為了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裡,最讓人欣慰的記憶。

撰 文 | Luca

編 輯 | Luca

圖 片 | 網絡


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這些優秀高校竟都是軍閥創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