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一橋飛架粵港澳

天塹變通途

前天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港珠澳大橋

英文名: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全長:55公里

設計壽命:120年

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

開工時間:2009年12月15日

通車時間:2018年10月24日

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項目


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擁有全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長達6.7公里,由33節每節重達8萬噸的沉管對接而成,是迄今世界上埋入海底最深、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是公認的“當今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

令人激動和驕傲的是

這個被英國《衛報》評為

“現代世界七大奇蹟”的大橋

這個如此震撼的超級工程中

也有我們的【韶關元素】

↓↓↓

港珠澳大橋中的韶關製造


說起韶關製造,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寶武集團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簡稱“韶關鋼鐵”),港珠澳大橋建設自然也少不了它的一份力。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韶鋼營銷中心營銷管理部總經理 陳智武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圖為鋼結構加工車間。韶關日報記者 馮兆宇 攝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生產車間正在緊張生產。圖片由韶關鋼鐵提供

韶鋼營銷中心營銷管理部總經理陳智武告訴記者:“韶關鋼鐵累計向港珠澳大橋工程供應超過30萬噸的螺紋鋼、盤螺、高線及板材,用於主體工程及鋼箱梁建設。該項目是韶鋼跟進服務時間最長、產品技術要求最高、定製化製造需求最多的重點工程項目。港珠澳大橋工程所使用70%的螺紋鋼、盤螺、高線,全部鋼箱梁、橋墩所用的環氧塗層螺紋鋼母材以及部分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板、橋樑鋼結構用板均由韶鋼供應。”

可以說,“韶關製造”打造了港珠澳大橋的“鋼筋鐵骨”!也體現了“韶關製造”的擔當和實力!可以說韶關製造打造了港珠澳大橋的“鋼筋鐵骨”!


港珠澳大橋中的韶關身影

在觀看直播視頻時

一些韶關市民驚喜地

發現了一張韶關面孔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原來

這一世界矚目的成就背後

有一位建設功臣

跟咱韶關有著很大關係

她就是廣東省女勞模張寶蘭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你知道嗎?張寶蘭曾就讀於南雄中學,是80屆初中畢業生。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畢業照 張寶蘭(第三排左七)

23日開通儀式結束後,習近平主席會見大橋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其中就有張寶蘭。

習近平會見大橋建設者:“我為你們的成就感到自豪”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張寶蘭(第一排左三)

成功和喜悅的背後

是年復一年的努力!

關於“鐵娘子”張寶蘭的故事

下面這篇文章

真實的告訴你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港珠澳大橋上的“鐵娘子”:紮根荒島7年,白手起家建實驗室

廣州參考 2018-05-01 22:30:19

從廣州駕車前往珠海,再轉乘渡輪到伶仃洋深處的荒島牛頭島。這段三個小時的路,中交四航局第一位女教授及高級工程師張寶蘭,一走就是7年。

去年底,隨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峻工,張寶蘭才得以安心地離開了紮根7年的孤島。但提起這位“鐵娘子”,大橋島隧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稱樹著大拇指說,她是當之無愧的“建設功臣”。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張寶蘭和到訪施工現場的日本專家。

■白手起家荒島上建試驗室

7年來,站在牛頭島山頂觀禮臺眺望港珠澳大橋島隧沉管預製廠廠區,幾乎每天都能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頭戴安全帽,手持對講機,一邊匆匆往外走一邊說:“走,我們去現場看看”。這就是港珠澳大橋沉管預製廠的試驗主任張寶蘭,肩負海底隧道沉管預製的試驗檢測重任。

港珠澳大橋能否成功建成,關鍵就在海底沉管隧道;而沉管隧道要保證120年在海底不漏水,混凝土是重中之重。現年53歲的張寶蘭,已研究了混凝土20多年,2011年5月被委以重任派往牛頭島管起大橋沉管預製廠混凝土試驗室工作。

“試驗室籌建工作是塊硬骨頭”,接到命令,一些熟人勸她不要去冒這個險。在家中,80多歲的老母聽說她要住進珠海的一個島上,急了,“你走了,我怎麼辦”?

“寶蘭啊,沉管預製廠試驗室需要你,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選了。”但領導的話一直在她耳邊迴響,為了大橋,她義無反顧地辭別了母親、丈夫和即將中考的兒子。

在趕赴現場的路上,張寶蘭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海中荒島,白手起家”。

她到時,遠離陸地的牛頭島,試驗室還處在規劃中,房屋還沒有,儀器設備沒有,人員也不齊,全部事情要等她自己去搞定。而她必須在4個月內建成與世界最大的沉管預製廠相匹配的試驗室。此時這個小島還一片荒蕪,四面環海。

一上島,張寶蘭就開始奔波於各個項目部門,組建籌建試驗室小組,完善試驗室前期籌建規劃,更帶頭住進了幾公里外桂山島簡陋的民居,和2個年輕姑娘擠在一間不到6平方米的房子裡,進房後必須先關上門,人才能轉身;上下床位,公共衛生間。有一次領導來慰問,她開玩笑說:“別人的日子是越過越舒服,我是倒過來過的。”抱怨歸抱怨,幹起活來卻不含糊。

為了保證海上運輸時儀器設備的安全,她親自押送。一次,她帶領幾個年輕人一起押送設備,裝船、航運,協調吊運,從早上7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等返回到營地碼頭時已是凌晨1點。後來因為潮水高度不夠,船靠不了岸,結果在船艙的甲板上躺了幾小時,直到第二天8點才下船,整整24小時。整個籌建過程中的困難讓人難以想象的,但四個月後,荒蕪的牛頭島上建成了“整體形象良好、設備一流、人員一流、管理一流”的試驗室,被林鳴總經理譽為“桂山島上的一顆明珠”,它為大橋沉管預製施工質量管控保駕護航。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張寶蘭在牛頭島。

■用壞5個攪拌機打出“配方”

拍張照片發個朋友圈,360度無敵海景,大家紛紛點贊,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每天的活動半徑就是試驗室、預製現場、食堂、宿舍,連買點生活用品都困難。每天接觸的除了混凝土,就是穿著“混凝土”色工服的同事。試驗室建好了,張寶蘭一頭扎進工作中。

教科書上說,“大體積的混凝土沒有不開裂的”,但要保證港珠澳大橋120年壽命,海底沉管隧道必須要經受住時間和海水的考驗;張寶蘭就得挑戰權威,配出不開裂的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組成材料之間的比例關係,從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計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這四種組成材料的用量。實質上是根據組成材料的情況,確定滿足上述四項基本要求的三大參數:水灰比、單位用水量和砂率。面對這樣的不開裂的世界級難題,她坦言,所承受的壓力前所未有。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張寶蘭和同事在觀察混凝土。

張寶蘭常常說,“混凝土配合比不僅僅是計算出來,最終是要靠一次次試驗打出來的。”

她憑藉多年豐富的課題研究實踐經驗,在耗時近一年、用壞了5個攪拌機進行了海量的試驗後,基礎配方終於出爐。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副總經理羅冬說:“在混凝土的配比上,張寶蘭帶領團隊反覆配比了100多噸混凝土,終於研究出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超級配方’。”

夜已深,試驗室一樓混凝土成型間的燈總是亮著,不是傳來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張寶蘭坐鎮一線,帶著團隊,時而進行拌制與檢測;時而聚在一起討論,不時地在小黑板上寫畫著各種數據和曲線。

“泌水率還是沒有降下來啊,增調劑的用量能不能增加一點?”

“不能加了,混凝土有點流不動了”!

“OK,不過引氣劑用量要稍微加一點,兄弟們最後再攪一鍋料我們看看效果”。

作為試驗室的一把手,資深專家張寶蘭在一些小年輕面前像個“大姐大”。

2013年國慶節,張寶蘭剛回家休息一天,正值沉管澆注的關鍵期,接到下屬電話,“張姐,不知哪裡出現了點問題,混凝土怎麼也打不出試驗中調配的理想狀態?”

張寶蘭二話不說,又丟下家人,買了船票趕往島上。“混凝土打起來,性能測起來,這是我們的國慶混凝土七天樂。”疲憊中,團隊不忘調侃。

“豈止七天樂,她是混凝土七年樂。”一個沉管管節光混凝土就重達8000噸,要在30多個小時內澆注在模板中,張寶蘭不能閤眼;光33節沉管澆注,耗時五年,每次澆注30多小時連軸轉,最長一次50多個小時沒閤眼。

所以在中央電視臺敬一丹與林鳴一次對話的節目裡,林鳴特別提到張寶蘭,感謝她多年的付出,稱她是響噹噹的“建設功臣”。

■七年唯一次休假是因為摔傷

張寶蘭雖說是工地上的老人了,但也有讓人不省心的時候。一次,她在到預製廠現場察看混凝土沉管拆除模板後的質量狀況,一不小心從臺子下方的墊腳桶上摔在下方的溝邊,周圍的人驚慌地想扶她起來,但那刺骨的痛,讓她以為骨頭摔斷了,生活和醫療的常識讓她不敢讓任何人扶,她先伸伸左腿能動,再伸伸右腿也能動,感到骨頭沒有太大問題,這才讓人慢慢的攙扶起來,慢慢走回辦公室。

說起那種痛,她說:“這輩子生孩子算一個,這次也算一個。”本想第二天下午開完會後再去治療的她,當天晚上一夜未眠,第二天實在扛不住了,才上岸去醫院檢查,並在家裡休養了近10天,這對她來說可謂是“因禍得福”。不但能安心的在家休養,還能享受到丈夫和兒子的悉心照顧,這也是7年來難得的一次休長假。

張寶蘭,一位在建橋期間榮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和“五一巾幗獎”的“鐵娘子”,卻也只有此時才能讓自己休息下來。

“2011年接到任務過來,到2017年大橋島隧完工,我錯過了兒子的中考和高考。”守著荒島這些年,張寶蘭第一時間想起來的不是自己創造的成功和奇蹟,而是錯過與家人團聚的一個個或緊張或感動的瞬間。

“有人問我的兒子,你想不想媽媽陪在你的身邊?”張寶蘭至今還能回憶起孩子第一次到島上看望她的情景,“我的兒子很輕鬆地說,小時候會希望媽媽多陪陪,但現在我已經習慣了。”複述著孩子的話時,這位牛頭島上著名的鐵娘子,竟不由自主地紅了眼眶。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陳治家

上下拉動 查看文章

向張寶蘭和她的

超級工程建設者們致敬!

另外,作為港珠澳大橋供貨量最大的鋼企之一,韶關鋼鐵還是韶關乃至廣東唯一一家參與大橋施工的鋼鐵供應商。據統計,港珠澳大橋項目韶鋼公司共計50餘人參與,其中直接參與施工人的就有30餘人。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韶鋼工程鋼結構施工技術管理 陳冬發


2017年5月25日,由韶鋼工程鋼結構施工技術管理陳冬髮帶隊的30餘名施工團隊走進港珠澳大橋施工現場。參與港珠澳大橋中國旅檢大樓工程中的部分鋼結構製作項目,當時工期緊、技術要求高,韶關鋼鐵工程隊伍利用鋼結構的公司技術優勢,歷時2個月5天,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時間,於7月30日完工。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韶鋼公司施工團隊參與港珠澳大橋施工。圖片由韶關鋼鐵提供


港珠澳大橋的韶關故事

港珠澳大橋對工程質量的要求極高。陳冬發告訴記者,“施工建設方案對廠家品牌、產品性能、生產能力、材料及服務質量、交貨時間等方面要求極為嚴格。”韶關鋼鐵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為其量身定製所需鋼材,全程提供個性化服務,全力以赴支持好港珠澳大橋建設,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這背後發生了不少故事。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韶關鋼鐵廠區全景圖。圖片由韶關鋼鐵提供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故事一:由於港珠澳大橋用鋼採用套筒連接,要求剪切平直,不能有彎頭,韶關鋼鐵通過及時更換冷剪刀片、調整刀片之間間隙以及減少剪切支數等措施來保證剪切質量,同時所有供應鋼材都為單獨訂軋,由人工挑選,確保所供材料不出現彎頭。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左圖:韶關鋼鐵板材產線,右圖韶關鋼鐵寬厚板產品。圖片由韶關鋼鐵提供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故事二:韶關鋼鐵通過修改各規格品種成品孔型開發了環氧塗層鋼筋,這不僅滿足了國標用鋼要求,而且也滿足了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個性化要求。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環氧化塗層鋼筋。圖片由韶關鋼鐵提供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故事三:港珠澳大橋用鋼表面質量不能有油汙和鏽蝕,第一次送貨時,韶關鋼鐵組織人員將所有沾有油汙的鋼絲繩全部更換成潔淨無油汙的,並且禁止在鏈條、翻鋼機以及能接觸鋼材的設備上抹油,凡是粘有油汙的鋼材必須盡數挑出,堅決杜絕表面粘有油汙的鋼材出廠。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韶關鋼鐵工業線材運輸中。圖片由韶關鋼鐵提供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故事四:韶關鋼鐵此前交貨的產品通常為9米、12米兩種定尺長度,港珠澳大橋用鋼定尺多為非常規定尺,要求以指定範圍之間任意尺寸交貨。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現場交貨。圖片由韶關鋼鐵提供


此外,港珠澳大橋項目都是定軋的非標準尺寸材料,構件製作要求比較高,所有焊縫要達到一級焊縫,所有的連接都是高強螺栓連接,穿孔率必須達到99%,也就是說一個樑上一個接頭有上百個孔,螺栓必須一次性穿過去。好在韶關鋼鐵最後圓滿完成。


港珠澳大橋開通的韶關意義

港珠澳大橋工程裡韶關鋼鐵大放異彩,大橋的開通對於韶關發展更是意義非凡!據瞭解,韶關本地現有港、澳資企業共847家,其中:港資企業815家,澳資企業32家。在韶關投資的港資企業仁化智能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豔紅告訴記者,“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對於韶關企業運往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將有明顯提升作用,尤其是對於港、澳資企業業務往來更添助力。”

據瞭解,韶關人文歷史悠久、產業基礎紮實、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大丹霞、大南華、大南嶺、大珠璣”文化旅遊圈,初步形成了韶關“大旅遊”發展格局。隨著粵港澳大橋的開通,將極大方便人來車往、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融外合,為韶關旅遊發展及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未來,韶關也將繼續立足粵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動融入珠三角、服務大灣區,積極推進與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對接融合,努力在高水平生態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作出韶關貢獻。


驕傲!韶關製造!

加油!韶關製造!

厲害了,我的國!

厲害了,我的韶關!

厲害!港珠澳大橋“鋼筋鐵骨”由韶關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