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爲何成爲了一個「資金黑洞」?

10月25日,恆大健康(HK.0708)發公告稱,仲裁員否決了賈躍亭剝奪恆大融資同意權的申請,並否決了賈躍亭要進一步剝奪恆大資產抵押權的新申請。賈躍亭全面落敗,踢恆大出局的意圖破滅。

FF為何成為了一個“資金黑洞”?

此次緊急仲裁是一項臨時救濟措施,目的是在正式仲裁結果出來前保持公司現狀。鑑於FF目前資金狀況不佳、瀕臨破產,為了保護恆大等所有股東共同利益,仲裁允許FF融資,但有嚴格條件限制:新股融資的估值不得低於恆大投後估值,恆大享有新股的優先購買權;在最終仲裁前對外融資額不得超過5億美元。

為了區區5億美元,和恆大反目至此,賈躍亭對錢的渴望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音速融資 光速花錢

回顧賈躍亭的坎坷商業路,他似乎一直患有“資金飢渴症”,從樂視到FF,均陷入了“缺錢—融資—花光—再融資”的死循環。當初孫宏斌150億鉅款未能填補樂視的窟窿,如今恆大半年輸血8億給FF不見聲響,只換來一紙仲裁。死循環的終點是資金鍊斷裂,樂視帝國隕落,FF造車進展幾度遲滯,瀕臨破產。

FF為何成為了一個“資金黑洞”?

企業有兩種活法一種是造血生存;一種是輸血生存。賈躍亭及其企業屬於後者。盲目依賴外部融資而缺乏自身造血能力,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成了賈躍亭屢戰屢敗的阿喀琉斯之踵。

賈躍亭曾經將樂視的資金問題歸因為“樂視融資能力弱,難以滿足快速放大的資金需求”,那麼,樂視果真如賈躍亭所言,融資能力弱嗎?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樂視網在內的樂視體系近幾年融資額(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高達728.59億。從樂視網2010年上市以來計算,樂視平均每年的融資額為104.05億,遠超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樂視網在內的樂視體系近幾年融資額(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高達728.59億。從樂視網2010年上市以來計算,樂視平均每年的融資額為104.05億,遠超絕大多數上市公司。

然而,樂視燒錢速度遠超融資速度,有人形容為“用音速融資,用光速花錢”。僅粗略統計樂視體系收購與各類版權費用、硬件補貼、天津生態城的圈地買樓,再加上賈躍亭本人預測“樂視造車至少需要400到500億元”,近幾年來樂視整體投資額及投資計劃或達1500億元。

FF為何成為了一個“資金黑洞”?

歸根結底,賈躍亭及樂視的財務困境不是錢少的問題,而是如何正確花錢的問題。樂視大廈將傾之時,孫宏斌以150億注資馳援賈躍亭,100億打了水漂。按計劃,孫宏斌等投資的168億中,70億屬於上市公司板塊,100億為賈個人所得,計劃投入樂視非上市體系。

按照賈躍亭一貫的花法,100億資金落到賈躍亭手裡要打個對摺, “本來想非上市體系進來90多個億,理論上應該能徹底解決資金的問題,結果沒有達到預期。”果然,賈躍亭的資金錯配最後導致100餘億落空,孫宏斌幾欲“壯士斷頭”。

只會閉眼花錢

這種“閉眼花錢”的方式一直延續到FF造車期間。恆大實際控股的時穎和FF在2017年11月3日達成協議,投資20億美元,分別在2018年起三年內支付完畢。然而恆大5月支付了8億美元,7月FF就宣告資金告急,要求恆大再提前支付7億,要錢不成提起仲裁。兩個月燒光8億美元,這表明賈躍亭並無穩健的財務管理和支出計劃,揮霍無度。

用“混亂業餘”來描繪賈躍亭的財務管理不為過,從賈躍亭同FF前任首席財務官 Stefan Krause之間的分歧也能窺見一二。此前FF公司的財務大權掌握在賈躍亭、其外甥王嘉偉手中,直接逼走了曾在寶馬和德意志銀行擔任高管的Stefan Krause。

FF為何成為了一個“資金黑洞”?

造車行業,燒錢快已成為行業共識,資金管理若不得法會導致錢如流沙,且成效甚微。數位從業人士認為,賈躍亭在汽車方面的投資畸高。在賈躍亭眼裡,樂視期間投入的100多億並不足以支撐量產,恆大計劃投入的二十億美元也只是杯水車薪。現在看來,賈造車行業,燒錢快已成為行業共識,資金管理若不得法會導致錢如流沙,且成效甚微。數位從業人士認為,賈躍亭在汽車方面的投資畸高。在賈躍亭眼裡,樂視期間投入的100多億並不足以支撐量產,恆大計劃投入的二十億美元也只是杯水車薪。現在看來,賈躍亭只會問投資者要錢而不會正確地花錢。

正如外媒所言,只要賈躍亭還掌舵法拉第未來,該公司就註定失敗。即便是注入再多資金,賈躍亭對外部資金的盲目依賴、資金使用的效率低下、混亂且業餘的財務管理方式都會使FF成為資金黑洞。有賈躍亭在,再怎麼融資,FF資金困局也註定是個死結。

FF為何成為了一個“資金黑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