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參的「冰與火之歌」

說起這冰與火,大多數人心裡肯定想跑偏了......

但切記,人可以不正經,人參不能不正經。

所以,隆桑管這期的稿件叫做“冰與火之歌”,而不是“冰火.......”。

園參的“冰與火之歌”

在中國古代,冰與火,是勢不兩立的。同時,它們也代表著兩種不同的顏色——白與紅。

在人參家族中,也有這兩種顏色的存在——白參與紅參,它們是園參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而命名的。

園參的“冰與火之歌”

先說這白參,也可以叫生曬參。

昔日“俗名泥打滾,將園參由畦中挖出,連泥曬乾,不加製造,故曰生曬。”

今人對生曬參的製作方法有兩種:

1、經過60度左右的中溫乾燥,乾燥期需3—5天。但這種加工方法溫度較高,支根和鬚根容易烤焦、碳化。

2、用40—45度的低溫緩慢乾燥,乾燥期為7—10天。此種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參中的天然成分。

隆桑再為大家簡單介紹下生曬參的加工流程:

1、選參。選參是第一要務。選擇不適宜加工紅參的個大、體短、須多、程

形不好、漿氣不足、有病疤的鮮參加工生曬參。

2、洗參。去汙物、泥土,不要破壞表皮,制淨為止。

3、下須。除留下主根上較大的側枝外,餘者全都下掉。

4、烘乾。要根據大中小進行挑選區分,在陽光下暦幹成放入烘乾箱裡

烘乾。

5、綁須。用溼棉布蓋在鬚根上,令其軟化,便於整形哪須。然後再幹燥

次即為全鬚生曬參。

6、保管。編筐窩簍,重在收口。收口是關鍵,非常重要。在通風乾燥處並需

要低溫。如果不是這樣,轉過年就遭蟲蛀。

如果這6個步驟全部做到,可以說你的生曬參666了!

但為啥叫白參?

隆桑有這麼幾個解釋:

1、加工步驟簡單通俗易懂,不夾雜其他複雜的流程,有清楚明白之意。

2、它是生的,生者色白。

3、加工過後,主體更接近白色。

4、相對於紅參而言。

所以叫白參。

園參的“冰與火之歌”

再說說這紅參,也叫紅貨。

據《一統志》雲:生者色白,蒸熟輒帶紅色,紅而明亮者,精神足,為第一等。

這跟人一樣,看到一個人紅光滿面、容光煥發,這個人必定精氣神兒好。這麼看來,人參也是一樣。

這樣的人必定是經常鍛鍊或是經常吃人參(猜測的),也算是“精緻的”人嘛。同理,人參也需要經過加工。

加工之前......

得有參:

選形態豐滿、無病、捏之有實感,即“漿氣足”的好人參作為原料。紅參是以鮮人參為原料,經過刷洗,蒸制、乾燥的人參產品。

得有鍋(古法加工):

大鍋,分印,每印10公分,加工紅參的大鍋是22印的,可以進一個成人;

須用長白山的紅松木板製作3個方形的籠屜,只能3個,再多蒸汽上不去;

用土坯砌上個大鍋臺,用黃泥抹平,把大鍋正當地安上;

方形籠屜,一個一個摞起來,3層,每層中間留個三角形的木框,為竄汽用;

每層放150-160斤選擇好的鮮人參,蒸3-4個小時後即可一屜一屜地取出,放在火炕上烘乾;

燒炕的火不斷,24小時不能撤火。加工結東後要把鍋扣起來,來年再幹;

是不是有點暈?但沒招兒,上個世紀的參農一般都是這麼過來的。

所以,如果趕上好時候了,可不用這麼費勁了。

可用大型蒸參罐(今人多用):

罐溫60℃進罐,每分鐘升溫1℃,經40分鐘達100℃,蒸100—200分鐘,然後排氣逐漸降,罐溫80℃出,先曬1天;

然後進乾燥室,在60-70℃下烘12—14小時;下須後進行二次於燥,溫度40-50℃,經24小時取出,日曬幾天即成。

所以,如果哪位朋友有閒有錢,可按照前面的方式試試加工園參。

但前提是,你得懂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