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小夥,也因為工作彙報上發語音被公開批評,不是學歷低,也不是情商低,而是“工作態度有問題”:
27歲的張珂用語音彙報工作,被領導要求重發文字版,事後還被公開批評態度不端。
你說他委屈?
一條20秒左右的語音,或許文字不超過100個,如果發語音者給自己加戲,有太多“嗯”、“啊”、“哈哈”等詞彙,能夠表達的信息就更少了。但無論如何,聽完這條語音都需要20秒。如果換成文字,看完10秒都用不到。
更關鍵的,語音只有打開聽才知道內容,不像文字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重點在哪裡,是否緊急。
於是張珂給領導發過去一連串的語音,時間並不方便的領導自然不樂意照單全收。
如果是上級對下級的溝通,就算時間不方便也得聽;但下級對上級,或許換來的就是一頓批了。
而且很多場合,尤其是工作中,是不方便聽語音的。
比如在開放性辦公室,明明用電腦微信打字就能高速解決溝通問題,對方一條語音過來了不得不掏出手機,拿出耳機,接收語音,這不是變相給別人添加麻煩嗎。
並且語音信息無法使用微信搜索關鍵詞查找,這也會導致在溝通之後如果需要覆盤或者重溫信息的時候,無法快速找到。
對於微信語音和文字,倫敦大學心理學博士陳志林表示,文字輸入雖然緩慢,但表達效率很高,而發送語音消息的時間雖短,但對方的理解時間卻大幅增加,從這一角度看,很多情況下,發送語音雖然方便了自己,但卻浪費了對方的時間,甚至為別人帶來壓力和困擾。
可見,心理學家對於愛發語音的人,也沒有多大的好感。
其實說到底,語音和文字都是表達方式,如果語音的發出方和接收方,都很覺得溝通下來心情愉快、省時高效,發語音也未嘗不可。
只是微信語音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分清場合和對象。至於工作裡,還是最好發文字吧,特別是在工作時間裡。
看下大傢伙的評論,貌似大家都是站領導這邊的
閱讀更多 人力資本運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