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杭州喝了飲料就吐?這個「消費者」的行爲有點怪

大家都知道,商家銷售沒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違法的。沒想到來自河南的孫某竟然利用起這條法規,在打假上動起了歪腦筋。

抹去奶茶生產日期

向商家索賠

2017年4月,孫某在下城區某大型超市購買了8瓶奶茶飲料,並把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擦去,飲用其中一瓶後出現嘔吐現象,孫某到銷售超市提出索賠,並威脅如不賠錢就向媒體曝光,該飲料的生產公司被迫賠償給孫某5000元。

孫某在初步嚐到甜頭後,利用起了同樣的方法對另外兩家企業進行了敲詐勒索。當月,孫某在河南鄭州的一家超市內,將購買的某咖啡飲料擦去生產日期並喝掉後,稱出現嘔吐現象,並因此敲詐北方的某商貿公司25000元。同年5月,孫某又在四川成都某超市內,將購買的果味飲料擦掉生產日期並喝掉後,稱出現嘔吐現象,開價10萬元敲詐成都某飲料公司,之後該公司報警。

孫某落網後交代,其之前在醫院檢查過,患有某種胃炎,醫生叮囑其不得喝過酸的東西和奶製品。所以,孫某便利用自己胃炎的毛病,想出了這麼一個敲詐勒索的方法。誰知,孫某被抓後不僅需要退賠所有違法所得,還要面臨刑事責任。

那麼什麼是敲詐勒索罪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 我國《刑法》第274條規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無論是個人還是商家,遇到敲詐勒索應當如何處理?

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不要怕事,你越怕事, 越不敢聲張,不法之徒就越囂張。不要答應對方的要求。要及時報警,相信警方能為你提供安全的保護,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壞人才不敢威脅侵害你。

若消費者購買到違規食品該如何維權?

首先,消費者要知道相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食品衛生法中明確規定:第二十一條 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根據不同產品分別按照規定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食品添加劑的產品說明書,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食品包裝標識必須清楚,容易辨識。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

如果消費者購買到未達到以上標準的食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九十六條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另,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杭+新聞 通訊員 夏法 記者 黃洪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