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提起中國歷史劇不得不提的導演張黎,中國歷史劇中前兩名的神劇級作品——《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都出自張黎之手。

作為張藝謀的同班同學,張黎在電視劇,尤其是歷史劇上展現了超凡的造詣。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兩部高達9.5分以上的高分劇足以證明張黎導演的在宏觀歷史架構上深厚功底。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今天,我們來深度扒一扒張黎的《走向共和》這部曾在中央電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

可能我們都從中學的課本上就認識了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李鴻章,光緒帝甚至是慈禧太后等眾多滿清歷史人物。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他們其實早已被我們打上了自己所認為的標籤:康有為,梁啟超變法圖強,乃仁義之士;李鴻章出賣國家利益,簽訂不平等條約,赤裸裸的賣國賊;光緒帝昏庸無能,被執掌大權的慈禧軟禁致死,實乃一代愚帝。

然而,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走向共和》這部歷史神劇會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滿清王朝和獨特的近代史革命。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滿清後期,西方列強早已將侵略的目光鎖定了中華大地,可是滿清上下卻不知危機正在逼近。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就加快了近代化的步伐,並且對中國虎視眈眈,時不時挑釁中國海防。這個時候的慈禧太后還要修頤和園風光地過她六十歲生日,李鴻章擔心日本擴充海軍漸成威脅,想加強北洋水師的實力,設"海防捐",又找洋人借錢,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只得搞了一次令人心酸的演習。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中國與日本進行了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受命簽定《馬關條約》,在日本遇刺大難不死,雖然為國力爭,但從此揹著漢奸惡名黯然退出政治舞臺。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中國在與日本的"甲午戰爭"兵敗之後,朝廷決定訓練新兵,袁世凱由於有勇有謀而取得朝廷重臣榮祿的信任,開始在天津郊外小站練兵,經營政治資本。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甲午戰爭的失利激起全國的強烈愛國情懷,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希望可以變法圖強,學習西方先進制度。

光緒雖然也想維新自強,慈禧開始也積極給予支持,但後來發覺激進派圖謀起兵,便將維新血腥鎮壓了。逃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二人在檀香山宣傳君主立憲制,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駁斥康、梁二人,宣傳中國的出路只有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建立民國才有希望。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西逃,為了慈禧迴鑾的議和,清廷不僅賠款,還不得不將一大批被侵略者列為戰犯的王公大臣處死。為慈禧安全迴鑾,袁世凱學西方組建警察,正缺兵少將無人可用的慈禧於是很器重袁世凱。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慈禧太后死後,載灃擔任攝政王,罷免袁世凱,親貴專權,遏壓民意。革命黨乘機起事,辛亥革命爆發。

朝廷只好又任用袁世凱鎮壓革命軍,袁世凱利用朝廷向革命軍討價還價,又用革命軍要挾朝廷,逼隆裕皇太后退位,孫中山為了實現共和理想的大局,將大總統之職讓給了袁世凱。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宋教仁遇刺充分暴露了袁世凱的軍閥面目,引發二次革命。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國會中佔多數的國民黨議員選舉中要罷免袁世凱,袁世凱採用武力威脅手段演出了一場滑稽的鬧劇,並且解散國會,清除國民黨議員。

對歷史有所貢獻,但頭腦發熱的袁世凱被忽悠復辟當皇帝,蔡鍔起兵討袁護法,袁世凱不得人心,眾叛親離,惶惶而死。但隨即軍閥混戰,張勳藉機復辟。劇情在孫中山慷慨激昂地為討伐張勳,反思過去,激勵世人的演講中結束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走向共和》並沒有改寫任何歷史,卻改變了我們對這段歷史這些人物的看法。和簡單粗暴的歷史教科書比起來,《走向共和》擺出了更多的事實,刻畫了更多的細節,然後把評判歷史功過的權利交給了觀眾。

這其實是更加符合觀眾口味的,因為觀眾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審美和評判標準。

這才是頂級愛國劇,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在這部劇中,我們可以在歷史中倘佯,反覆回味,重新認識那些人物,也重新認識我們這個民族以及我們自己。

這才是真正的歷史神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