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騙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中「芻狗」原來是這個意思

別再被騙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芻狗”原來是這個意思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謅狗。但是聽歸聽,但是大部分人並不理解其中到底什麼意思,其中“芻狗”一詞更是為世人所不熟悉。這句話最早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完整說來其實它還有下半部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走狗。”近些年來這句話在一部網絡小說中流傳開來,並且為世人所熟知。這部小說就是中國第一部玄幻類的開山之作《誅仙》,其中對於這句話的引用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非常之多。

別再被騙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芻狗”原來是這個意思

想必第一次聽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會對此產生很大的歧義,“芻狗”一詞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聯想。因此許多人誤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天地自然象徵的就是統治者,這是毫無疑問的。統治者不仁不義將百姓視為豬狗,世間萬物都像是天地所圈養的豬狗一樣。而老子作為聖人,居然也將百姓為豬狗?其實這是典型的望文生義,這裡的“芻狗”其實比較複雜,並不是真正的狗。其中最典型的一種含義就是,古代祭祀的時候需要用到這個“芻狗”,而這個“芻狗”是用草紮成的。因此,“芻狗”作為古代一種常見的祭祀用品是非常矛盾的,當用得上它的時候非常重要,根本就不能讓人碰一下,是一種神聖的象徵不容褻瀆。而一旦祭祀結束就會被隨意丟棄,不被人重視又成為了低賤無比的東西。

別再被騙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芻狗”原來是這個意思

其實這句話在老子的“無為”思想中佔據著核心地位,是一種天地規律,不會因為人的喜好而改變,因此,他倡導人們應該尊重自然發展的規律。其實再說到“芻狗”這個問題上,大家或許會對它主要祭祀的是哪路神仙,而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根據古籍記載:“戌之神為風伯”,而這裡的戌在12生肖裡面對應的就是狗,因此,可以說“芻狗”所祭祀的對象就是風神。其實自古以來狗就被人們認為是風的象徵,其中有許多文字都跟風有關,比如說“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字的左半部分是由三個犬組成的,右半部分象徵的就是風。

別再被騙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芻狗”原來是這個意思

別再被騙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芻狗”原來是這個意思

根據對商朝甲骨文的研究發現,有這樣一種說法:於帝史風,二犬。郭沫若先生,曾經這樣解釋道,風作為天帝的使者,而祀之以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古代人用兩條狗來祭祀風神,根據考證商代時期就有殺狗止風的習俗。因此來說,狗就是用來祭祀風神的,只不過後來隨著時代的轉變慢慢就演化成了現在的“芻狗”,這是一種用草紮成的狗前文已經提到過了。那麼你認為“以萬物為芻狗”還有什麼其他的意思呢?請留言告訴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