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羣人可以走得更遠……

言恭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二十年前,我天命之年離開家鄉到南京,二十年後我古稀之年自北京回鄉,攜手同道相敘抱雲堂,共話藝道情。我想,這就是綠葉對根的情意與眷戀!

首先,我以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常熟市委市政府早在2012年就發文批准建立“言恭達藝術館”,這是對一位家鄉遊子莫大的激勵與關懷!多少年來,不管何時何地,家鄉常熟永遠是我魂牽夢繞的心靈棲息之地,這揮之不去的鄉愁永遠是那麼清新與遒美……今天前來出席開幕式的好幾位老領導都是我藝術道路上的貴人。此份“時代的感恩”催發著我的藝術生命不斷走向遠方……

在今天這個儀式上,我不由得追思與懷念我的恩師沙曼翁先生,沒有他的教誨與指導,我不可能有今天書藝的成果。三十年的師生情誼將永遠沉積在我的心底並鋪墊在我走向遠方的路上……我相信,他老人家如見到今天的相敘與傳承,一定會感到莫大的欣慰!

我在今天展覽的“前言”中曾發出這樣的反思與拷問——“在當下社會轉型的名利場瀰漫中,浮躁與淺薄讓人們在多元文化交織中感到無奈與迷惘……我們是否失去了關於歷史的自省與謙卑,也失去了關於未來的擔當與展望?”“中國書法當下文化語境中最缺乏的是什麼?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將引導社會確立一種主導價值——現代人文精神!當代書法界最需要的是思想的滋潤與審美的純化。中國曆代優秀書法經典顯示著中國人藉以彰顯的生存意義與生活底色的價值之源,文化道統,這是我們今天加以珍惜併為之弘揚的精神之魂、民族血脈。”我常想,在今天“以自我為中心”而追求自由光環隨意宣洩的互聯網時代,正需要那些堅守文化信仰、時代審美理想與職業操守的求道者!

相敘抱雲堂正是藉以這樣一種“文化理想”——問道解惑,切磋補短,以文化人,以藝養心,教學相長,共襄斯舉。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多年來,不少有志於書法藝術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求道者紛紛相敘於抱雲堂。他們已長期在藝術與傳統文化的大地上耕雲種月,好多作者已在各類全國展覽中取得了驕人的成果,成為今天中國書壇的中堅力量。

更為令人欣慰的是,這裡同時展出了我省近三十位廳局級幹部的書法作品。他們在多年的領導崗位上不遺餘力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將書法研習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審美情趣。他們今天相敘抱雲堂,這一文化現象已超出了作品展示的一般意義。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永恆的士風”,這種優秀傳統文化迴歸的呼喚與當代人文精神與審美訴求的引領,將為當下各級領導幹部帶來新的思考與傳承的力量!

長久以來,中華民族一直沒有停止探究美的本質,於是有了中華美學的興起,它是喚醒人類對世界美好事物的最直白的記憶。在今天這個速食時代,若無審美,生活將與你無關;沒有思考,智慧永遠不會屬於你。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說道:“未經思考的人生毫無意義!”我們說,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考。思考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信仰的細胞,來自於她是人意志的骨骼、視覺的雙眼。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有感於此我要藉此機會說明一下今天贈送嘉賓的我剛出版的三本書中,《抱雲堂藝思錄》是我多年來對時代、對社會、對人生、對藝術的思考。在該書扉頁上我題上了這樣一句話——“

願思考,堅定我們文化信仰與時代審美理想……

習ZX說過“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各位同道:書法,看起來是簡單的線條藝術,它承繼的卻是民族的文化命脈。書法是我們可貴的人生符號,它是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生活方式的傳承與精神訴求,書法是中國人一生的修行。在當下浮躁的社會生態中,我們需要耐得寂寞,懂得選擇,捨得放棄,經得誘惑,守護文化靈魂,迴歸藝術本真!

最後,借用饒宗頤先生一句詩句來結束我的致辭——“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今天我們守護書法,就是守護歷史,守護正音,守護文化基因的密碼,其核心理念是要求“隨境而化”,完成一個時代的文化創造!

言恭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相敘抱雲堂開幕式現場

言恭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相敘抱雲堂展廳現場

言恭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相敘抱雲堂茶敘會現場

言恭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2018江南文化節名家講堂講座

言恭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2018江南文化節名家講堂講座常熟文化館現場

(本文為言恭達先生在“相敘抱雲堂 · 2018書法藝術展”上的致辭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