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洋樓|畢鳴岐 紅色資本


遊洋樓|畢鳴岐 紅色資本


畢鳴歧(1902—1971),字鳳崗,山東省利津縣人。早年曾在瀋陽禮和洋行、福茂洋行、上海德孚洋行任翻譯、文書、華人經理等職。建國後,任新民化工廠、建業磚瓦廠經理,曾被選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天津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等職。他積極開展天津市進出口同業會的工作,為國家進出口業務的發展做出貢獻。抗美援朝他捐獻飛機1架,認購公債,並任赴朝慰問團副總團長赴朝慰問。1954年,畢鳴歧參加公私合營,創辦、資助社會福利和教育事業。1971年5月15日逝世。


遊洋樓|畢鳴岐 紅色資本


畢鳴岐故居位於和平區常德道76號, 屬於尚未核定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故居系他於1944年10月以水順堂畢名義購自玉德堂蘇的房產,轉年贈與其子畢守藩所有。佔地916.67平方米,建築面積:275平方米,建有琉缸磚大筒瓦尖頂西式平房13間,灰磚平頂房5間,設有臥室、會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鍋爐房、雜房等。總建築面積275平方米。室內裝飾講究,木地板,三槽窗,衛生和採暖設備俱全。他在常德道上還有兩處房產。

遊洋樓|畢鳴岐 紅色資本

他早年同中共地下黨員王華庭有聯繫,並做過對革命有益的工作;後經人介紹,畢鳴岐應聘於張家口德商德華洋行任華經理。德華洋行多與蒙古和蘇聯進行貿易。此間他曾利用汽車運輸之便,掩護過共產黨的高級幹部進入蘇聯。當時,察哈爾一帶是由愛國將領馮玉祥領導的抗日同盟軍管轄。在馮部下有位叫石敬亭的軍人,是畢鳴岐的同鄉好友。經石的介紹,他認識了馮玉祥,並受到馮玉祥將軍的器重,被委任為少將軍銜諮議。

全國解放以後,他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改造自己,在工商界中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在發展民族工商業方面,為發揮私營進出口業的作用,增加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他倡議進出口業組織起來,走聯合經營的道路。這對搞活外貿和為後來公私合營按業務組建進出口公司,奠定了初步基礎。

他看到國民經濟發展的趨勢,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果斷地把商業資本轉向工業投資。1949年到1950年,他先後投資創辦了新民化工廠等工廠。其中新民化工廠是在美國對我國進行封鎖,我國印染工業面臨著染料奇缺的情況下建立的。該廠生產的堅固硫化藍,直接湖藍5B、直接棕G、酸青蓮等產品,不僅解決了當時印染工業的急需,而且填補了我國染料工業的空白。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時,贈給緬甸政府20噸染料,就是新民化工廠生產的。這使他本人及其全廠職工感到光榮。

抗美援朝期間,他參加了以賀龍同志為團長的華北人民赴朝慰問團,去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並且他被指定擔任慰問團的副總團長。歸來後,他積極向工商界傳達和宣傳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光輝事蹟和國際主義的崇高精神。

1952年,天津市政府舉辦華北地區物資交流會,他積極參加籌備,並廣泛動員私營廠商參加。他還多次作為華北地區和天津市的貿易代表團團長或副團長,率領私商先後參加過在上海、廣州和西北區舉辦的物資交流會,為當時溝通地區間和城鄉間的物資交流起到了促進作用。

他積極捐獻和認購公債,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他率先捐獻飛機一架。在五十年代認購公債時,他本人及其所經營的企業,累計認購達20多萬元。在工商界中起到了帶頭作用。1954年10月,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申請將其獨資經營的新民化工廠實行公私合營。它是天津市私營企業中第一批實行公私合營的單位。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他是起了帶頭作用的。

他熱心社會公益,樂善好施。解放以前他曾捐助過他的母校——濟寧中西中學;解放後,他捐資山東省同鄉會醫院,使之擴建為紅十字醫院;推動進出口同業捐資創建天津市實驗小學;將座落在天津常德道的一所房產捐獻給社會開辦幼兒園;為兒童福利基金會捐資。

遊洋樓|畢鳴岐 紅色資本

畢鳴岐是紅色資本家

兢兢業業地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圖片來源|自在建房、新浪博客@蘭味齋畫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