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1

前兩天刷微博,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變得越來越沉默了?

底下有人評論了一句很心酸的話:“其實有時候不是沉默,只是無力訴說罷了。”

很多人都點讚了這個回答,覺得沉默往往不是自己不想說,而是因為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甚至是沒法說。

想想小時候的童言無忌和隨心所欲,不得不承認,人的確在成長的路上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以前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如今卻覺得,人之所以沉默,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無力訴說,而是沒必要說。

經歷的多了,許多事情都看淡了,許多人也都看破了,明白了很多話不值得說,也就不願再庸人自擾,只願把時間和精力,留給值得的人和事。

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2

記得之前和一位朋友聊天,他正處在人生低谷,創業失敗,父親住院,感覺做什麼都不順利,恰好去他的城市出差,就約著幾個好久沒見的老朋友一起吃頓飯,希望他能抒發一下心裡的鬱悶,別憋在心裡。

朋友懂我們心裡的關切,卻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賣瓷器的老人,每天都從家裡挑著擔子把瓷器運到集市去賣。

有一天,老人帶著他的孫子一起去集市,小孩子貪玩,在路上蹦蹦跳跳,不小心就打破了一件瓷器。

瓷器昂貴,打破一個,這一趟辛苦幾乎就白走了,老人的孫子十分害怕爺爺大發雷霆,但老人卻什麼都沒說,停下來把爛掉的瓷器收拾了一下扔掉,接著又繼續往前走了。

老人的孫子對這件事一直很不解,但怕惹爺爺不開心,也就一直忍著沒問,直到過了好幾年,一次閒談,終於忍不住把疑惑問出了口:

“爺爺,你還記不記得以前,有一次我和你一起去集市賣瓷器,我弄壞了一個瓷器,讓你浪費了好多的錢,為什麼你沒有訓斥我呢?”

老人聽了以後,笑著說:“已經打破的瓷器,我訓你一頓難道就能變好麼?而且我剛挑擔子的時候也沒少摔,責罰不是目的,得讓你自己反思行事要謹慎才是。既然這樣,與其罵你一頓,讓你一路上不開心,倒不如什麼都不說,把事情理清看淡,自然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朋友講完故事,對我們說:“好事壞事,都成往事,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我不說,不是壓抑,而是我明白,現在與其抱怨,倒不如把精力都用在想解決之法上。”

聽他這樣說,我們也放下心來,而他的確成功化解了眼前的樁樁危機,並且經此歷練得越發沉穩。

生而為人,不可避免的會碰到一些爛事,能夠看透事情的人很多,但能夠將事情看淡的人,卻少之又少。

可這世間種種,好事壞事,終成往事,說與不說,又有何區別呢?很多時候,說了,不過是徒增自己的煩惱罷了。

而當你願意沉默,可說可不說的話就不說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成長了,哪怕事情再糟糕,你也可以以一顆雲淡風輕的心去看淡,這樣的心態,才最容易獲得幸福。

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3

很喜歡一句話說:看破不說破,面子上好過。

以前碰到看不慣的人,總喜歡把他掛在嘴邊唸叨幾句,得知有人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就恨不得立刻抓住那個人跟他好好理論理論,碰到一點雞毛蒜皮的事,都要找人訴苦,好好發一發牢騷。

後來才發現,其實面對這些事情,與其大費周章的去唸叨,倒不如保持沉默。

很多時候,說了也沒用,說破倒不如看破。

我們這一輩子,會遇見數不清的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自然不一樣。有人認同你,就會有人反駁你,有人喜歡你,當然也會有人討厭你。

我們如果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些口舌之爭上,當真不值,只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這話真的不假。

不為了一些瑣事而去與人爭辯,是因為從心底明白,有這個精力,完全可以去做比這更有意義的事。

也不為了一時的難受就隨意找人訴苦,因為知道沒有多少人真心在意你過的如何,說得多了,反而惹人厭。

所以你看,現在的我們變的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只不過是因為,許多人許多事都被你看破了、看淡了,這豈不是幸事一樁?

成年人的世界,有一種成熟,叫做學會沉默。

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4

魯迅先生曾說過一句很好的話,叫做:“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人活一輩子,不必事事都得爭個輸贏、分個對錯,也不必委屈自己,費盡心思去討好每一個人。

對於不值一提的事,不必耿耿於懷;對於合不來的人,也不必久記在心。

當你開始學會沉默,瑣事,也就再也干擾不了你的心情。爛人,再也影響不了你的情緒。

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也就意味著你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強大。

沉默,也是一種力量。

餘生還長,且莫慌張,願我們,都活成成熟坦蕩的模樣,過上平和踏實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