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學第一課到紅領巾,警惕孩子成營銷資源

有關校園的新聞再一次上了頭條,不過,這一次無關食品安全、“毒”跑道,而是源於一則廣告。據9月28日《法制日報》報道,山東省菏澤市開發區丹陽路小學向學生們發放的紅領巾上,竟然印有“菏澤萬達廣場”的廣告,除此之外發放的學生帽上也印有該廣告。

從開學第一課到紅領巾,警惕孩子成營銷資源

利用紅領巾做噓頭,之前就出現過餐廳服務員戴紅領巾搞促銷,蒼井空戴紅領巾搞公益的荒謬事件。這一次萬達企業某些負責人只是重蹈覆轍罷了,將廣告赫然印於鮮豔而富有特殊意義的紅領巾,再發予學生佩帶,希冀稚嫩的學童成為“移動的活廣告”以吸人眼球。算盤子可謂扒拉得精明的很。

從開學第一課到紅領巾,警惕孩子成營銷資源

殊不知,紅領巾被稱為“國旗的一角”,歷來象徵優良的革命傳統,代表著榮譽、信念和責任,具有不可褻瀆的神聖意義。利用紅領巾做營銷,毫不客氣地說這是對革命先烈的玷汙和褻瀆。本週又恰逢“烈士紀念日”,在尊崇英雄、敬仰英雄的今天,“萬達紅領巾”事件無疑是與時代精神相背而行,挑戰大眾情感底線,自然激起了民眾的憤慨,為人民所唾罵與不齒。在洶洶輿情前,涉事的廣告主和製作人被相關部門立案調查,菏澤萬達廣場管理公司總經理被解聘,其他相關責任人也受到嚴厲的追責。真是“偷雞不成反蝕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該!

從開學第一課到紅領巾,警惕孩子成營銷資源

當然,將孩子作為營銷渠道和資源,萬達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事實上,將孩子作為精準營銷對象的大有人在。比如,9月初要求學生統一收看的《開學的第一課》,在節目之前就因大量的商業廣告而為人詬病;又如在一些教材讀本上竟印有教學輔助資料的鏈接網址、二維碼等信息商業信息。至於商家以“公益贊助”“校企合作”之名,在學校面向學生堂而皇之打廣告、做宣傳更是見怪不怪。名目五花八門、手段花樣百出,但終極目的殊途同歸:無非是瞄準青少年這一龐大的消費主體,儘量切分一塊“大蛋糕”。名目繁多的商業營銷,不僅讓家長和學生不堪其擾,更是讓教育沾染上不應有的功利色彩,嚴重影響學校育人氛圍。面對這些花花綠綠的廣告,人們心裡不禁要打個問號:學校,到底是培養人的藝術殿堂,還是消費資源開發的便利渠道?

從開學第一課到紅領巾,警惕孩子成營銷資源

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佈或者變相發佈廣告,但公益廣告除外”。教育部也多次發文重申規範中小學用書規範,要求“禁夾帶”。可是,在商業的利益驅使下,有人置法規與禁令不顧,打起了“擦邊球”,折騰出一幕幕鬧劇,甚至將營銷的手伸向神聖的紅領巾,著實可惡可恨。從這一點上說,如何舉一反三,提升法規的嚴肅性,加強禁令的執行力,打消少數人的歪念頭,還校園一方寧靜,遠比處理幾個涉事責任人有意義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