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旦領悟這兩條天機,必然非富即貴,少災多福氣!

《論語》中說: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人生在世,並非事事皆可為,若要安身立命,有些事必然要敬而遠之。年紀尚輕時,應當謹防淫穢之事,現如今,少年多犯手淫病,以其為樂卻不知其害,縱慾戕生,此是人生傷身敗德之根源所在。

到了壯年時期,身體強健,精力應當主要用以安身立業,而不是把心思放在與人糾紛和爭鬥上。到了老年,年邁體衰,這時就要格外注重修養自身的道德品性,切莫因貪得無厭而逞一時之利,應當儘可能的多行善事、廣植陰功,如此才能清閒少煩惱,安享清福。

一個人,若要逆轉人生,就要能領悟這兩條老祖宗留下的處世天機,若能盡皆落實,必然能讓人生非富即貴,少災多福氣!

一個人,一旦領悟這兩條天機,必然非富即貴,少災多福氣!

一、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

譯文: 人間的災禍有時難以避免,只要能排除怨恨他人的心緒,才算是遠離災禍的良策。

古人說:“禍不虛至,福不徒來。”人生各有各的禍福因緣,雖則難以預料,但卻有跡可循。所謂“行善福臨,作惡招殃”,每個人的禍福與自身的心緒行為密切相關,而若要遠避災禍,便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處世,排除怨恨他人的心緒,這是在修養自身的道德品性,人生亦會因此後福無窮。

一個人,一旦領悟這兩條天機,必然非富即貴,少災多福氣!

二、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

譯文: 人間幸福不可勉強去追求,只要能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算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礎。

《壇經》中說: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每個人的福田,其實都離不開心地,只有在心地上種下善因,才會結出善果,若是徒向外求,認為物質的滿足才會得到幸福,那麼即便是付諸再大的努力,也是難有幸福可言。

一個人,一旦領悟這兩條天機,必然非富即貴,少災多福氣!

有詩云“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人生在世,只要保持樂觀的處世態度,擁有開闊的胸懷,便是具足了謀取幸福的基礎。當一個人,在鐘鳴鼎食時,能夠懂得謙讓三分,在貧困苦楚時,仍能做到心胸開闊,人生的福氣必然會不請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