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不喜歡VS低薪喜歡的工作,你會怎麼選?

高薪不喜歡VS低薪喜歡的工作,你會怎麼選?

(圖源:奇葩說視頻截圖)

01

上週末,最新一期的奇葩說,討論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面對一份高薪不喜歡的工作,和一份低薪喜歡的工作,你會做怎麼的選擇?

在節目中,雙方辯手唇槍舌劍據理力爭;節目播出後,在網上又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喜歡和不喜歡,高薪和低薪,似乎從來都是一個兩難選擇。

說實話,在觀看節目時,雖然覺得反方辯手的觀點很獨到,但從始至終,我都是堅定不移的站著正方——選擇高薪不喜歡的工作。

或許就像有些網友說的,這樣的辯題其實多少是過於浪漫主義的,放在現實裡,根本就沒有討論的意義。

一個真正工作過的人,稍微理智點的,毫無疑問都會選擇高薪不喜歡的工作。

02

我有一個朋友,當初就是選擇了一份自己喜歡但是錢少的工作。

朋友喜歡做老師,從高考後填了師範院校的志願開始,就準備著日後做一名人民教師。大學畢業後,他本來有其他選擇,但還是堅持去了一個小縣城做老師。

工作第一年,朋友頻繁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當老師的趣事及心得,我們只能偶爾在朋友圈抱怨加班和怎麼也擠不進去的早高峰地鐵;工作第二年,我們繼續在一二線大城市掙扎,朋友繼續在崗位上矜矜業業,年底還被評為縣裡的優秀青年教師。

看得出,做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似乎就真的跟我們活得不一樣。

可是那又怎樣了?畢業三四年的時候,當他發現他的高中同學大多已經月薪過萬,他的大學同學一半跳出了教師的坑,他的不少同齡人已經買房買車,而他每月還拿著三四千塊錢的工資,什麼也做不了,也看不到希望。他便再也不能淡定的矜矜業業下去了。

朋友跟我說,幾個月前的暑假,他還特意來了一趟深圳,準備看看有沒有其他機會。可最後發現,做了四年的老師,他現在什麼也做不了。就算能重新開始,他也要比同齡人晚了4年。

於是他只得又回到了小縣城,繼續做著他喜歡的老師。當初朋友選擇了低薪喜歡的工作,現在便再也沒有了選擇的機會。

03

我還認識一個人,也很喜歡當老師,大家都叫他馬老師。

馬老師跟我朋友就不一樣,他喜歡當老師,卻並沒有堅持選擇做老師,而是去創業了。馬老師不喜歡創業,但創業給他帶來了很多的錢,有了很多錢的馬老師,雖然不是老師,但他有很多可以做老師的機會。

馬老師創辦了湖畔大學,自己出任校長;在馬老師創辦的公司裡,同事間以“同學”相稱;馬老師還成立了專門的基金會,成為鄉村教師代言人;並且馬老師還說了,等到明年退休,會繼續去做老師,更大力度的推進教育慈善事業發展。

所以這樣對比一下,結論似乎就清晰明瞭了很多:朋友首先選擇了低薪喜歡的工作,也許就只能一直做著低薪喜歡的工作;而馬雲選擇了高薪不喜歡的工作,他還可以選擇去做喜歡的工作。

先拋開喜不喜歡這一要素,只談高薪低薪。如果你選擇了低薪的,你的選擇會越來越少;你選擇高薪的,你的選擇會越來越多。

有錢就有更多的選擇,雖然有點俗,但這是一條真理。

而至於去做一份喜歡還是不喜歡的工作,也完全取決於你有多少選擇。錢多,選擇多,隨時可以去做喜歡的工作。

04

作為一個HR,我經常會被人諮詢,該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這樣的問題?

最開始的時候,我都會詳細的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列出一些適合他們的;但後來我發現,能問出這樣問題的人,大多是剛畢業的年輕人。於是再回答這樣的問題,我便有了統一的答案:找一份錢多的工作。

很多雞湯的文章都強調過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比如一定要有足夠發展空間的,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一定要是大公司,唯獨沒有強調錢有多重要的。

可在我看來,其實錢才應該是一份工作,至少是第一份工作中最重要的。

在一份工作中,行業好壞,發展空間,企業氛圍,甚至節目中說的喜不喜歡,其實都是沒法確定的。我就見過一個年輕人,因為喜歡寫作,就去做了文案,最後變得對寫作厭惡至極,連原本的喜好都沒有了。

而只有打到卡里的錢,才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衡量的。

並且一般來講,錢多的工作會有更好的成長,能給你很多錢的公司也是更有實力的公司,錢的多少,基本上可以判斷一份工作的好壞。

還有就像前面說的,有了錢,便有了更多的選擇。你完全可以再去選擇你可能喜歡的,你覺得有發展空間的。

05

我記得那期節目的最後,毛不易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個問題放在現實裡,不應該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如果你有錢,你就選擇低薪喜歡的,如果你沒錢,你就選擇高薪不喜歡的。

很多人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很中庸和靈活。

我也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並且足夠現實。因為這句話換個角度就是:如果你想選擇低薪喜歡的工作,那麼你得有錢。

而怎樣才能有錢呢?除了家裡有礦,那就是選擇一份高薪的工作了。

本文來源:智聯招聘HR公會,由51米多多整理發佈,如需轉載請註明上述來源!

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海量城市服務業名企崗位等你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