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賽事總監——Matteo Braga

閱讀時間:10 分鐘

視頻:0

閱讀難度係數:1(1為最容易理解,5為最難理解)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倍耐力輪胎自從贊助 F1 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有著極高的話題度,這幾年來隨著單一輪胎制在全球多個賽事的普及,廣大車迷早已將F1與倍耐力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因為現在的每一場F1比賽都躲避不了輪胎的話題,或者說這是必談的重點——什麼時候換胎、換什麼輪胎、怎麼通過快速的進站undercut對手,這些都是我們每一次賽後點評必須會說的(可以留意我們每站過後的F1點評內容哦)!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其實除了 F1,另一個我們常常聊到的與倍耐力有緊密關聯的賽事就要數SRO旗下寶珀GT賽事了。估計一眾喜歡GT的車迷絕對不陌生了。就在剛剛結束的週末,寶珀 GT 亞洲系列賽就來到了我們熟悉的賽道上海國際賽車場進行了比賽,吸引了眾多車迷前往捧場。當然傻豹豹也不例外,為了能挖掘深度的內容給各位車迷“飽餐”,傻豹豹有幸約見了倍耐力的全球GT賽事技術經理Matteo Braga 先生進行專訪。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其實,這次的專訪是由傻豹豹在比賽期間提出的,目的是希望能從專業輪胎製造商的角度瞭解一下現在盛行的GT賽事未來的發展方向,賽用輪胎髮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當然還希望挖掘被採訪人背後的一些趣事。 在開始閱讀我們的採訪前,我想跟大家打個底,Matteo Braga 先生個人經歷非常豐富,是一位車手出身的專家,特別是對拉力情有獨鍾。說好的10分鐘採訪,一個“不小心” (是故意的!)足足聊了有1個多小時(我們的話題太多,還真沒法停下來呢)。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倍耐力是什麼時候開始進入 GT 賽事的?

Matteo:倍耐力參與 GT 賽事項目始於2012年。當時我們與 SRO 開展合作,進入 FIA GT1 賽事和 FIA GT3 歐洲系列賽。後來這兩項賽事逐漸轉變為目前的寶珀 GT 系列賽,細分成耐力賽和衝刺賽兩種。倍耐力從2013年寶珀 GT 系列賽創立之初就一直是該賽事的獨家輪胎供應商。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最初我們參與 GT 賽事的目的是看重與賽車製造商共同合作的機遇,來為他們提供高端產品。每當 SRO 有新改革的想法時,倍耐力都會積極跟進。就像之前寶珀 GT 新開拓了亞洲系列賽的時候一樣,倍耐力作為合作伙伴也準備好了適合這片賽場的產品。賽事去到北美也是同樣。去年夏天倍耐力為鈴鹿10小時耐力賽獨家提供輪胎。一家歐洲輪胎廠商為一場日本的比賽獨家提供輪胎,在這之前也是很少見的。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除了寶珀 GT 系列賽,倍耐力還參與了哪些賽事?給我們細數一下吧。

Matteo:倍耐力參與了非常多的賽事。在歐洲地區除了寶珀 GT 系列賽,其他 GT3 賽包括:British GT(英國),ADAC GT Master(德國),Italian GT(意大利)。在北美有Pirelli World Challenge。在亞太地區,除了寶珀 GT 亞洲系列賽,還有日本 Super Taikyu,Australian GT,Bathurst 12小時,鈴鹿10小時耐力賽,澳門 GT World Cup,國際汽聯GT國家杯(今年首屆、位於巴林),Abu dabhi 12小時等。單一品牌賽事包括Ferrari Challenge,蘭博基尼 Super Trofeo,這兩個比賽均在歐亞美三大洲展開地區錦標賽。毫無疑問,還有遍佈世界各地的許多 GT4 錦標賽。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上面提及的這麼多比賽,倍耐力都是獨家輪胎供應商嗎?目前倍耐力在全球GT賽事中的情況?

Matteo:是的,這些比賽都是由倍耐力獨家提供輪胎。倍耐力通過和 SRO 合作,為車隊和車手提供了僅用一款輪胎產品,就能在全球各個賽場獲勝的可能性。不管在歐洲賽場,還是亞洲和北美賽場,我們提供的都是相同配方和胎體結構的輪胎產品。當一位車手/車隊在全球參加不同的 GT 系列賽的時候,不管是24小時耐力賽還是衝刺賽,因為使用相同的輪胎,節省了車隊許多的測試時間。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同一臺的賽車配上同樣的輪胎,車隊雖然在全球不同的賽事之間來回輾轉,卻不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在測試輪胎的匹配性上,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輪胎參考數據。就像今天看到的 Pheonix Racing 車隊,他們也有歐洲基地也有亞洲基地。即便只有同一套工程師班底,歐洲的工程師的經驗也可以適用到亞洲賽場上來。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對於你剛剛提到許多賽事,倍耐力內部對他們有優先級的排序嗎?

Matteo:顯然,內部是有個優先級順序的。除了賽事的體量,還有賽事的前景。像寶珀 GT 賽事,我們要與多達12家不同的賽車製造商合作。在這個最受歡迎的 GT3 比賽裡,你不能犯任何錯。我們將最多的精力和重心投入到寶珀GT,因為我們知道寶珀的競爭無疑是最激烈的。一旦我們的產品在這裡是有競爭力的,那就意味著它也能勝任其他的系列賽事。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以目前倍耐力與 SRO 的合作關係而言,SRO旗下的所有比賽是否都會由倍耐力獨家提供輪胎呢?

Matteo:這樣說吧,倍耐力和 SRO 都有著共同的目標。所以每當 SRO 有新的動向,倍耐力都會迅速跟進。

正像剛進入寶珀 GT 系列賽之初,我們不會推出一款輪胎要求賽事方沿用多年。相反地,我們會盡可能滿足車隊和賽事提出的要求,反饋給研發部門,每年對產品作出改進。這也證明倍耐力投入了很多,對倍耐力而言供應輪胎不僅僅是商業行為,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一切參賽機會來研發更好的產品,並且從中積累經驗。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每個週末,我們會同時在多達10多個不同地區不同賽道參加比賽,比如本週末與亞洲寶珀賽事同時進行的就有 British GT 多寧頓站,ADAC GT Master 霍根海姆站,日本 SUGO 賽道也有比賽。要知道,從幾個輪胎方案中選出一個最優的配方,並讓這一款輪胎適合全球不同的賽事和賽道,這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既然你說到一款輪胎需要滿足所有賽事和賽車,那無疑要同時面對眾多的賽車製造商?

Matteo:的確,在 GT3 我們有12家賽車製造商,GT4 裡製造商會更多一點。我們通常會將團隊分成不同模塊,比如前置引擎賽車,中置引擎賽車,後置引擎賽車,以及其他佈局類型的車。總共有四個研發團隊。我們會分析所有類型的賽車,分開做不同的測試,最後當我們的產品接近成型的時候,我們會做最後的測試,從廠家獲得反饋。最終敲定的方案必須要面向所有的製造商,而不是其中的一兩家。

有時候即便我們開發了一款更好的產品,我們也不會選擇馬上將其投入到比賽中,因為這可能只會讓部分車隊和廠家獲益從而讓賽事有失公平。所以一個比賽的公平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否則將影響賽事健康持續的發展。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你們每推出一款新的產品,它的生命週期一般有多長?

Matteo:我們在今年年初換了新一代的產品(DHD2),目前已經完成了在全球市場的新產品引入工作。這前後大概耗時了半年的時間,包括物流的分配。如果大家對一款產品表示滿意,我們會讓它的生命週期儘可能延長。但是通常最長也就幾年的時間。屆時,隨著新的科技的推出,賽車的升級,我們自然會跟進推陳出新。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對於目前發展迅速的 GT3/GT4 賽事,你是怎麼樣看的?

Matteo:目前來說,GT3 的發展態勢穩定,雖然不斷有新車型的推出,但是在全球參賽車輛總數目前沒有太大增長。因為近兩年 GT4 開始新興,有不少賽事都開始引入 GT4 組別,還有不少單一品牌賽事。不少紳士車手只是希望享受週末的比賽,鑑於 GT3 的競爭水平太高,他們會轉而選擇其他賽事。所以縱觀全球,GT 賽事的範圍非常寬廣,GT3 更偏向於高水平競技,技術含量很高,發展也很健康,對製造商也有品牌推廣作用。GT4暫時來說門檻低一些,更適合入門,技術含量也不低,而且歐洲地區的 GT4 賽事競爭同樣很激烈。我預計GT4在未來會有相當好的發展。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今天的亞洲F3賽場上我們也能看到一些來自中國的輪胎品牌,倍耐力對此怎麼看?

Matteo:每一項賽事都有不同的技術、背景,同樣背後也有不同的商業模式。不同的比賽和推廣者有不同的側重,有些側重推廣新技術,有些側重成本與盈利。所以當一個賽事選擇使用輪胎的時候,因出發點不同,我們無法直接進行比較。我們(倍耐力)會做好準備,一旦有來自中國或者其他地區的賽事找到我們尋求合作或者需要特定的產品,我們能隨時提供產品。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電動車最近越來越熱門,政府也在政策上向電動車有一定的扶持。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電動房車賽也會登場與大家見面。對倍耐力來說,電動賽車的輪胎和傳統內燃機賽車的輪胎上會有不同嗎?

Matteo:現在倍耐力在電動車方面的經驗還是相對較少的。我們也在和 GT Electric 合作,他們正在開發一款電動GT賽車。目前賽車尚在研發階段,賽事細節也還未發佈,所以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倍耐力會積極參與各個製造商電動車的發展,我自己對此也很感興趣。電動賽車提供的驅動力和性能肯定會達到目前內燃機賽車的水平,當然,我們作為賽車從業人員一直都很喜歡賽場上發動機的轟鳴和汽油燃燒的氣味。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目前在意大利有一項電動車賽事叫Smart EQ ForTwo E-Cup,使用 Smart 電動車,用的是倍耐力的 Cinturato P1 公路胎。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項比賽,參與的車手都樂在其中。我們使用現有的省油環保輪胎參與這項賽事,或許今後會有其他電動賽事對輪胎有更高的需求,我們也樂於為電動車開發專門規格的輪胎。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說了這麼多輪胎技術相關的話題,讓我們聊點別的。Matteo 先生,你在倍耐力的日常工作是什麼?能跟我們介紹下?

Matteo:我的職位是 GT 賽事總監。日常工作只有一個字——“Crazy” (瘋狂的),哈哈哈,開個玩笑。我所在的倍耐力賽車運動部門,負責協調各個不同部門。我和我的團隊要從用戶手裡收集信息,和車隊緊密聯繫,提供使用建議,以及向總部收集反饋。同時,我也與賽車製造商打交道,和負責產品研發的部門聯繫,討論相關技術。同時在賽道端,還要協調輪胎的物流運輸,一切反饋都來自我們部門。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一年52周,你是怎樣分配你的生活的呢?你認為做這一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Matteo:確實不那麼容易,因為我每年有30-40個週末會在賽場度過。就在剛剛採訪前我還在和英國那邊同事打電話(同週末的比賽)。我覺得做我們這行最大的挑戰是要理解每個客戶和製造商的需求,將他們的需求轉化成我們要做的事情。很顯然,你不能僅僅關注某一個或幾個客戶,全球版圖上的賽事你都要關注。要給客戶清楚的反饋、全面的信息。在現場要有能力強信得過的人員,他們能完全領會執行你的意圖,所以好的團隊很重要。全球各地到處飛確實挑戰也不小,但我個人可以應付過來。既然你選擇了做賽車這一行,這些都是免不了的。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Matteo,說說你是從幾歲開始喜歡上賽車運動?

Matteo:我從小就喜歡賽車了,讀大學的時候開始跑拉力賽,我是一位領航員。我參加過很多國家級的拉力賽、歐洲拉力錦標賽和世界拉力錦標賽(WRC)的量產組組別。最後一次參加的比賽是2012年的達喀爾拉力賽,駕駛三菱帕傑羅賽車。我很喜歡賽車,但是手頭的工作讓我不得不放下這一愛好。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是什麼讓你從一個車手轉變成從事輪胎行業?

Matteo:當我大學畢業後,我有機會進入倍耐力工作。當時倍耐力和斯巴魯一同贏得了 WRC 。倍耐力公司在米蘭,而我恰巧就生活在米蘭附近的一個城市。在倍耐力工作是進入賽車運動最直接的方式。既然我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就很熱愛。在公司裡能接觸不同的賽車項目,當一個賽車項目結束之後,會去到另一個賽車項目當中,這樣就有機會接觸到全球各地的人,而不僅僅是米蘭或者意大利人,這些給我留下很多美好的經歷。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你在倍耐力工作多久了?在你眼裡這些年倍耐力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

Matteo:我在倍耐力工作前後有16年了。當倍耐力在2000年初起步的時候,賽車運動在意大利還是很小的一塊。倍耐力僅僅涉足一小部分拉力賽和部分盃賽。在我加入倍耐力的時候,賽車部門是個只有15人的小團隊,而現在全球已經有超過200人了。為 F1 提供輪胎確實對我們自身有非常大的提升。與世界一流的車隊合作可以從中收穫到太多的數據和信息。你在這裡待6個月所學到的內容,在其他賽事你可能要花上兩年以上的時間。幸運的是,一切都在成長,大家也都非常努力,只要有好的機遇,倍耐力都會盡力接受挑戰。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縱觀倍耐力現在全球參與的賽事,你們認為目前是個很滿意的現狀嗎?是否還會有進一步的開拓新的賽事(參與)呢?

Matteo:我認為我們目前現狀很棒,但是現狀也容不得你有半點的失誤。我們不會原地等待,我們會一直迎接新的挑戰,確保自己的技術處於全球頂尖水平。尤其是在客戶比賽這塊,我們會傾聽和關注客戶的需求,因為能讓所有賽事長存下去的根本還是客戶本身(這裡特指Customer Racing,也就是我們說的私人車隊) 。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如果現在給你放一個週末的假,你會想去哪裡跑一場拉力賽呢?

Matteo:這得看是什麼拉力賽了。(傻豹豹:蒙特卡洛拉力賽?)不不……我還是對砂石路更感興趣,其中芬蘭、瑞典、阿根廷都是很棒的分站。我曾參加過瑞典、阿根廷、日本分站的拉力賽。你知道嗎?我還曾在中國參加過亞太拉力賽的龍游分站呢!(豎起大拇指!)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傻豹豹:在經典拉力賽車裡,你最喜歡哪一臺?作為意大利人,你一定是藍旗亞拉力賽車的粉絲吧?

Matteo:當然了,Lancia 藍旗亞是我心目中的 No.1。Stratos,037,Delta S4都是最棒的拉力賽車。非常榮幸,我曾開過 Delta Integtrale EVO賽車參賽。意大利人確實能造出世界上最棒的拉力賽車!

「专访」有趣!一位拉力出身的GT赛事总监——Matteo Braga

本文章內容除特殊說明外,其文字版權均屬於傻豹豹賽車工作室所有,任何轉載行為均需通過傻豹豹賽車工作室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