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台,「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10月8日,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廣東省城市規劃協會,藉助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起的 “南粵沙龍”和“綠道講壇” 兩大學術平臺,成功舉辦“南粵沙龍+驛道講壇”學術研討會。

據瞭解,“南粵沙龍”自2012年12月啟動,首屆沙龍以“珠三角規劃20年回顧”為主題在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開講,當時得到許瑞生副省長的親臨指導,至今已成功舉辦過10期,在業界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綠道講壇”始於2012年4月,曾在北京、深圳先後舉辦過兩期,借鑑國內外綠道綜合功能開發的先進及成功經驗,為綠道充分發揮生態、環境、民生、經濟等多種功能,探索符合科學發展觀的運作模式作出積極貢獻。許瑞生副省長出席了第一期“綠道講壇”,時任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作了題為《“綠道”為生態文明領航》的主旨報告。“驛道講壇”是在“綠道講壇”的基礎上,更加聚焦古驛道方面相關學術交流和研討的升級版。

本次學術研討會得到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的指導和支持,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趙坤,廳長張少康,黨組成員、副廳長郭壯獅,黨組成員、駐廳紀檢監察組長劉智民,以及原廳長勞應勳、房慶方、王芃等領導,有關專家、省城市規劃協會會員單位、高校、兄弟單位代表等嘉賓了出席研討會。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邱衍慶主持研討會。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研討會現場。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邱衍慶院長主持研討會。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趙坤、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分別為學術研討會致辭。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趙坤致辭。

趙坤書記在致辭中表示,“南粵沙龍”和“綠道講壇”作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起的開放性、互動性、去行政化、業界共享的公益平臺,已在業界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古驛道活化利用是綠道網建設的升級版,南粵古驛道是歷史上中原漢人入粵和嶺南商貿活動的主要路徑,是我省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是我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省規劃院舉辦本次研討會具有重要意義。他同時要求,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繼續做好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不斷加強專業技術提升和人才培養,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前列”,助推廣東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致辭。

唐凱會長在致辭中長表示,省級規劃院是推動規劃行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在地方規劃建設事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勉勵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要以引領全省規劃行業改革發展大局為目標,在全省改革發展大局的背景下進行技術創新。

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教授,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一民教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董事長何昉教授以及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嚮明作主旨報告。

李曉江教授作題為《區域轉型與社會治理視角的大灣區思考》主旨演講。李教授通過對比四大灣區的基本指標、列舉大灣區的現狀數據,總結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特徵和存在問題,強調粵港澳大灣區促進區域轉型和提升社會治理的必要性,並展望未來大灣區合作的方向與可能,提出要轉變城市發展模式,提升空間品質和人居環境,建立粵港澳新型關係,推進區域服務、運行與管理的標準化一體化等多種舉措和建議。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李曉江教授作主旨報告。

孫一民教授作題為《都市空間營建的華南實驗》主旨演講。孫大師通過展示大量實例圖片,指出我國曾經擁有眾多設計水平很高、可媲美西方城市的傳統都市空間,但在快速的城鎮化過程中,我國的城市設計逐漸丟失優秀傳統,都市性也不夠凸顯。基於都市空間營建的華南實驗,可以為城市設計都市性提升提供借鑑。他以廣州琶洲西區的城市設計為例,提出城市設計應當注重保留文化遺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重視公共空間的設計理念;並以體育場館的設計建設為例,提出要突破傳統的建築樣式,注重建築設計的“街區化”與“都市性”,從而提升城市規劃營造城市風貌和空間品質的水平。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孫一民大師作主旨報告。

何昉教授作題為《中國古道規劃建設思想和成就》主旨演講。何大師先從中國傳統的自然觀切入,列舉大量古道建設案例,介紹中國古道的思想溯源、發展及特點,提出中國古道建設其實也是中國古代“綠道”建設的觀點;隨後介紹中國古道的研究分類,包括街道、官道、驛道、商道、山道、水道的典型代表和特徵;最後介紹中國古道的歷史沿革和建設成就,展現中國古道至綠道的歷史發展進程,並提出要活化利用好古道的歷史人文信息,維護好古村鎮的生態環境,為沿線地區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指出南粵古驛道本體修復、保護利用,也應該傳承中國古道建設的思想精髓,把握好古道的作用和特點,汲取精華,古為今用。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何昉大師作主旨報告。

馬嚮明總工程師作題為《廣東綠道實踐的回顧與展望》主旨演講。馬總首先介紹了綠道的定義、起源,回顧中國對綠道的研究,以及廣東省綠道建設的實踐經驗,總結綠道的意義;隨後通過列舉綠道建設與演變的案例,展望廣東綠道發展呈現與市民健康需求結合、與自然環境特徵結合、與歷史文化線路結合的三大趨勢;最後指出綠道設計要注重生態性、安全性、連續性、舒適性、愉悅性,通過設計使綠道更有吸引力;強調南粵古驛道修復和活化利用同樣需要延續和豐富綠道網規劃建設經驗,綜合發揮專業技術、行政管理,政府、社會市場的作用,在傳承歷史文化中創新發展。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馬嚮明總工程師作主旨報告。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原廳長、黨組書記房慶方,原省高教廳廳長、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許學強分別圍繞研討主題進行了發言。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原廳長、黨組書記房慶方發言。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原省高教廳廳長、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許學強發言。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張少康廳長作總結講話。張少康廳長表示,面對規劃行業轉型發展的大趨勢,舉辦“南粵規劃+驛道講壇”學術研討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在規劃機構和規劃專業變革中找準自身的新定位;積極應對時代的新變化,編制適應實際需要的規劃,適應規劃轉型新的使命;做好專業知識和技術儲備,抓住主要矛盾,編制立足公共利益、讓老百姓滿意的規劃,謀劃新變革,實現新的發展。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張少康總結講話。

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邱衍慶院長表示,本次舉辦“南粵規劃+驛道講壇”學術研討會,重啟兩個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起的學術交流平臺,旨在為業界提供更多交流機會。未來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將繼續舉辦類似活動,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展現學術風采,承擔社會責任,繼續在城鄉建設事業發光發熱。

學術研討會聚焦熱點、形式簡潔、氣氛熱烈、內容豐富,得到與會領導嘉賓的高度肯定。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與會領導嘉賓合影留念。

致力搭建古驛道學術研討平臺,“南粵沙龍+驛道講壇”開講


與會領導嘉賓合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