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範志紅註冊營養師 原創內容 歡迎轉發】

最近中秋國慶美食眾多,很多朋友都說到自己貪吃螃蟹蝦貝付出的代價:腹痛腹瀉、臉上瘋長痘痘、過敏......還有人吃出痛風和胰腺炎來!

網友A:我的胃一直都不太好,知道不該多吃螃蟹,但是實在太饞了......中秋那天吃了8個大螃蟹......胃疼了一整天!

網友B:我爸原來就有高尿酸血癥,平日不敢多吃海鮮河鮮。但是中秋國慶親戚來訪,送來很多螃蟹和河蝦,他連吃了幾天,結果痛風發作了,疼得要命!

網友C:前幾天,我一口氣吃了七八隻螃蟹,臉上長了上百個包,上百個,又痛又癢,都破相了!

網友D:最近吃了好多河鮮,以前從來沒事的,這次大概是太多了,急性腸胃炎,肚子疼得懷疑人生,半夜去醫院了......

網友E:我知道自己是過敏體質,但秋天的蝦蟹太好吃,沒管住嘴連續吃了幾天,結果剛好點的疹子又復發了,好難受......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海鮮河鮮真的不能頓頓吃,也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因為——其中有五大風險,真的不可不防!

到底是哪五大風險呢?這裡總結如下: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1.致病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病毒

國內外文獻表明,螃蟹、蝦、貝等河鮮海鮮中容易汙染多種致病菌,包括諾如病毒之類致病性很強的病毒。

以螃蟹為例說吧。在螃蟹樣品中常常會檢出臭名昭著的致病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李斯特單核增生菌等多種致病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種弧菌類致病菌,它們在水產品中普遍存在,在河鮮海鮮裡特別猖獗,是夏秋季節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吃了海鮮河鮮之後腹痛腹瀉、發燒虛弱,可能就與致病菌或病毒有關。

由於各人消化能力不同,免疫功能不同,對致病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差異很大。如果胃酸強大,腸道免疫系統能力較強,那麼出現麻煩的可能性就小。而那些體質偏弱、消化能力差、胃酸分泌不足的人,就很容易被致病菌攻陷。所以,體弱者一定要量力而為,對海鮮河鮮淺嘗輒止,還要注意加熱殺菌。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2. 寄生蟲

水產美食裡面各種寄生蟲的麻煩絕不可以忽視。比如說,在蝦蟹螺等水產品中,可能有管圓線蟲、肺吸蟲、血吸蟲等多種寄生蟲。吃醉螺、醉蟹之類食物風險很大,烹製不熟也可能讓寄生蟲的囊蚴漏網。前幾年,因為吃未徹底烹熟的螺肉引起管圓線蟲病,給幾十個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寄生蟲甚至深入腦部,有的患者甚至一度被誤診為腦瘤。這樣的慘痛教訓不可忘記啊!

所以說,這些水產美食千萬要經過加熱烹調,不能一味追求鮮嫩,更不能生吃!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3. 各種毒素

螃蟹、蝦貝等水產品中,往往會積累藻類毒素,如麻痺性貝毒(姜佩宏,2012),還可能汙染多種真菌毒素(施琦,2013)。蟹、蝦、貝等海鮮河鮮本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耐受藻類毒素,但這些毒素存在於海鮮河鮮體內,卻會對人體帶來危害。由於水體的汙染,有毒藻類大量產生並汙染到海鮮河鮮的風險更大。吃「野生」產品也不能避免這種風險。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4. 難分解環境汙染物

細菌、病毒、寄生蟲,這類生物性的食品安全風險,都可以通過充分加熱來解決。但是,一些難分解汙染物,卻是加熱沒法去除的。

水產品天天泡在水裡,難免會富集水體中的汙染物質。根據生物放大定律,水裡有1份難分解汙染,到了藻類那裡就是10倍,到了小魚小蝦那裡就是100倍。所以,重金屬、二噁英、多氯聯苯、有機氯等難分解汙染的濃度,會隨著食物鏈的級別上升而指數增長。

何況,甲殼類、貝類等水產品,本身就有富集部分重金屬元素的特性。所以,水裡有1倍的重金屬汙染,到了海鮮河鮮那裡,就可能變成千萬倍的汙染。

按我國報告的數據,水產品中的砷、汞、鎘的含量往往遠高於肉類、糧食和蔬菜。珠三角地區水產品中砷含量較高,臺灣省水產品中的砷汙染也比較嚴重(李孝軍等,2009)。按JECFA 建議,無機砷的暫定每人每週允許攝入量(PTWI)為0.015 mg/kg,以人體重60 kg 計,每人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129 mg。如果每天吃2斤魚和海鮮,按砷含量0.1mg/kg鮮重的國家限量標準來計算,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含量,已經接近許可攝入的最高值。如果水產品本身就有砷超標問題,那麼如果貪吃太多,就可能出現攝入量超標的情況。偶爾一天還不至於有嚴重後果,但經常這樣做,就會帶來安全風險。

螃蟹作為甲殼類動物,其鎘限量為0.5mg/kg,超標的情況也不罕見。有研究認為,螃蟹富集鎘汙染的能力比蝦更強,烏賊墨魚之類軟體動物的富集能力也比較強(畢士川等,2009)。江浙一帶和珠三角地區的水產品測定數據也表明,在重金屬汙染當中鎘超標問題相對常見,特別是甲殼類(劉奮等,2009;姜傑等,2010;許堅等,2012)。

此外,水產品中還可能富集其他難分解環境汙染物,比如早被禁用的有機氯農藥六六六和DDT,著名的有毒環境汙染物二噁英和多氯聯苯等。一項國內研究發現,某地區的地表水中六六六含量是0.001~0.3 微克/公斤,蔬菜中的水平只有0.3~9.8微克/公斤,而水產品中的六六六含量卻能高達38~46微克/公斤(謝軍勤等,2003)。

可見,水產品富集農藥汙染的能力遠遠高於蔬菜和糧食。無論農藥的使用方法是噴施也好,撒施也好,灌根也好,拌土也好,都會被雨水衝入池塘湖泊江河,造成水產品的農藥汙染。

所以,從各種汙染物質含量角度來說,海鮮河鮮比蔬菜水果糧食更為危險。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5. 過敏和不耐受反應

海鮮河鮮和魚類、雞蛋、牛奶一起,都是容易造成過敏的動物性食品。對於我國居民來說,蝦蟹等水產品是成年人最容易發生過敏的食物類別,其中的過敏相關蛋白質已經有很多研究。

此外,我國還有不少人對海鮮河鮮食物有不耐受反應,主要反應就是食後感覺胃腸不適。有人認為是因為其中蛋白質難以消化所引起,也有人認為和其中的藻類毒素或致病菌有關。

本人是過敏體質,或消化不良,則更容易出現過敏和不耐受反應。這些人應當自覺注意遠離這些食物。容易長痘痘、長溼疹的人,也應自覺注意少吃或不吃海鮮河鮮食物。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如果說還有第六個危險,那就是不利於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控制。

患有痛風、高尿酸血癥、慢性胰腺炎、膽囊疾病、肝腎疾病的人應當特別小心。多項研究表明,海鮮河鮮等水產品的攝入量高,則會增加痛風風險,沿海地區愛吃海鮮的居民中,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較高,世界範圍內有大量調查數據證明。由於攝入這些食物過量時會帶來大量蛋白質,肝腎、膽囊功能受損的人也要嚴格限量。

所以說,為了避免攝入過多環境汙染物,海鮮河鮮都要適量,不能多吃。一天8只螃蟹、3斤蝦貝的貪食吃法殊不可取!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按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中的推薦,水產品的合適數量,是一次吃40-75克(不算殼子、刺等的純肉),相當於帶殼的螃蟹100~188克。188克的帶殼螃蟹,相當於一個4兩重的大號螃蟹。如果一次少吃點,既不會造成蛋白質過量,不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從水產品中攝入的環境汙染物也不至於達到過量的程度。很多有助於營養平衡的措施,對於提高食品安全也同樣有益啊!

貪吃螃蟹蝦貝,會惹來很多病?

第一時間get最實用的營養乾貨,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範志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