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產品有江西銀行存管會不會出問題?

IorI


當然會出問題,我雷的平臺中,溫商貸是上饒銀行,草根投資是中國建設銀行。

我有時候想,普通銀行就算了,中國建設銀行可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有它擔任存管,再怎麼著也不會出事吧。於是,我始勁往草根裡投錢。估計很多投資者都抱著我這樣的心理,所以草根投資的累積成交額很快就到了862億。是大家心中的頭部平臺。而且有關部門又授於它獨角獸企業的稱號,它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也有合作,進行了四輪融資。總之,你會覺得它要啥有啥,牛得不能再牛了。

但8月初,它先是宣佈部分項目逾期三個月,接著是所有項目停止兌付。就在這時間,中國建設銀行退出存管。草根直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下一家存管銀行。也就是說,草根投資已經處於停擺狀態。我們這些出借人,有些是要給孩子繳學費的,有些是要看病的,都是救命錢。所以都急得不得了,但是毫無辦法。

所以啊,不要信銀行存管,沒問題都好說,有問題它轉身就走,翻臉比翻書快,好像一點連帶責任都不用承擔似的。


王可期


[cp]江西銀行,你知罪嗎?

罪證一、

江西銀行作為存管銀行未能履行法定義務,為出借人、借款人和擔保人等分別開立存管子賬戶,並將出借人的借款資金直接支付到借款人賬戶。導致出借人出借資金及借款人還款資金均從中間賬戶(推測為18個左右)中轉,客觀形成了大額資金池。未能就平臺彙總賬戶及出借人、借款人賬戶進行分賬管理。

 

罪證二、

江西銀行未能履行法定義務履行反洗錢職責,未能監測個別存管賬戶的大額交易及可疑交易並提交大額交易及異常賬戶報告。

 

罪證三、

江西銀行未能依法履行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資金安全、合規的監測、監督義務。

 

罪證四、

江西銀行未能依法向用戶提供包含付款詳情的交易流水、回單或對賬單,損害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cp]


曹一夫


額,銀行存管,並不是保證p2p資金不出問題。

首先,有存管肯定比沒存管要好一些。特別是在p2p平臺,銀行存管的還是少數。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大約有20餘家銀行p2p平臺涉足資金存管業務,但只有80餘家p2p平臺與銀行簽訂了存管協議,只佔正常運營平臺數的3%。

但實際上正常來說,任何一家正規的投資公司和交易平臺,都必須要進行第三方資金存管。這不應該是什麼可以選擇的問題,而是一個最低的門檻,是必須要達到的監管要求。一個連第三方存管都不支持的投資公司或交易平臺,差不多就是把“我是騙子”四個大字寫在臉上了。

所謂資金存管,就是你在銀行開立一個存管賬戶A(通常是下掛在銀行卡下面),然後在投資公司或交易平臺,開立一個投資賬戶B。這時候投資賬戶B裡是沒有錢的,必須通過存管賬戶A向投資賬戶B轉賬,賬戶B裡才能有餘額進行投資。銀行的職責是記錄賬戶的資金流水,並保障存管賬戶A內的資金安全(投資賬戶B,銀行是不管的哦)。

也就是說,資金存管,是一個入門級的安全保障,是必須有的,沒有的話,非黑即騙。而要想保證資金安全不出問題,比如像我們熟悉的公募基金,不管是貨幣型、債券型還是股票型,通通都是要支持更高級的一種叫銀行託管的

銀行託管,就是指投資管理人(比如公募基金),募集的所有額度,都要統一存放到對應的銀行託管賬戶裡,由第三方商業銀行進行託管。託這樣管理人接觸不到你的錢了,他只有資金的使用權,但它的每一筆劃款指令,都必須通過託管行才能執行。託管行不但要保證你的資金安全,還要保證管理人的每一筆投資都合法合規,並且還負責核對管理人披露的信息正確無誤,公開透明。

可以說,託管行,就是投資者利益的保護神;但是很遺憾,目前的情形,銀行並不熱衷於p2p的託管業務。特別是最近p2p風險頻傳,銀行方面的合作意向更是越來越低,以宇宙行為例,工行去年,也就是2017年的託管規模,是15.5萬億;其中,沒有一分錢來自p2p。為什麼?因為風險控制,是保障銀行生存的第一生命線,在這一行要想存活下去,首先要明白,哪些錢不能賺!所以,p2p的資金安全問題,目前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遠遠不是一個存管,就能高枕無憂的。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


仁義禮智投


本質上看,只要是p2P,不是會不會出問題,只是何時何地出問題的事。你想唄,出借方要獲得數倍的銀行存款利潤,中介從中又要吸走那麼多好處,把生財和生存的希望都壓到借款人身上了,兩方把窮人誤認為財神爺了,這場三合遊戲本身就違背經濟現實,你不感到這三方都在做夢,在同時進入虛幻之境?😇


華夏卓瑪滑下左馬


倘若國有大行也同p2p這麼失控,這麼放肆挪用侵佔,這麼以假充真,這麼"兩頭使詐,兩頭涉黑",這麼盜賊般捲款外逃,企業轟然倒閉就會在當下!故p2p這裡面顯然監管問題嚴重之極了。。。。


手機用戶4638939736


簡單說吧,合規的平臺必然有銀行存管,但是有銀行存管的平臺,不一定合規。目前爆雷的平臺,除了少數旁氏騙局,聯幣金融之流外,多數跑路原因是假標自融。所以是否安全,要看平臺自身。現在看,幾大榜單都重合的頭部平臺,比較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