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成本節約措施

混凝土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髮展,其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已到了跨行業、跨學科、互相滲透的非常廣泛的領域。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牽涉到幾個方面的內容:一要保證混凝土硬化後的強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和耐久性;二要滿足施工工藝易於操作而又不遺留隱患的工作性;三是在符合上述兩項要求下選用合適的材料和計算各種材料用量;四是對上述設計的結果進行試配、調整,使之達到工程的要求;五是達到上述要求的同時,設法降低成本。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成本節約措施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砂、石四種材料組成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就是解決4種材料用量的3個比例,即水灰比、砂率、膠骨比(膠凝體與骨料的比例)。 根據觀察和較深入的瞭解,認為混凝土在配合比設計方面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配合比設計前的準備工作應充分;

2、區分數理統計及非數理統計方法評定混凝土強度的不同;

3、生產配合比的調整及施工中的控制;

4、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注重經濟效益。


在配合比設計前,設計人員要做好下列工作:

1、掌握設計圖紙對混凝土結構的全部要求,重點是各種強度和耐久性要求及結構件截面的大小、鋼筋佈置的疏密,以考慮採用水泥品種及石子粒徑的大小等參數;

2、瞭解是否有特殊性能要求,便於決定所用水泥的品種和粗骨料粒徑的大小;

3、瞭解施工工藝,如輸送、澆築的措施,使用機械化的程度,主要是對工作性和凝結時間的要求,便於選用外加劑及其摻量;

4、瞭解所能採購到的材料品種、質量和供應能力。根據這些資料合理地選用適當的設計參數,進行配合比設計;

5、區分數理統計及非數理統計方法評定混凝土強度的不同。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成本節約措施



在實際工程中,由於結構部位的不同,往往要求不同的評定方法,但很多單位僅按數理統計的方法 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導致實際試配強度均達不到49.9MPa.對於一般單位而言,在一個工程中通常只有混凝土配合比,加之管理不到位,也往往用於要求 非數理統計的工程部位,結果只能出現砼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後果。


生產配合比的調整及施工中的控制


嚴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時的用水量:在實際行產中,操作者為方便施工,往往追求較大的坍落度,擅自增加用水量而不管強度是否能達到要求;再加上現場質檢人員的管理不到位,對水灰比缺少嚴格的控制等原因,均使混凝土實際用水量大於理論用水量,從而導致砼強度的降低。

防治措施:加大質檢抽查力度,控制操作者不得隨意增加用水量;若發現混凝土工作性能較差,操作者應及時向試驗員反饋實際情況,經試驗員現場查找原因、分析情況後採取相應對策,並按試驗員的指令調整配合比;現場質檢人員也應按規範要求經常檢查混凝 土的質量動態信息,及時進行調整,確保混凝土按要求進行施工。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成本節約措施



調整生產配合比時,應準確測量生產現場砂、石的實際含水量:經到現場檢查和了解,有部分試驗人員沒有按規定要求準確測量,而是採用目測法來估計砂、石的實際含水量,這樣做會導致生產配合比不準確。

防治措施:砂、石中若含泥量超標,應在混凝土澆築前三天沖洗完畢,並應在施工前按規範要求取樣並準確測量砂、石的實際含水量,調整施工配合比以從用水量中扣除含水量,補回砂、石量,嚴禁邊沖洗邊拌制混凝土。


砂、石材料應準確計量:不少施工單位在生產時,第一車砂、石用磅秤一下,隨後就採用在小推車上畫線的辦法來控制重量,從而導致了砂、石材料的用量偏差。

防治措施:有條件的單位儘量採用混凝土拌和樓,利用電腦準確計量;若實在沒有,應不怕麻煩,堅持每車過磅,以控制材料用量。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成本節約措施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注重經濟效益


不少施工單位在配合比設計時純粹是為了達到設計強度,按規範要求或以往經驗進行一組配合比設 計,試配後強度達到要求就算完成了;若達不到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水泥用量,很少有人從材料調配、經濟效益、混凝土工作質量等方面綜合考慮。水泥用量過多,往往導致混凝土收縮裂縫的產生和徐變增大,而且也相應增加了施工成本。

防治措施:在規範要求允許的條件下,試驗室應配製不同的配合比,從經濟、工作性能、質量等方 面綜合考慮擇優選用,並應針對不同施工部位、不同評定方法給予適當調整,儘量避免凡是同一強度均使用一個配合比的做法。試驗室還應收集每次配合比及施工情況的詳細數據,並注意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便得出本試驗室的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水泥用量範圍及數值,日積月累,就能成為一個很可觀、很寶貴的參考資料,對以後的施工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