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真,賣保險真的能月入2萬嗎?

最近,蝶叔有個朋友跟我說,現在的工作真的是太窮了,我要辭職去賣保險了,據說現在是保險業的黃金期,一個月能賺2萬!

蝶叔在詢問了周圍的小夥伴「大家真的覺得賣保險很賺錢嗎?」這個問題後,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

“賣保險當然賺錢,現在幹什麼不是保險​”

“做銷售都賺錢,賣房賣保險,月入過萬不是夢”​

“現在本科畢業的都去賣保險了,畢竟賺錢輕鬆而且多啊!”​

事實真的如此嗎?​

北大匯豐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中心與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中心近期聯合發佈的《2018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顯示,基於對13884份問卷調查發現,約一半的保險營銷員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月收入2萬元以上僅佔9.2%。


港真,賣保險真的能月入2萬嗎?


一、月入2萬元以上不足一成

近年來,隨著保險營銷員數量快速增長,其收入情況也備受關注。

有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2017年,國內保險營銷員數量歷年分別為290萬人、329萬人、335萬人、278萬人、290萬人、325萬人、471萬人、657萬人、806.94萬人。

但即便這幾年保險營銷員數量迅速增長,其收入卻並不像某些招聘信息宣傳的“輕輕鬆鬆月入過萬元”。

白皮書顯示,約一半的保險營銷員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月收入2萬元以上僅佔9.2%。這一結果與樣本中新人(營銷工作年資13個月以下)比重較高(40.9%)有關。

而且,伴隨著今年以來保險行業迴歸保障,保險營銷員的產能普遍出現下滑,其收入也隨之下降。


港真,賣保險真的能月入2萬嗎?


梳理發現,四大上市險企從2012年到2017年代理人產能基本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但今年以來,上市險企營銷員產能普遍下降。

例如,前6個月,平安代理人每月人均壽險規模保費為9453元,同比下滑24%,這也使得代理人收入由2017年上半年的人均每月7218元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6870元,下降幅度達4.8%,這也是平安近年來代理人收入的首次下滑。

從營銷收入的產能來看,白皮書顯示,約40%的保險營銷員年完成保單數為12-24件,佔比最大。但是隨著工作年資越來越久,工作的績效也越來越好。在工作10年以上的人群中,年完成保單數超過24件的比例達到63%,月收入1萬元以上的佔到65%。

二、本科及以上學歷僅佔兩成

那真的是“大多數本科學歷的都是賣保險了嗎?”事實也並非如此。

白皮書表示,我國保險營銷員總體特徵可以概括為

“女性為主、學歷偏低、男性成長性強”

從整體上看,保險營銷員中有71%是女性,男性佔29%。其學歷則以大專為主,約佔40%,而學歷本科及以上的營銷員僅佔到21.9%。營銷員工作的地域主要在省會城市(35.7%),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共吸納了60%的從業人員。從年齡上看,25-45歲的營銷員佔據主體地位,近80%。

從地域上看,相對地級市和縣鄉,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吸引了更年輕、學歷更高的保險營銷人員。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小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正向大城市快速靠攏,因此對於保險營銷人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港真,賣保險真的能月入2萬嗎?


而且,賣保險也並非可以輕輕鬆鬆賺錢,工作壓力同樣存在。

伴隨行業的高速發展,行業格局快速變化,加上更多的同業競爭者不斷進入保險中介行業,從業者普遍感受到銷售工作的較大壓力。

感覺壓力較大或很大的營銷員佔到了62.1%。但總的來看,這種壓力是良性的,並未影響到從業者對自身工作的基本態度。

與此同時,賣保險這個工作最大的問題就來自於對於職業前景的迷茫。

在職業前景方面,保險營銷員對當前工作最主要的困惑是專業能力不夠。隨著保險產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設計越來越複雜,行業對於營銷員個人知識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人工智能的普遍應用,也進一步使保險營銷員感受到工作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