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嗎?精算君對「相互保」又有了新想法!

關於支付寶的“相互保”團體重疾保險,最近成為了保險圈的熱門話題,連精算君身邊一些從來沒有接觸過保險的小夥伴都紛紛加入,事後又跑來問精算君,產品好不好。

關於這款互助產品,精算君寫了一遍粗淺的的文章,請見《一起加入支付寶“相互保”的我們,最後會怎麼樣?》

總結而言,這是一款“0費用門檻加入出險後才收費、大家一起均攤”的團體保險,通過支付寶的流量快速做出了用戶規模。

有不少認真的讀者在知乎文末有留言互動,今天推一篇簡單的文章,給大家分享一下,精算君認為能幫助我們加深對支付寶“相互保”的認識。

你想知道嗎?精算君對“相互保”又有了新想法!

你想知道嗎?精算君對“相互保”又有了新想法!

關於相互保的小結與思考

其實,關於支付寶“相互保”,目前市場的反饋聲音、文章特別多,其實作為從業者,精算君感覺特別高興,正是因為有大家的熱烈討論,保險行業包括“相互保”本身才能持續好好發展。

至於精算君也投保了的這款產品,是否可以持續長期運營,時間來驗證,我們拭目以待。

而上面留言中提到的“信美的官方解釋每人每年均攤費用只要100多元,精算君測算的300多元應該要有合理解釋“,這裡精算君做一個簡單解釋哈。

首先,對於這種事後分攤機制的產品,信美不可能宣傳每年確認扣費金額就只有100多,否則就有不是宣傳誤導消費者的可能。聽說這還是信美總精算師說的,精算君就更不能相信了,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啊。

其次,任何測算都基於自己的假設,信美提示的100多元,那應該是基於某種假設情形下的100多元,精算君說的300,也是如此,包括假設與人口普查相近的參保人口結構、使用目前再保險公司提供的重疾發生率

。當然,假設精算君對重疾發生率打折到再保提供發生率的30%,同樣可以獲得每人每年100多元的分攤結果,但也僅僅是一種假設而已。

可能有小夥伴認為,再保險公司提供的發生率不合理,這裡精算君解釋一下,再保險公司提供的發生率是行業經驗,來自於被保險公司篩選過的參保人,並不是基於全國人口。如果實際賠付經驗好,再保發生率當然是可以往下調整的。

關於支付寶“相互保”的進一步思考

你想知道嗎?精算君對“相互保”又有了新想法!

其實,這種“事後收費、人人均攤”的收費設計,無論任何時候都最適合用團險為產品載體。

因為這種收費方式決定了,參與保險的各個被保險人必須具有相同、相近的風險屬性,例如大家都在同一座工廠裡面做同類型的工作,因為工作帶來的意外受傷風險係數非常接近,而支付寶採用了“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作為相同重疾風險屬性的歸類規則,也是這個道理。

不過按照精算君過往的經驗,芝麻信用分更多是建立在支付寶體系內用戶的各種消費、貸款和支付行為上,類似銀行的信貸評分,做反欺詐應該非常管用,但作為健康險的風險係數評分是否恰當?畢竟一個信用分極低的騙貸分子,不一定是一個滿身帶病瀕臨重疾邊緣的病患。

當然,萬事開頭難嘛,我也相信支付寶有能力完善芝麻信用分的評估體系。

最後,“支付寶和信美為了多賺10%管理費可能會放鬆對於理賠審核標準”這件事情,不僅有讀者在文末留言,其實在現實中也有朋友向精算君提問。不過精算君認真思考後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能。保險經營的底線,精算君相信支付寶和信美都是能守住的。

小結

在這篇短短1400字的文章最後,精算君再次申明,作為從業者,本人當然希望保險市場越來越好、產品越來越創新、消費者選擇越來越多,所以,還會繼續深入跟大家探討行業模式、保險產品,並且儘量做不吹不黑,也非常歡迎大家來熱烈討論。

接著上一篇文章末尾提出的兩個問題,這篇文章末尾精算君再給大家提一個問題,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討論:

Q:如果把當下的不限制疾病報銷的百萬醫療險,改成“相互保”事後分攤機制,會有什麼問題?保費會比現在的便宜還是更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