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藥目錄2018版出爐,讓我們看看有哪些變化

事件

10月25日,衛健委官網發佈《關於印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的通知》,新版基藥目錄正式出臺。

專家討論會共進行了5輪,超過200位專家參與了遴選產品和踢出產品的討論。在7月下旬召開的遴選投票會上,80名化藥專家和50名中藥專家對之前幾輪討論過後產生的195個新增品種和25個刪除品種進行了投票。按照規則,每個專家只能投三分之二數量的票數,並最終按照得票高地排出了138個擬入圍的增補品種,以及25個刪除品種。

國家基藥目錄2018版出爐,讓我們看看有哪些變化

2018新基藥目錄看點

本次調整,從520種增加到685種,中西藥比例變化不大,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結構得到全新優化,其中新增了腫瘤藥12種,兒童藥22種,等等。

有11個藥品為非醫保藥品,主要是臨床必需、療效確切的藥品,如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專家一致認為其可以治癒丙肝,療效確切。這一舉措體現了基藥目錄和醫保目錄的不同,也強調了其指導意義,因此也就沒有了過去只要進基藥就是全進醫保的說法。

出局的品種有哪些

地紅黴素、制黴素、普魯卡因、普魯卡因、異氟烷、布桂嗪、麥角胺咖啡因、複方利血平氨苯蝶啶、酚酞、複方地芬諾酯、雙嘧達莫、右旋糖酐(40,70)、甲睪酮、苯丙酸諾龍、絲裂酶素、替加氟、氟輕鬆、魚肝油酸鈉。

國家基藥目錄2018版出爐,讓我們看看有哪些變化

目錄變動之後直接關係量價

  1. 史上藥企大多希望進醫保,而不想進基藥,主要源於醫保增量,而基藥的降價壓力更大,且量卻沒有保障。
  2. 本次調整以衛健委牽頭,而買單方(醫保)並未參與,並納入了11個並不便宜的非醫保產品,意見中提出“醫保部門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基本藥物目錄內的治療性藥品優先納入醫保目錄範圍或調整甲乙分類”。後續支付方式、價格形成機制才是重頭戲,是否會通過臨床路徑、醫院佔比等方式促進使用,如何降價等,還需後續政策。
  3. 同時,如埃克替尼、康柏西普、甘精胰島素、吉非替尼等進入了基藥,其中多個品種經歷過醫保談判價格。此舉擴大了基藥內涵,醫保(尤其是新農合)能否負擔也需觀察一點可以確定,醫保增速10%,若要實現基本藥物的目標,必須更快的擠水分。
  4. 對於非醫保新進基藥品種(這個是重要關注點),醫保對接問題並沒有確定性的解決,也就是支付端問題還有待得到確切解決,後續放量無法完全確認。目前支付問題完全歸新醫保局管,對接問題是重點。
  5. 綜上,從目前來看,目錄確實有了進化,但暫時不能確定新進品種是否能放量,以及後續放多大量,醫保對接動態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尤其是新進基藥的11個非醫保品種,將會是跟蹤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