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最後的舀紙匠,登上新華社

大山裡最後的舀紙匠,登上新華社

10月18日,利川市毛壩鎮老木村手工造紙匠田德科用石碓舂碎“竹麻”。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壩鎮老木村,59歲的手工造紙匠田德科在老造紙坊裡堅守了30年光陰,用傳統手工造紙法給酷愛竹紙的人帶去時間的記憶。

傳統手工造竹紙的工藝十分複雜。從竹海里砍伐嫩竹後,將之劃破切塊,用石灰髮酵兩個月,再到水裡清洗,然後經過打漿、淘麻、舀紙、壓紙、揭紙等多道工序,方可得到一張竹紙。整個過程十分艱辛,費時費力,在原料充足的情況下,每天僅可舀紙1600多張。

“以前,村裡大多數人以造紙為生,隨著造紙工藝的提升,舀紙匠沒有了生存空間,年輕人因為工藝複雜不願去學,作為村裡唯一堅持的人,很希望這項技藝能夠傳承下去。”田德科說。

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大山裡最後的舀紙匠,登上新華社

10月18日,利川市毛壩鎮老木村手工造紙匠田德科在舀紙。 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大山裡最後的舀紙匠,登上新華社

10月18日,利川市毛壩鎮老木村手工造紙匠田德科把獼猴桃枝的樹漿加註到紙漿裡,用來清除雜質。 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大山裡最後的舀紙匠,登上新華社

10月18日,利川市毛壩鎮老木村手工造紙匠田德科在過濾獼猴桃枝的樹漿。 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大山裡最後的舀紙匠,登上新華社

10月18日,手工造紙匠田德科的妻子黃金香在晾紙。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大山裡最後的舀紙匠,登上新華社

10月18日,手工造紙匠田德科的妻子黃金香在為村民送竹紙的路上。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大山裡最後的舀紙匠,登上新華社

這是10月18日無人機拍攝的利川市毛壩鎮老木村的一處竹林。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