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扶貧審計:「小卡片」里的「大文章」

凉山州扶贫审计:“小卡片”里的“大文章”

10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四川省喜德縣拉克鄉新村村民68歲的彝族老伯阿爾古鐵帶著身份證,來到四川省喜德縣拉克鄉新村村民委員會,使用新近安裝在這裡的“涼山州惠農惠民監管平臺”終端機查詢資金髮放情況。 阮煜琳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阮煜琳)10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四川省喜德縣拉克鄉68歲的彝族老伯阿爾古鐵帶著自己的身份證,來到四川省喜德縣拉克鄉新村村民委員會,使用新近安裝在這裡的“涼山州惠農惠民監管平臺”終端機,看看最近有沒有錢發下來。

惠農惠民資金實現財政到農戶“一卡通”

阿爾古鐵將二代身份證放在屏幕右側的感應區,資金髮放情況一目瞭然。屏幕顯示,2018年9月,阿爾古鐵城鄉低保到賬1775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到賬198.4元。

該村村委會前面的告示欄裡,張貼著喜德縣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管理辦法,農機具購置補貼、草原禁牧補助、退牧還草工程資金、城鄉低保補貼、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補助等共41項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由代發金融機構直接轉入應享受人員“社會保障卡”。

凉山州扶贫审计:“小卡片”里的“大文章”

涼山州經過5個月的“清卡”行動,集中整治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共清理了738萬張卡,涉及資金97億元。圖為喜德縣拉克鄉新村83歲彝族老奶奶的莫呷呷日前向記者展示自己的社保卡。 阮煜琳 攝

“以前不知道有哪項補助什麼時候發,村上沒有銀行網點,到鎮上去一趟很不方便。有時候在銀行排隊兩個多小時,但補助金沒有發下來,一分錢也領不到。不同的補貼發到不同的銀行卡里,還要跑好幾個地方”,阿爾古鐵說,現在在村上或是手機上查到卡里有錢了,再去鎮上銀行取出來,方便很多。

阿爾古鐵覺得方便多了,得益於涼山州將喜德縣作為試點正在試行的集信息採集、比對、認證、支付、清算、監管等功能為一體的“一卡通”(即:通過銀行卡向民眾發放財政補貼補助資金)服務管理平臺,11個部門的47個補貼項目納入“一卡通”統一管理,以實現財政補貼資金從財政到農戶的“一卡通”。

審計發現,“小卡片”裡暗藏玄機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面積6萬餘平方公里,總人口521萬,境內有彝、漢、藏、回、蒙、苗等14個世居民族。涼山也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全州17個市縣中有11個國家級貧困縣,現有貧困人口49.1萬,貧困村1118個。

2018年1月8日,涼山州審計局派出審計組進駐喜德縣進行扶貧資金專項審計。該審計組的主審、今年53歲的汪紅日前在喜德縣對中新社記者講起了當時的審計情況。

凉山州扶贫审计:“小卡片”里的“大文章”

圖為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姐把哪打村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上課。 阮煜琳 攝

汪紅說,扶貧惠農資金項目多、涉及範圍廣、資金量大。在審核扶貧補助資金髮放情況過程中,審計人員發現,有些卡的發放金額超出常規,並且取款時間、地點也都有很多不正常的地方。

帶著疑問,審計人員分頭走訪辦卡戶,查詢辦卡人員信息和使用情況,通過跟蹤追問,發現村民的卡存在被他人代管代用的情況。審計調查發現,有人利用“一卡通”管理方面的漏洞,侵佔貧困戶的應有利益。

全州總動員 4萬多人次投入“清卡”行動

涼山州州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力日前在採訪中說,涼山州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往往存在受教育程度低、維權意識弱的情況,如果監管跟不上,很容易出問題。

“惠農扶貧資金涉及不同的主管部門,項目種類多,百姓的卡也多,有些百姓甚至弄不清自己得到了哪些補助,也不知道每項補助多少錢,還有的農民不識字甚至弄不清每張卡的用途。調查發現,個別村幹部替百姓保管卡,在卡里做文章。”張力說。

以審計反映的情況為切入點,涼山州政府4月20日全面啟動了為期5個月的“清卡”行動,集中整治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圍繞“卡在哪?有幾張?如何保管使用?有無基層幹部代管?”等問題進行逐戶清查,同時,圍繞“錢在哪?補貼資金是否全部發放?未發資金在哪裡?是否存在違紀違規?”等問題進行排查,嚴堵截留挪用、虛報冒領等行為,保障資金及時、安全、足額落實到戶、發放到人。

“清卡行動工作量比原先預想得大得多,難得多,也複雜得多,全州投入了4萬多人次,5個月清理了738萬張卡,涉及資金97億元,基本達到第一階段摸清家底的目的”,張力說。

守住百姓“錢袋子” 用好惠農扶貧每一分錢

通過清卡行動,要做到“一戶一卡、卡隨人走、收支清楚、安全便捷”。清卡行動結束後,涼山州在喜德縣開始了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管理試點,協調多個部門,讓惠農扶貧多張卡變成一張卡,並以在村委會設立查詢終端、在手機建立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村民可以隨時查詢資金的發放情況。

日前,在喜德縣拉克鄉新村的一戶農院裡,83歲彝族老奶奶的莫呷呷正笑眯眯地坐在屋前,頭上一頂碩大的彝族傳統黑帽,頸上裝飾著一條彝族方型銀質項鍊,黑藍色相間的長裙拖地。見記者一行進來,從上衣口袋裡摸出一個小塑料袋,從裡面取出一張社保卡和一個存摺。她用彝語對記者說,現在耕地補貼、養老金等錢都會發到這張社保卡上,每隔兩三個月孫子就會去銀行幫自己取一次錢。

在涼山全州的“清卡”行動啟動後,審計部門在喜德縣發現的貪腐問題,也觸發了四川全省的“清卡”行動。今年6月至9月,四川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集中整治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加大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整治力度,守住百姓手中的“錢袋子”。

惠農扶貧資金量大面廣 審計保駕護航

涼山州2017年強農惠農財政補貼資金95.49億元,涉及農牧、林業、交通、海事、民政、人社、衛計、殘聯、教育等職能部門和61個資金項目。

“惠農資金量這麼大,如何用好扶貧惠農資金,更好地發揮作用,我們需要審計部門的共同監管,”張力說,今後審計與紀檢監察部門的合作互動將有更大空間。

涼山州審計局局長高為民表示,今年10月開始,全州審計機關已安排對尚未開展“一卡通”審計工作的木裡、昭覺、甘洛等5個縣進行交叉審計,保證對全州17個縣市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審計工作的全覆蓋,繼續為涼山州惠農扶貧資金的精準高效使用保駕護航。

目前,涼山州委常委會、涼山州政府常務會議分別審議通過了《涼山州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辦法》,要求補貼資金依託社會保障卡進行發放和管理,嚴格執行一戶一卡,所有補貼資金均發放到補貼對象社保卡內,實現補貼資金“一卡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