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音響的那點事:有源

買音響”這件事,擱在十幾年前也就是買一對會響的喇叭,只要看起來樣子還行,最主要是價錢便宜,對很多消費者來說那就可以了。至於聲音,有個“低音炮”(2.1音箱)來個夠震撼的動次打次的低頻,在當時來看已經相當可以了。現在看回來,雖然是有點簡單粗暴,但這算是當年的一種簡單的快樂。

硬件解碼能力和調音水平的不斷升級,無損音樂文件無論是壓制、傳播和獲得都越來越方便,消費者也開始下意識體驗更加清晰,更加真實的效果,再加上無線音頻傳輸的質量也在不點提升,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不僅讓消費者希望有更高的體驗,廠商也開始換著法子推出不同的音箱產品,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場合中的使用需求。

產品多了的確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但知識有所欠缺的一般消費者,對著眼花繚亂的產品,真是會無從下手。因此,小編打算從四個維度,淺顯地聊聊選購音箱需要分辨和注意的地方。

有源和無源 區別在哪裡?

現在可能很多朋友以為買了音箱回來,只要直接將3.5mm接頭插上一個播放器(CD機/數字播放器/電腦/手機),音箱就會發出聲音。的確,現在市面上很多產品都是有緣設計,為的就是儘量簡化消費者的使用步驟,不需要像無源產品那樣再考慮搭配問題。說到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問題:什麼是有源,什麼是無源呢?

1、有源音箱是指音箱內置了分音、放大電路,只需接駁電源、輸入信號就可以開聲。大家常見、常用到的電腦音箱、藍牙音箱等其實都是“有源”音箱。不僅如此,很多錄音室的監聽音箱、工程用的專業音箱都是有源音箱,因此簡單地以“有源”和“無源”來分辨音箱級別和效果的高低,是相當片面的做法。

2、跟有源音箱相反,無源音箱是指沒有內置放大電路,需要靠後級或者合併機的輸出來驅動發聲。相比起傳統有源音箱多數是書架式,或者是2.1三件套的設計,無源音箱的款式多種多樣,座地、書架、衛星等等都有。正是因為沒有內置放大電路,因此用戶可以針對自己的聽音習慣和口味,為音箱配置上不同的後級或者合併機,獲得更符合自己口味的聽感。

3、很多朋友會覺得無源音箱更加優秀甚至比有源音箱優質,也許是因為其可玩性較高的特點,然而這個特點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並不一定能夠Hold得住。因此,選擇有源還是無源音箱,關鍵還是看個人的使用習慣需求,不一定要為了盲目追求好音質選擇無源音箱。事實上,有很多有源音箱因為廠商在調配的時候花費了不少心思,因此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

無源音箱是個坑麼?

既然我們聊到了無源音箱,那麼無源音箱和後級(也就是功放),或者是解碼放大一體機(所謂的合併機)之間的關係,也要順便聊聊了。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無源音箱並沒有內置放大電路,因此要使用的話需要使用後級或者合併機的輸出來驅動發聲。這不僅意味著用戶除了需要花一筆錢購買連接的線材和功放/合併機之外,還需要做功課瞭解清楚產品之間的風格,進行搭配。

有看過電影《無間道》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在電影開始的時候劉德華遞給梁朝偉一根線,說如果聽老音樂的話用這根線的效果會更好。在此處音效師特地做出同一首曲目的兩種效果讓觀眾有更加直觀的對比。可以聽得出來換上了另外一根線之後,蔡琴的聲音線條感會更加清晰且深邃,而且聲音的密度和厚度也變得更加出色。一葉知秋,我們從中就可以瞭解到只是一根簡單的線材,就足夠對聲音產生質變的影響。

因此,不少發燒友大到不同的轉盤和前後級甚至是房屋的聲學處理,小到一根線材,都投入了不少的心思去解決。這種折騰有時候帶來的提升並不算很明顯,這也是可能為什麼有些朋友會覺得這些發燒友是“腦放”開太大了吧。不過,線材用料和製作工藝所造成的聲音差別,不同的前後級造成的影響,的確是存在的,至於投入上,小編還是建議量力而為,切勿過分投入。

多了0.1,效果肯定好?

小編在文章的開始便提到了“低音炮”的說法,這也是最多人稱呼2.1音箱的方式。“2.1”中的“2”是指標準雙聲道(立體聲); “2.1”中的“.1”是指單獨分頻輸出一般約100Hz以下的“低音”聲道。而我們所說的2.0音箱一般是指分離式2.0音箱,有兩隻獨立的箱體組合,分別為左聲道和右聲道音箱。

左為S2000MKII;右為M200MKIII

過往,很多朋友在選購電腦或者日常使用的音箱的時候,都會傾向於選擇2.1音箱。在響度競賽並未如火如荼的時候,2.1音箱由於單獨分頻做出一個“低音”聲道,能夠更加有效刻畫低頻的質量,相比聲音相對均衡,以人聲演繹為主的2.0音箱,2.1音箱的聽感會更有氣勢。尤其是在聽一些勁歌,或者在欣賞大片的時候,低頻的共鳴感讓人為之一振。

漫步者S2000MKII

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對材料瞭解的不斷深入,現在的2.0音箱也能夠做出相當不錯的氣勢感和能量感。此前PConline評測室評測過的漫步者S2000MKII,就是其中一個將氣勢感和人聲兼顧得相當不錯的產品。

漫步者S2000MKII得益於高效的雙DSP加持,三頻在默認情況下過渡順暢自然,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突兀感。S2000MKII整體聲音透亮乾淨,偏向鬆軟可口的聽感,能夠討好大部分聽眾耳朵,畢竟過於緊密的聽感,總是與“音樂是種享受”有點背道而馳。同時,S2000MKII的聲音結相力較為優秀,所呈現的聲音線條輪廓清晰,放得夠開的同時,也能順速收回。

大塊頭就會更值錢?

看看現在買車的潮流,不僅是內地市場,全球市場其實都對SUV車型情有獨鍾。更澎湃的動力,更寬鬆的空間,更加舒適的乘坐體驗,當然還有看上去更加氣派,讓不少消費者甘願在上面花上鈔票。同樣的道理放在音箱中,更大的腔體的確有容納更大喇叭的位置,而大尺寸喇叭帶來的聲音能量感,也使得聽感更有氣勢,加上低頻共振與身體產生的共鳴,會讓人有一種“震到心裡去”感覺。

另外,大尺寸的箱體也能夠放下多個喇叭,通過對喇叭製造材料的瞭解,結合箱體的內部結構,調音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分頻器和箱體本身材料和空間,取長補短去蕪存菁,創造出一個相當不錯的聲音感覺。從寶華韋健的鸚鵡螺再到Focal的至尊烏托邦,這些多喇叭的音箱都是調音師和工程師的心血結晶,稱得上是一件聲音的藝術品。

當然也不是說體積越大越好,地球上還是有那麼一些廠商擁有著“小身材大味道”的威力,這些廠商創造出很多適合小空間使用的“大嗓門”。BOSE多年以前就是小箱體出大能量的代表廠商,最近幾年成為消費者熱捧對象的Soundlink Mini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一(個大)手就能夠輕鬆提起來的體積和重量重,Soundlink Mini竟然在裡面喪心病狂地放置了五個喇叭。這使得Soundlink Mini不僅有相當出色的低頻質量和人聲厚度,而且高頻的延伸和解析力也是可圈可點。能夠做到這樣的效果,沒有一些年的積澱,可真是弄不來。

同時,我們也需要提防有些廠商,借用大體積大容量對用戶的既定觀念,盲目將大尺寸的喇叭放到音響中,並沒有做更多的調校。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有很多小規模廠商都會推出一些大件頭的產品,視覺感覺氣勢的確很夠,但是試聽的時候會發現,由於沒有處理好大箱體中產生的駐波問題,因此聲音容易渾濁不清,影響聽感。因此,體積的大小所引起的聽感問題,其實更加需要消費者親自試聽評判。

對於老司機,這四個點已經是融入思想中的老生常談,但對於很多消費者,特別是之前沒有深入接觸過的朋友,這四組分別還是能夠在選購的時候有一些概念性上的幫助。也正是所說的這些是概念性的東西,在實際的情況下還是會有一些變化,如果決定要購買一款產品的時候,還是應該到賣場,或者是求助身邊擁有同款產品的朋友,先試聽再決定購買。

轉載本站內容請標明來源和作者,本站轉載內容均標明作者和出處,如有遺漏請聯繫本站及時處理!

分享達人請掃描上面二維碼,關注“HIFI秀”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