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逆全球化?

執爸KkIQ1093


逆全球化,不談別人就說說我們自己!

中國一直是外向型經濟,依賴外需,是全球化最受益的國家,逆全球化後中國會陷入長期嚴重通縮的局面,失業率會一直處於高位。

以往經濟出現危機時,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搞基建。基建短期看提供的是內需,長期看提供的是產能,等經濟危機過去,擴大的產能剛好用於出口,然後等下一次危機,循環往復。

但這次可能不靈了,如果還動用基建和製造業投資,等這次危機過去,逆全球化興起,必然會導致更嚴重的供過於求,製造業通縮,現在的投資都會變成無效投資。

目前來看,中國控制住了病毒,中國經濟處於上風。坊間輿論是,中國經濟會成為避風港,全球資本湧入,人民幣升值。

可最近兩週美元流動性危機過去後,人民幣仍然在低位徘徊,並沒有升值,反倒中國的信用利差擴大,這很像18年的情況,不是個好苗頭。我猜測是因為出口問題,中小企業出現危機。

與之對應,之前美元流動性危機時,中國央行一直很鷹派,沒有絲毫的放水動作,最近兩週卻動作頻頻,降準、逆回購降息、降超額準備金利率,以壓制信用利差的上升趨勢。

最近部分城市房地產銷售火爆,是因為外需下滑還沒有傳導到樓市。再持續幾個月,中小企業批量倒閉,地產火爆必然難以維持下去,很快就會出現大面積的房價下滑。

與18年相比有一點進步的是,當時很多國人鼓勵脫鉤,迴歸到自給自足的封閉狀態。如今大多數人都信奉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好處,希望能挽留全球化。

但中國社會從上到下大部分人都抱有一種盲目自信,認為逆全球化不是國際主流,歐美社會離不開中國的製造業。

歷史的長期經驗,我個人多年生活的經驗是,這世界離了誰都照樣轉。

疫情之後的逆全球化不是一次性幹到底,而是一種長期趨勢,每年從中國撤走一些產能,花十年八年的時間擺脫對中國產能的依賴。

在全世界都供過於求的情況下,稀缺的不是產能,而是需求。

誰掌握了需求,就掌握了主動權,進可號令世界,退可獨立自主;掌握了產能卻無法提供需求的國家,只能是受制於人。

僅僅挽留全球化是不夠的,應該做兩手準備,一邊挽留全球化,一邊刺激內部消費,儘量打通內部循環,達成供需平衡。


陸哥財經


如何看待今天出現的逆全球化局面,首先是人類社會遭遇了百年少見的新冠疫情,這是逆全球化的罪魁禍首,真可以說是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至於什麼時間結束,至今仍然還是未知數,這一點勿容置疑。

雖說是天災,但在醫學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完全有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萬萬讓人想不到的是,像美國那樣發達的國家,居然對疫一情置之不理,把國際上的警示當成耳旁風,甚至自己主動退出全球最高機構的衛生組織,任其病毒肆意橫行,不但給美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還把全世界帶進了疫情傳播的深淵。更為嚴重的是,將全球經濟拖上了逆行相向的道路。

因為,美國長期以來都佔據著全世界經濟第一的位置,再加上全球至今仍以美元為主要流通貨幣,因此,美國的這次疫情,不但給國內造成了巨大損失,而且把全世界帶上了殘苦的經濟逆勢的路上。正如古人所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老於52080


成也肖何,敗也肖何,全球化始於美國,逆全球化也開端於美國;

美國近來自覺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體力‘’不支,為保住‘’美國優先‘’、‘’美國第一‘’,接連出臺了遏制、打壓、制裁...一系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霸凌手段,大踏步加快了逆全球化的步伐;

得益於全球化的美國,以一己之利為行為‘’標淮‘’,有利時,積極鼓吹加以推行,認為‘’不利‘’則唱反調,倒行逆施,甚至使出下三濫的伎倆,抹黑欺凌他人,給別人‘’挖坑‘’,給別人設障礙,自已的路也不好走;還會產生‘’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害人害己連累他人;

如何對待?毛主席在《論十大關係》中有精闢的論述,不管你對毛主席的態度如何,為了中國的國計民生,建議真正為民的決策者們和高高在上的‘’經濟專家‘’們放下一點點身段,拜讀一下這篇著作,感悟與否,自有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