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從天橋「掌穴」到雜技大師,高!實在是高!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北京的前門外,曾經有一個大市場,

老北京人稱它為天橋

新中國成立以前,

這兒是老百姓最喜歡逛的地方,

因為這裡不僅有物美價廉的

日用品和風味小吃

還聚集了一大批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

金業勤就是其中的一位。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中國雜技團第一批雜技演員

曾在北京天橋賣藝

1957年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雜技比賽中為中國雜技團奪得第一枚國際金牌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圖為北京老天橋資料

家境貧苦,貴人相助走“藝路”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金業勤回憶他上小學時,父親用鋼管車架子攢了一輛小自行車,他沒事兒就玩。當時雖然只有六七歲,但經常跟著家附近玩自行車車技的人做一些高難度動作。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北平淪陷,金業勤父親的胃病也越來越嚴重,全家人的吃飯成了問題,在朋友的介紹下,金業勤拜陳亞南為師,開始跟著練打把勢賣藝、練雜耍。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在金業勤學藝半年後,師傅就帶他登臺亮相了。為了能讓金業勤多掙點錢,師傅讓他把兩個妹妹金汝勤、金淑勤也帶到天津學藝。

“小老黑兒”在老天橋賣藝的那些事兒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當時這些常年在天橋賣藝的人都有個外號,如練槓子的飛飛飛、拉洋片兒的大金牙、裝驢玩技巧的賽活驢等等。金業勤因為年齡小又長得黑,所以被人稱作“小老黑兒”。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1942年,金業勤和兩個妹妹一起來到天橋擺攤賣藝,然而僅憑身上的技藝是不夠的,還得有招徠看客的嘴上的功夫。金業勤說,至今他都記著自己跟侯寶林先生學習“抖包袱”的情景。在天橋撂地賣藝這段日子,金業勤兄妹飽受欺凌,然而為了保住這個飯碗,金業勤也只能是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裡頭咽。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新中國成立,他從老天橋走向大舞臺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切百廢待興。1950年夏天,周總理給文化部下了一個指示,要在新中國成立一箇中國的雜技團,召集各地優秀的雜技藝人到文化部考試。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金業勤兄妹所表演的《車技》,從眾多的節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中華雜技團,也就是後來的中國雜技團。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1950年10月20日,考試合格的一行雜技人來到中南海,在懷仁堂裡為毛主席、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舉行了彙報演出!更令金業勤驚喜的是,周總理問他們:“你們這些節目叫什麼劇種?”大家的回答千奇百怪:有的說叫玩把戲的,有的說叫技術魔術,有的說叫馬戲,還有的說叫雜耍……周總理想了一下,說:“就叫雜技吧。”“雜技”——這個名字起得好!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也是在總理給雜技命名的這一天,新中國的第一個雜技團中華雜技團正式宣佈成立。從此,中國的民間雜耍、馬戲、魔術等技藝有了一個合適的名稱。帶著這個響亮的名字,新中國的雜技一路蓬勃發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我國文化交流中到訪國家最多、獲得國際金獎最多、為國家創匯最多的藝術門類。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開啟新中國雜技外交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1950年的秋天,中華雜技團作為新中國誕生後由政府派出的第一個出國訪問演出的文藝團體,奔赴蘇聯,參加十月革命33週年慶典和演出活動。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新中國的文化使者們受到了蘇聯文化部的熱情歡迎和接待,而當蘇聯人民看到來自新中國的演員們時,頓時沸騰了起來。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向他們展開,一雙雙手臂向他們拼命揮舞,熱烈的歡呼持續不斷。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上世紀70年代,推動中美關係的“乒乓球”曾經廣為人知,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在50年代,中國雜技團也曾被當時的外交部長陳毅稱讚為“開展人民外交的先行官”。中國雜技團不僅到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表演演出,還深入到法國、丹麥等尚未建交的國家表演。考入中國雜技團是金業勤人生的一大轉折,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天橋賣藝的翻身,成為新中國的演員,我們兄妹不但服裝變了,形象變了,更重要的是思想變了。

1951年在柏林參加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1950年在莫斯科列寧勳章馬戲院演出。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出國表演的機會越來越多,金業勤的車技水平也越來越高,他成功創造了高難度的“五人造型”;1954年參加了電影《雜技表演》的拍攝;1956年被評為文藝二級演員,與當時的副部級待遇相當;1957年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獲得了國際雜技比賽的金牌,這也是中國雜技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首枚金牌。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2011年10月,北京準備在老天橋原址上重新打造一個旅遊、商務服務、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演藝區。

高手在民间!从天桥“掌穴”到杂技大师,高!实在是高!

在出國訪問表演時,為什麼外國人會盯著中國女孩的腳看?金業勤又是如何精心設計節目讓全場轟動的?鄭州教育電視臺《大開放40年40人》之《從老天橋到大舞臺》,聽金業勤為您精彩講述!更多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故事每晚黃金時間,鎖定我們,不要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