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練七十二變,笑對人生八十一難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人生八十一難

—1—

暑假的《西遊記》,寒假的《還珠格格》,這樣的經典或許我們一輩子都忘不了。

還記得,小時候每當暑假,《西遊記》一看就是一整天,那時候的我們看不到西天路上的艱辛,只看到孫悟空七十二變打妖怪的無限樂趣,豬八戒貪婪自私的嘴臉,沙僧憨厚老實的形象,還有唐僧接近愚蠢的慈悲。

長大些,我們終於知道了西天路上的艱辛,把真經帶回東土的巨大意義。

終究,《西遊記》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吳承恩筆下的故事。是六小齡童,是當年參與拍攝的所有工作人員的偉大付出才把這個故事栩栩如生的搬上銀屏,展現在世人眼前。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人生八十一難

《西遊記》電視劇1982年開拍,1986年完成前二十五集拍攝;十六年後到了1998年開始拍攝續集共16集,2000年拍完。

跨越了17年的時間,才成就了這一步傳世佳作,中間多少辛酸苦楚又有誰知道?

這一部傳世之作,我們記住的是孫悟空,他叫六小齡童,章金萊老師,一隻敢愛敢恨、西天路上忠心耿耿的齊天大聖美猴王孫悟空。

六小齡童從小與猴子有不解之緣,他哥哥也曾是一代美猴王,看過周總理相冊的人都知道,有一張照片,總理抱著一隻猴子,開懷大笑,這隻猴子就會六小齡童的哥哥,小六齡童。

小六齡童從小就展現出了表演美猴王的極大天賦,可惜,病魔總是這麼的無情,在六小齡童(章金萊老師)五六歲的時候,他哥哥得了白血病去世了。

就在他哥哥去世前的六個月,一天天的給章金萊講美猴王的故事,讓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徹底愛上了美猴王,立志接過哥哥手中的金箍棒,做一代猴王,最終成就經典。

經典是一代代傳承的產物。章金萊父親,六歲學藝,人稱六齡童;其兄三歲學藝,人稱小六齡童;到了章金萊也就是後來的六小齡童,終於演繹了中國最具代表的喜劇角色美猴王,這只是時代的一個縮影。

想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起起落落,曾經飄搖欲墜、一度蕭條,最終得以延續,纏綿不絕,這就是中華文化,這就是民族精神。

—2—

章金萊老師說:《西遊記》故事中唐僧師徒三人經過了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而在這部劇的拍攝過程中他們經歷的何止八十一難,他們經歷過生與死。

還記得《西遊記》中,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哪一個橋段,孫悟空被紅孩兒的三味真火燒著。

但是的拍攝條件有限,章金萊老師飾演的孫悟空在這場火戲中,裡面穿上防火石膏,外面套上孫悟空的戲服,再抹上固態汽油就這樣點著了,在熊熊烈火中,孫悟空的臉部(道具)被燒的變形,假的毛髮也燒了精光,章金萊本人一度窒息幾分鐘。

正是這樣的一次次危險,讓整部電視劇精彩絕倫;正是演員的危險付出,《西遊記》中的一個個橋段才演繹的淋漓盡致。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人生八十一難

“我們做人不能過河拆橋,但是藝術一定要過河拆橋”,這是章金萊老師在某電視節目中說過的一句話。

他說:“在藝術的道路上,一旦走上就沒有回頭之路,必須堅決走下去,不懼磨難與犧牲”。

是的,藝術本來就是無止境的探索,有著無限的可能,也有著不為世人所理解的尷尬,但是隻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懂得其中的樂趣,才能不畏艱辛的去走完,因為藝術家本身就有著一種傳承的責任。

藝術如此,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一路走來,何止八十一難。但是,砍一道一道邁,久而久之我們就成長了。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人生八十一難

磨難是上天賜予給我們包裝過的禮物,只有經過我們的一層一層的剝開,才能看到美好。

人活一世,苦難在所難免,逆境也是常態存在,“苦練七十二變,笑對人生八十一難”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