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本文描述的是大乘佛教中的密教支派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怛特羅密教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

當時,這一系教派,主要是在修行方式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早期密教;

相對於怛特羅密教

在此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大小乘教派、上座部佛教,則被稱為顯教。

怛特羅密教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剛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

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

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臺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

東密的道場在東寺、高野山;臺密在比睿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來。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

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

本尊是普賢王如來、金剛總持等。

南詔大理國還盛行過阿吒力教,俗稱滇密。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佛教密宗的許多儀式與修行方式可以追蹤到亙古通今的印度宗教傳統。

在笈多王朝時期

性力派修行者吸納了婆羅門教和某些沙門教派的部份理論和修行方法,發展出怛特羅密教。

(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約320年~約540年)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其特色是充滿神秘色彩,重視神通、鬼神、瑜伽,及神秘體驗,以密續(稱為怛特羅)作為修行的主要依據,在師徒間一對一秘密傳授。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佛教經論中對密意契經最早引述見於說一切有部《發智論》

無著《集論》認為需要對其進行秘密抉擇

金剛乘在見地上認為一切眾生自心皆本性清淨

並融會了許多大乘佛教空宗與有宗的理論學說。

這一派認為其他教法都是都是如來的「方便」說法

而本派的教法是如來所宣的「真實密意」

並以這些秘密教典不可輕易示人,需秘密傳授,因此稱本派為「密教」

稱其他宗派為「顯教」

「密宗」與「顯宗」。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密宗發展階段

在印度和西藏有的採用經典分類法:依密宗經典的內容來區分

有的以密宗經典完成的先後順序來考察

把《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完成的時期,視為印度的「中期密宗」

在此之前,稱為「初期密宗」,其後稱為「後期密宗」。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部派佛教《阿含經》亦有咒語

如《雜阿含經》中有治蛇毒咒術章句

《長阿含經》之《大會經》記載:釋迦牟尼說出很多具有保護功能的偈語

為天、神、鬼、阿修羅、五通仙人降伏幻偽虛妄之心。

龍樹《大智度論》稱得陀羅尼等功德者名為菩薩摩訶薩,並略有五百種陀羅尼。

各種陀羅尼及咒術儀軌等後來集結為「持明咒藏」

以《陀羅尼集經》和《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為代表

多為儀軌、咒語,火祭,講究神通與驅使鬼神等內容,不涉及高深的義理。

當被稱為純密的胎藏界與金剛界密續出現之後

它的地位慢慢被取代,日本空海將陀羅尼密教稱為雜密。

藏傳佛教,稱呼它為事續,因為它需要倚靠外部的儀軌及咒語才能夠得到的相應。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密教來源有二說法

學術界稱其來自《吠陀》與《奧義書》

例如「阿闥婆吠陀經」的咒術有治病法、長壽法、增益法、贖罪法、和合法、女事法、降服法、王事法、婆羅門法;

後來,密宗的《蘇悉地經》和《大日經》的增益、降服、息災三法,不但與「阿闥婆吠陀經」咒術的名稱相同,內容也無差異;

《金剛頂經》又加入敬愛法與鉤召法,成為五種法。

佛教密宗與印度教中的怛特羅密教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比如說,密宗也說人體是宇宙的縮影,與性力派一樣強調世界萬物分陰陽,互相依存,無事物孤立存在。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胎藏界密法是以密續《大日經》為中心所形成的一個密宗流派,它與金剛界合稱二部純密。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日本密宗稱大日如來代表的就是眾生本有的清淨菩提心

修行真言密法的目的,就是在於發揚這個清淨菩提心

通過三密加持使自己與大日如來合一,最終即身成佛。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藏傳佛教稱胎藏界密法為行續、行怛特羅、或二俱續、事二俱瑜伽

視它為下三部密法中的第二部,修持的人較少。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金剛界密法是以密續《金剛頂經》為根本經典的密宗流派。

它與胎藏界合稱二部純密

它略晚於胎藏界傳承,但幾乎是同時間出現。

《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有十萬偈,與《大般若經·初會》(四百卷)規模相當

不空三藏節略翻譯了第一會第一品和第六會

即《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常稱為《金剛頂經》)和《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一卷,常稱為《理趣經》)

這兩部經是唐密的中心,後傳至日本,形成東密與臺密。

不空三藏選譯了瑜伽十八會中第一會第二品等的少量內容,對除第六會之外諸會的金剛薩埵有關儀軌也多有選譯。

北宋時代繼續對《金剛頂經》進行翻譯,施護全譯了瑜伽十八會中第一會即《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三十卷)

法賢全譯了第六會即《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七卷)

一般認為法護翻譯的《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五卷)就是第九會《一切佛集會拿吉尼戒網瑜伽》

而施護翻譯的《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七卷)就是第十五會《秘密集會瑜伽》,而施護翻譯的《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六卷)很可能是第十六會《無二平等瑜伽》。

它與無上瑜伽部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可修行雙身法。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無上瑜伽續(Anuttarayoga Tantra)

是在大乘佛教晚期所發展出的密宗流派

晚於金剛界與胎藏界密法等密宗派別

但認為自身地位高於之前的密宗教派,自稱為無上瑜伽。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其下的密宗流派都有自己尊奉的本尊與密續經典

其中著名的流派有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喜金剛、勝樂金剛等。

這些流派可以被大致分類為大瑜伽怛特(Mahāyoga)與瑜伽母怛特羅(yoginī-tantras)二個大的流派。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無上瑜伽續與之前的密宗流派,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重視修練人的內在氣脈、明點、拙火

使它導入中脈,以求快速成佛。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無上瑜伽教派將金剛乘教法概括為

生起次第法和圓滿次第法。

生起次第的梵語名稱是「鄔巴底札瑪(utpattikrama),意為使生長或創新﹔

圓滿次第的梵語名稱為「奢婆那札瑪」(shavannakrama),意思是無精進施力所生。

「札瑪」(krama)有次第和方便兩層含義。

生起次第為比量本尊瑜伽,以觀想畫像修行﹔

圓滿次第為現量本尊瑜伽。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由於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入侵

直接導致了印度佛教滅亡。

現代研究中有人聲稱

由於信徒要向密教阿闍梨奉獻瑜伽母以供雙修(一種性行為修行方式)

加上其他一些因素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由於這一因素使東印度波羅王朝最後的密教滅亡。

此後印度僅在孟加拉國一些地區還有密教活動。

20世紀80年代緬甸僧王到孟加拉國佛教密宗地區弘法,使全部密宗信徒改信上座部佛教。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在成體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稱為「雜密」的一些密法已經就傳入中國,最早見於三國吳黃龍二年(公元230年)竺律炎譯出《摩登伽經》,支謙譯《華積陀羅尼神咒經》,《無量門微密持經》等。

公元8世紀,玄宗時代,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來到中國,合稱「開元三大士」。

三位密宗大師,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於長安的大興善寺(位於今西安市)譯出大量密教經典,宏揚密法,成為唐密的開端。

不空曾奉其師金剛智之命赴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學習密法,在普賢阿闍黎座下受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密法灌頂。回中國後先後譯出密法11部、143卷。

在唐武宗會昌毀佛之後,因為失去皇室的支持,需縝密壇城佈置與繁複儀軌教授的唐密傳承遭到斷絕,僅留大悲、尊勝、準提、穢跡等較簡明之獨部密法為大眾知悉,詳細儀軌在禪宗、華嚴宗等出家眾中隱密傳承下來。另外未受法難影響之唐密教法在日本以東密、臺密傳承保存至今日。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宋朝與遼、金、西夏等朝代的密教十分發達

法天與天息災、施護同召見

上問佛法大意,對揚稱旨。

僧人守真「開灌頂道場五褊,水陸道場二十餘會,僧尼從而諸法者三千餘人」。

北宋天禧元年曾禁止《頻那夜迦成就儀軌經》進入大藏經,無上瑜伽在明朝後就不再有太大影響。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毗沙門天王是佛教護法,也叫多聞天王

見於《佛說毗沙門天王經》等

在印度自古就極受重視

說一切有部《十誦律》將此《阿吒那劍》(晉言《鬼神成經》)列為十八部最重要經典之一

在漢地唐代十分盛行,由於手持吐寶鼠,象徵帶財無量,故又稱財寶天王。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中國的觀音菩薩信仰約始於四世紀

其普遍信仰的是聖觀音、白衣觀音、楊枝觀音等化身。

在西藏,主要信仰的是四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及千手觀音等化身

其密咒分別為六字大明咒、十一面觀音咒、如意輪觀音咒、大悲咒,顯密兩系今日皆所受持。

其中,出自伽梵達摩所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的「84句大悲咒」,為漢傳密宗三大陀羅尼(真言)咒之一。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尊勝佛頂又名佛頂尊勝、除障佛頂。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唐代流行的經典

主要內容是佛為善住天子宣說攘災延壽之法

顯示尊勝陀羅尼之靈驗。

佛頂尊勝陀羅尼咒為漢傳密宗三大陀羅尼咒之一。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準提菩薩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準提菩薩被認為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印度盛行準提菩薩法,見於《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唐代有五譯,從遼代以來的準提法已經漢化,也與一開始的印度準提法不同。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經》中有寶篋印佛塔法門和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即寶篋印陀羅尼咒)法門。寶篋印咒為漢傳密宗三大陀羅尼咒之一。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密宗在日本稱作密教,分為東密和臺密。

因唐朝中期中日交流的密切,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由弘法大師空海從唐朝傳回日本。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804年,弘法大師隨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

拜惠果和尚為師

空海天資稟賦

惠果毫無保留地把密宗大法,傳授給空海

親封空海為「真言付法第八祖」

賜他「遍照金剛」法號。

空海勤奮好學,還學會了書法、繪畫等多種中國文化藝術,以及修路、架橋等先進生產技術。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空海回國後開創真言宗,又因以東寺為發源地,故稱為東密;

另有臺密,為同期入唐留學僧最澄大師所創,亦稱理秘密教。

東密體系於空海大師已大體完備,臺密體系是於最澄法子法孫繼續赴唐留學而成。

由此瑜伽密教盛行於日本。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顯密之分就是東密八祖空海提出。

東密認為僧者應以禁慾為主

密教二祖龍樹菩薩對密宗的弟子也教導要禁慾為主。

東密空海門下不準僧侶與女人交談

一定要嚴守戒律甚至規定佛門聖地是女人禁地!

所屬東密的寺院不準女人進入。

東密高野山的僧侶們到現在一直過出家生活,並沒有娶妻生子。

東密有特有的苦修肉身舍利方法。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最澄(傳教大師)創始人

臺密即「天台密教」之意。

後來天台宗的最澄大師在高野山向空海學習密宗時期,把空海的極端苦行和嚴守戒律等規矩帶入天台宗。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阿利僧派,又名阿闍梨派

是緬甸蒲甘王朝阿努律陀改宗上座部佛教前的教派

可能是七世紀時在印度傳入。

並從而傳佈於雲南(南詔、大理)稱為滇密。

他們食肉飲酒不強調過午不食

信徒在結婚前與其上師過夫妻生活。

是密宗與印度教、緬甸民間宗教(那加與納特崇拜)等的混合體。

他們特別崇拜大黑天,他們在緬甸消失但在雲南生存至康熙時代。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流傳在西藏地區的密宗派別,來自印度佛教。

它始於蓮花生與寂護

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有自己的密宗傳承。

它包含了四部密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

但是以無上瑜伽續為主,又可分成舊譯派的大圓滿傳承,與新譯派的大手印,形成兩大主流。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顯教是因相法,講求理論﹔

密教是果法,著重探討實踐方法和輔助修煉的各種儀軌、咒語等

實踐以理論為指導,理論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兩者互為增益,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藏密主張以欲貪作為修行的助力,使修行者經由秘密儀式、神通與禪定修行(稱為天瑜伽),得到空見,最終得到解脫。

在西藏一些苯教的神被當時的傳法阿闍梨收編為護法神,印度教一些神祇也被一同收編於護法之列(如象鼻天、地天)。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日本密宗空海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皆由地、水、火、風、空、識「六大」所造

故稱「密宗六大」。

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

「識」為「心法」,屬金剛界。

主張色心不二,金胎為一。

兩者為宇宙萬有,而又皆具眾生心中。

佛與眾生體性相同,眾生依法修習「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唐朝不空三藏譯《理趣經釋》:「以自金剛與彼蓮華,二禮和合成為定慧。是故《瑜伽廣品》中密意說:二根交會,五塵成大佛事。」

傳統上依據安慧對無著《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所引用契經中的「二二數會」的秘密抉擇,將二根解釋為奢摩他與毗缽舍那即定與慧。

現代顯教和密教之間,密教不同傳承之間,對雙身法問題存在諍論。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密教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壇城、儀軌和各種神格信仰為其特徵。

儀軌極為複雜,對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皆有嚴格的規定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婆羅門教火祭的儀式,稱為火供

梵語「護摩」,譯為中文是「焚燒」、「燃燒」。

護摩的作用是,藉由火焚供品,供養諸天聖眾,以便達到息災、祈福與超度的目的。

其祭祀,包括四郊五嶽諸天。

婆羅門教有四十四種的外道火供方法。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早在部派佛教時代,佛教戒律就對剛剛被納入佛法的密咒作出了響應。

在《四分律》和《十誦律》中,已經有了與密咒相關的內容。

這些小乘戒律開許治療齒痛、腹痛、護身的咒語,而對其他的咒語實行控制。

其後當早期的雜密開始流行時

梵網等大乘戒也都能調節事相,資用於密教的儀軌。

當時來到中國傳揚密典的僧人,多有戒行顯著而精通律學者,究其原因,是因為密教修行主要靠咒語法術借他力而為之,因此用嚴明的戒律約束自己,可以補自修之功,並且還有未雨綢繆,防止咒言密法濫用的果效。

密教很強調皈依上師,皈依上師可離我慢,並以嫡傳之方式一代一代傳授密法。

但東密沒有四皈依,也只是三皈依,四皈依是由藏密所發展出來的。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在純密傳入中國的唐代,密僧們仍然保持著重視戒律的傳統。

而且為了調節密宗複雜的事相,規定實行密法咒術的次序儀軌,專門的密教律也應運而生。

善無畏翻譯了含攝密教戒律的《蘇悉地揭羅經》與《蘇婆呼童子請問經》,併為《蘇悉地經》作供養法,使之廣泛流播。

密教的戒律稱為三昧耶戒。

「三昧耶」在梵語中,是「誓言」的意思,而廣義的說,它有平等、本誓、除障、驚覺四種含義。

印度原始密宗、唐密、藏密、日密——花開見佛總說密意

藏密修學,也首依持三昧耶戒,一般在接受灌頂時受持此戒,但其所出經典與漢傳密教不同。

格魯派三昧耶戒取自德光《律經》、慧賢《律經注》與宗喀巴《秘密戒頌》。

宗喀巴認為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的灌頂都需要遵守十四根本戒,而在他的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講事部、行部道次第則以蘇悉地經和大日經所宣講的三味耶為主。

寧瑪派則認為下三部密法的灌頂各有其戒律,十四根本戒僅為無上密三部共同遵守。

在此十四條戒律的基礎上,不同的灌頂又有不同的戒律。

如《大幻化網》的戒律,包括五條根本戒與十條支分戒;大圓滿則有二十七根本戒。

無論那一派,都必須以尊師為根本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