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謀劃港珠澳大橋深圳支線,分析稱「雙Y」可能性不大

近日,有消息稱,深圳將謀劃港珠澳大橋深圳支線,這引發了市場猜測。有傳言稱,港珠澳大橋或將形成“雙Y”通道。

目前,港珠澳大橋採用的是“單Y”橋型。大橋共分兩個出口,一個落點在澳門,一個落點在珠海。當初,方案確定之前,相關方面提出“雙Y”橋型,即增設深圳這個落點,由此西邊接珠海和澳門,東邊接香港和深圳。

當地觀察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在經濟和可行性上來說,“雙Y”通道可能性不大;另外,在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的背景下,當下更應考慮的是如何利用好大橋,以及如何在制度層面上進行相關創新。

謀劃深圳支線

《南方日報》今日報道稱,10月17日,深圳市政協召開2018年市長領銜督辦提案辦理協商會,聚焦今年市長領銜督辦的《關於做好交通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完善我市交通體系的提案》(含1件主提案和9件子提案)辦理情況,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現場回應。

深圳交委在會上表示,將謀劃深中通道、深珠公鐵複合通道(與深珠城際共通道)、港珠澳大橋深圳支線等公路通道及深圳至中山城際、深圳至珠海城際等軌道通道,還將預留外環高速公路西延跨江規劃,打造深圳與珠江西岸的跨江通道體系。

為什麼港珠澳大橋深圳支線引發眾多的市場關注?

這座大橋的意義毋庸置疑。港珠澳大橋建成後,香港到珠海、澳門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僅需30分鐘車程,拉近了三地經濟交流的距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對於緩解珠江口東西岸的交通壓力也意義重大。

近年來,珠江口東岸地區,包括香港、深圳、東莞等地的發展實力和進程都遠遠高於珠江口西岸地區,包括澳門、珠海、中山等地。原來虎門大橋是珠江口東西岸唯一的過江通道,而隨著近幾年整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以及兩岸聯繫的不斷增強,虎門大橋經常車滿為患,在當地的論壇上經常見到居民談及虎門大橋堵塞的情況。

深圳謀劃港珠澳大橋深圳支線,分析稱“雙Y”可能性不大

建議制度層面創新

從方案提出之初,這個投資金額龐大、關係粵港澳三地和珠江兩岸未來經濟發展格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就一直備受關注。當時,各方最大的爭議在於採用“單Y”或“雙Y”的橋型,是否將深圳納入其中。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對第一財經表示,深圳要謀劃的港珠澳大橋深圳支線和“雙Y” 橋型有關的可能性不大。

他說,港珠澳大橋“雙Y”在經濟上、可行性上有很大的難度。“經濟上,目前港珠澳大橋的重心是在珠海和澳門,其海上距離深圳相對較遠,建設支線成本高。第二,深中通道建設的目的,就是彌補目前港珠澳大橋在珠三角東西兩岸聯通不足的問題。第三,對於建設支線的成本,與深圳跟香港方面加強陸路通道的成本會更低。”

2016年,深中通道動工。深中通道通車後,將成為連接珠江東西岸的重要通道,從中山快速直達深圳,通勤時間由以往2小時縮減為30分鐘,並將大大減輕虎門大橋的交通壓力。

曹鍾雄建議,在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之間建一條高速公路,“為實現港珠澳大橋對珠三角東西兩岸基礎設施連接上的不足,以及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對接,在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之間加強高速公路的連接顯得更為重要,從經濟上、可行性上更為合理。”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也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的前提下,更應考慮的是,如何利用好大橋,以及如何在制度層面上進行相關創新。”

消息來源第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