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自電視劇《娘道》9月份開播以來,一直引發輿論熱議。其口碑一直下滑,從豆瓣3.4分,到收官之時(10月15日),豆瓣評分僅為2.7分,有超80%的人給了一星差評。但反觀其收視率,《娘道》收官之時(10月15日)在北京衛視的收視率破2,超出《你遲到的許多年》、《喋血長江》等其他電視劇,成為當日收視之最。因此,這也使得該劇坐實了“高收視低口碑”之名。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電視劇《娘道》豆瓣評分)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電視劇《娘道》10月15日收視率 圖片來源:衛視小露電)

不僅如此,《娘道》產生的相關話題更是頻頻登上微博熱搜,#陪爸媽看娘道#、#娘道三觀#、#娘道大結局#、#娘道 尬#等引起一眾網友們的熱議。為何《娘道》能迅速“躥紅”走上“熱劇”之路?微熱點(wrd.cn)將探尋各種原委。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自9月5日《娘道》開播至今,其熱度走勢呈現出2個較為明顯的高峰,一次出現在9月17日,熱度指數22.99;第二次則出現在10月16日,熱度指數34.91。由此可見,在這兩個時間點上,輿論對於《娘道》的關注度較高,產生的議論也頗多。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收視率造假引發業界關注

9月15日,《娘道》導演@郭靖宇發官博揭露收視率造假亂象。他透露為了新劇《娘道》播出,自己曾在購片主任的要求下與“某操縱收視率的大神”交流,130萬一集的戲,每集要交90萬的收視率“保護費”,後因沒有妥協,電視劇“險未播出”。他決定“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團伙決戰”,並呼籲整個影視行業團結在一起,徹底清除假收視率毒瘤。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此言論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多數人認為當前的收視率造假已成為常態,甚至變為一種不成文的“潛規則”,必須要杜絕這樣的現象發生。而9月16日,央視網的一篇《央視網評論:整治收視率造假風,須出重拳》中就提到“電視劇收視造假犯眾怒,需要立即切除這個毒瘤。正義者從不會缺席,與潛規則決裂就是呵護健康生態,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收視率環境。”同一天,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而“造假”、”揭露”、“黑勢力”等成為當日“娘道”的關鍵詞。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不置可否,一些官媒也帶動此次事件的發展,例如:@央視公開課 @中國新聞網 @新民週刊 @共青團中央等紛紛發博怒批收視率造假。因此,隨著收視率造假事件的爆出,電視劇《娘道》熱度指數在9月15日之後便持續走高,9月17日達到高峰,這應該是《娘道》走上“熱劇”的第一個轉折點。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劇情價值觀引輿論熱議

顯然第一個轉折點後,《娘道》的熱度有所回落,但隨著劇情發展,大結局塵埃落定,其熱度在收官之時(10月16日)迎來了第二個高峰,且此次輿論的關注點從“收視率”轉到了“價值觀”。當日,關於“娘道”的全網信息量近8萬餘條,而“娘道”的敏感信息佔比也突然增高,敏感信息佔比高達37.20%,“毒瘤”、“愚昧”、“重男輕女”、“批判”等成為敏感高頻詞。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大部分網友對該劇所傳達的價值觀不能認同,認為把“男人是天”、“女性是生育工具”、“女性的職責是傳宗接代”、“母親必須為子女犧牲一切”等信條作為“三從四德”是封建思想在作祟,這種錯誤的“三觀”不值得歌頌。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劇中出現的臺詞,“我這條賤命算什麼……我一定要為繼宗生兒子”、“我是隆家花錢買來的河姑,祭黃河沒死成,就應該守在祠堂裡,這就是河姑的命。”更是引起網友極度不適。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此外,一些主流媒體也對電視劇《娘道》進行了批判。@新京報稱:反對“娘道”,並不是說女性就不能迴歸家庭;當然可以了,但它的前提必須是——這是女性的自主選擇,更重要的是,迴歸家庭的女性與男性的關係是平等的,而不是依附和順從。倡導“慈母”“孝女”“賢妻”等美德固然沒錯,但它們永遠不該成為壓迫和剝削女性的遮羞布。@中國婦女報 表示,反感《娘道》不是因為它表現了封建糟粕,而是它把封建糟粕的毒瘤描繪成了鮮花;用所謂的娘道,覆蓋了女性的所有價值;把對女性的壓榨和女性的愚昧包裝成了偉大的付出。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數據顯示,在電視劇《娘道》受關注群體中,女性佔比62.28%,近男性群體的2倍,女性對此關注度更高。而在女性群體中,敏感信息佔比21.39%,較男性高出近一半,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這樣一部抱著歌頌女性,傳播“娘之道”的電視劇,卻引發眾多女性的不滿。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雖然有少部分網友認為,電視劇《娘道》歷史背景如此,不能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舊時代的東西。但是,電視劇作為一個重要的媒介載體更要實現正確傳播信息,引導輿論的作用。正如廣電總局聶辰席在18年4月份召開的《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提到:“杜絕浮躁之風侵蝕電視劇的健康肌體,內容上必須力戒浮華。同時,抓方向引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對弘揚主旋律,要有全面準確的認識。”

作為一名當代女性,

如何立足於社會?

如何體現自身的價值?

歡迎下方留言加入討論。



-end-

品牌升級 為你而來

“微輿情”正式更名“微熱點”

微熱點產品定位為社會化大數據工具

會更為專注地為大眾提供社會化大數據工具服務

所以 升級的是平臺 不變的是初心

更名再啟航 共赴大數據盛宴

繼續關注和支持我們喲

《娘道》如何走上“熱劇”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