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體後,分成了哪幾個國家,現在這幾個國家的概況如何?

尼克狐55


南斯拉夫第一次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那個時候叫做南斯拉夫王國。到了二戰的時候,由於納粹入侵,加上國內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等不同民族的矛盾,當時的南斯拉夫王國立刻土崩瓦解。在納粹的扶持下,南斯拉夫分裂為塞爾維亞救國政府和克羅地亞獨立國兩個傀儡政權。

二戰期間的南斯拉夫是極其血腥殘酷的。一方面是納粹殘酷鎮壓南斯拉夫人民;另一方面是國內民族矛盾,克羅地亞獨立國對境內的塞爾維亞人進行迫害,而塞爾維亞人則在自己的控制區對克羅地亞人進行迫害。最慘的還是鐵托帶領的游擊隊,同時要面臨著三股敵人。整個二戰期間,南斯拉夫死亡170萬人,占人口的1/9,其中一半以上是死於他們的自相殘殺。

不過,鐵托是個厲害人物。南斯拉夫人民在他的帶領,1941年便解放了全國1/5的土地。那個時候,他只有8萬游擊隊戰士,而敵人則有51萬德、意軍隊加上15萬偽軍。等到1944年的時候,鐵托帶領的南斯拉夫人成了歐洲唯一自己解放了自己國土的人民,他們打死了9.8萬的德國人、俘虜了28.5萬的德國人和偽軍。

可以說南斯拉夫之所以又能夠重新形成一個國家,完全是因為鐵托。他能夠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對付敵人。鐵托甚至還帶領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條擺脫蘇聯模式的道路,建立了根據自己國情的經濟道路。1976年,南斯拉夫便有36%的人擁有汽車。

1974年,82歲的鐵托當上了終身總統。沒有鐵托就沒有南斯拉夫。不過等到鐵托去世以後,過了12年,南斯拉夫便解體了。到現在,南斯拉夫一共分裂為六個國家,塞爾維亞、黑山、波黑、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和馬其頓。另外還有科索沃,不過科索沃並未獲得聯合國的承認。前南斯拉夫的幾個國家現在發展不會太好,畢竟他們科技不發達,而且又不像中東那樣有石油,日子不會太好。

以塞爾維亞為例。塞爾維亞2017年開始對中國免籤停留30天,查查對中國免籤的國家,可知塞爾維亞經濟應該發展不好。不過,塞爾維亞的體育發展很好,三大球都挺厲害的。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打敗塞爾維亞女排,贏得了奧運冠軍。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南斯拉夫一共分裂成6個國家和一個享有獨立狀態的科索沃地區。



1.南斯拉夫1918年建國,二戰期間積極反抗德國入侵。南斯拉夫有2300萬人口,國土面積2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兩個福建省加起來那麼大。



2.1991年至1992年馬其頓、波黑、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相繼宣佈獨立,南斯拉夫1992年宣佈解體。經過解體和聯合國的制裁,南聯盟從一箇中等發達國家,退步為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3.北約在1999年對南聯盟發動了科索沃戰爭,導致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區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科索沃在2008年宣佈獨立,並立即得到了歐盟和美國的承認。



4.黑山共和國於2006年進行了公民投票,有55%的黑山人支持獨立。因此2006年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黑山獨立。



5.南斯拉夫一共分成六個國家,它們是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黑山、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科索沃地區目前沒有被大多數國家所承認,但是科索沃算是一個享有獨立狀態的地區。



6.目前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經濟比較發達,塞爾維亞和黑山經濟發展一般,波黑、馬其頓、科索沃地區經濟發展落後。這就是前南斯拉夫地區的現狀。


杜達特洛夫斯基



50975033165


南斯拉夫解體後共分裂成為7個國家,但是其中科索沃並不為國際社會所普遍承認

南斯拉夫,全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這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2003年期間的歐巴爾幹半島國家,其前身是南斯拉夫王國。

二戰後在蘇聯的扶持下,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人鐵托推翻了南斯拉夫王國,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1963年鐵托將南斯拉夫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南斯拉夫地理位置)

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是塞爾維亞人,但是其他民族的數量也是比較多的。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南斯拉夫共有:克羅地亞、波黑、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6個加盟共和國組成,首都是位於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

由於民族眾多,南斯拉夫國內的政治環境也比較複雜,而且在二戰時南斯拉夫境內塞族人和克族人還爆發過種族清洗,雙方的仇恨是非常尖銳的。

在強人鐵托生前三斯拉夫尚且能夠維持團結,但是這種團結是建立在鐵托犧牲塞族人利益的基礎上的,是一種妥協的安定,並沒有真正解決各個民族之間的對立。

等到鐵托一死,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就開始浮出水面了,並且愈演愈烈,最終將南斯拉夫引向瞭解體的不歸路。

(站在中間的人就是鐵托)

到上世紀80年代末,受東歐鉅變影響,南斯拉夫的分裂已不可避免。

1992年南斯拉夫正式解體,最開始南斯拉夫分裂為:南斯拉夫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黑,共計5個國家。

南斯拉夫聯盟後來於2003年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佈獨立,與塞爾維亞分家。

而到了2008年,以阿爾巴尼亞族為主的科索沃宣佈從塞爾維亞獨立,並立即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承認。

至此前南斯拉夫已經分裂成了7個國家,分別是:

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

塞爾維亞

黑山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黑)

馬其頓

科索沃(未獲普遍承認,塞爾維亞堅持對科索沃擁有主權)

(今天的南斯拉夫共分裂為7個國家)


千佛山車神


南斯拉夫是一個語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羅馬帝國時期稱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為歐洲三大蠻族。其中斯拉夫人又可以分為三大支系:演變為今天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東斯拉夫人;演變為今天的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西斯拉夫人;剩下的一支就是南斯拉夫人,這是由使用相近語言的不同民族組成的一個語系集團,在這一語系集團之下大體涵蓋了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民族。

公元6~7世紀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定居於巴爾幹半島薩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亞得里亞海沿岸一帶。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居民改信東正教。12世紀時塞爾維亞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峰,一度成為巴爾幹最強盛的國家。

15世紀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向歐洲擴張:1389年奧斯曼土耳其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全盛時期整個南斯拉夫人聚居的巴爾幹半島都處於其統治之下。17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日益走向衰敗,與此同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遭到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的雙向夾擊,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等地被奧匈帝國佔領。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在奧匈帝國的影響下皈依了天主教,從而和其他南斯拉夫民族呈現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情況則相對比較複雜: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地亞族以及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影響的穆斯林混居於此。

一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奧匈帝國解體,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等地和塞爾維亞、黑山一起組建了南斯拉夫王國並從由奧匈帝國分化出來的匈牙利手中獲得伏伊伏丁那地區。1929年南斯拉夫王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波斯尼亞人、馬其頓人、黑山人在南斯拉夫王國時期都被歸為塞爾維亞人,其語言視為塞爾維亞語方言)。1941年被納粹德國入侵,克羅地亞成立了由納粹扶植的烏斯塔沙政權,這一政權受到當地天主教會的支持並加入了軸心國。烏斯塔沙政權殘酷地鎮壓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根據統計:烏斯塔沙建立超過十個集中營,殺害達九萬三千人;但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人的切特尼克組織也殺害不少克羅地亞人,這都導致南斯拉夫族群問題進一步惡化。

1945年約瑟普·布羅茲·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實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1963年南斯拉夫通過新憲法並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黑山、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6個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兩個自治省(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組成。

1991年蘇東劇變伴隨著南斯拉夫歷史上形成的民族積怨共同發作: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率先宣佈獨立。1992年波黑宣佈獨立,"南聯邦"解體,未獨立的塞爾維亞、黑山等兩個加盟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波黑獨立後因境內的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和穆斯林的民族教派衝突而爆發了1992年4月~1995年12月的內戰,1995年波黑和平協議簽署,宣告波黑戰爭結束。1998年南聯盟政府指責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自治省的阿爾巴尼亞族武裝分子多次發動暴力襲擊,派遣軍隊進入科索沃。美國及其盟國指責南聯盟在科索沃殺害了大批阿族居民,製造了"人道主義災難",對南聯盟制裁。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打擊。南聯盟被迫接受和平協議,聯合國和北約接管科索沃。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正式取消南斯拉夫這一國家名稱。2006年黑山經由公民投票脫離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至此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黑山共和國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2008年科索沃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目前獲得全世界108個國家承認,中、俄等國至今未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2016年8月5日科索沃首次參加奧運會。

迄今為止由前南斯拉夫解體分化而成的一共有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6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以及一個處於事實獨立狀態但未獲國際社會完全承認的政治實體——科索沃

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人口1050萬(包括科索沃),首都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的經濟近年來出現較快增長(2006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3%),因而被一些人稱為“巴爾幹之虎”。其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在2008年服務業佔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3%。

黑山面積1.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3萬。黑山是世界貿易組織、地中海聯盟成員國。2010年12月17日歐盟決定給予黑山歐盟候選國地位。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

馬其頓國土面積25713平方公里,人口208萬(2016年)。為促進經濟發展,加快融入歐盟一體化,馬其頓政府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稱為歐洲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在141個國家中綜合排名位列第36位,是歐洲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

斯洛文尼亞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斯洛文尼亞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04年3月加入北約,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同年6月28日加入匯率兌換機制,2007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2007年12月21日正式加入歐洲申根區。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斯洛文尼亞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克羅地亞國土面積56594平方公里,人口417萬人。克羅地亞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第二產業為副,旅遊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克羅地亞經濟基礎良好,旅遊、建築、造船和製藥等產業發展水平較高。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國土總面積51129平方公里,人口3516816(2016年),首都薩拉熱窩。波黑在南斯拉夫時期便是聯邦內較貧窮的地區之一,獨立後又發生了內戰(即波黑戰爭),經濟受到嚴重損害。截止至2016年波黑經濟正在漸漸復甦,同時還要進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個實體:波黑聯邦(又稱穆克聯邦)、塞族共和國和布爾奇科特區。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截至2014年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斯尼亞人跟克羅地亞人(波黑聯邦)及塞爾維亞人(波黑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未獲國際社會完全承認的科索沃地區在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時期稱為“科索沃和梅託希亞自治省”。最大城市為首都普裡什蒂納。人口族群中有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人,分佈在科索沃大部分地區,而其他少數族群主要是塞族和黑山人,並主要分佈於北科索沃地區。總面積10887平方公里,人口數量1816200(2016年)。至於我國政府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則是從世界文明的和諧與區域未來持續穩定角度出發——如果任何國家的某個民族都能自行宣佈獨立,那麼這個世界必將更加混亂。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南斯拉夫解體後,分成6個國家。這6個國家分別是: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黑山、克洛地亞、馬其頓、波黑。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黑山首都,波



德格里察;克洛地亞首都,薩格勒布;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波黑首都,薩拉熱窩。這6個國家均號稱社會主義國家。現在,這幾個國家人民生活得都非常幸福。


清澈34802536


當年的南斯拉夫共和國對中國人民來說太熟悉了,電影《保衛薩拉熱窩》巜橋》巜刺殺希特勒計劃》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這個國家解體了,分裂成7個國家。

分別是1.塞爾維亞。1991年前南解體,92年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聯盟共和國一一南聯盟,後又一分為二,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佈獨立,塞爾維亞沒有意見,承認黑山在國際中合法地位,自己也成立塞爾維亞共和國。
(塞爾維亞共和國旗)


(黑山共和國旗)

2.克羅地亞。

該國足球世界盃取得亞軍,這個人口僅400多萬的小國,令人感動。
(克羅地亞方格軍團)

3.黑山共和國。

2006年黑山獨立,2006年6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承認黑山共和國為獨立國家。

4.斯洛文尼亞。

1991年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通過議會向世界宣佈脫離南聯盟,成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承認斯洛文尼亞為獨立主權國家。
(斯洛文尼亞共和國旗)

5.馬其頓斯科普利共和國

1993年4月,加入聯合國。

(馬其頓國旗)

6.科索沃。

2008年2月,科索沃議會宣佈獨立宣言,從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共和國不承認它的主權地位,所以國際上不被承認,聯合國安理會也無動靜。
(科索沃旗)

7.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1992年波黑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國家命運,是否獨立,波族和克族同意,塞族抵制公投,以後三個民族打成一團,三年後波黑單獨獨立,1995年11月,在美國主持下,三個民族簽訂停火協議,整個波黑一分為三,除去波黑外,剩下地盤組成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政府。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旗)


良人執戟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曾經是南歐地區最大的國家,有“巴爾幹之虎”的稱號。它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克羅地亞人約瑟普·布羅茲·鐵托所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1945年11月29日,南共領導人鐵托效仿蘇聯的國家體制,正式組建了龐大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
(南聯邦領導人鐵托)

冷戰時期,南聯邦的國力雖然無法同美、蘇這樣的超級大國相比,但在歐洲地區也是屈指可數的大國。而且,南聯邦領導人鐵托與印度總理尼赫魯都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在第三世界國家中有著較高的威望。

只不過在鐵托執政時,始終未能妥善處理國內的民族矛盾,最終埋下了南聯邦解體的隱患。

1980年,鐵托驟然病逝,留下了一個不太穩定的南聯邦。鐵托在世的時候,還可以依靠他的個人的威望來緩和民族矛盾,使國家可以正常運轉。但鐵托去世以後,南聯邦中央無法建立起集權政府,只能對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斯洛伐克族、阿爾巴尼亞族等民族各自為政的局面聽之任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由於受到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的影響,南聯邦國內各民族追求獨立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在1991年至1992年,南聯邦徹底瓦解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黑山6個共和國,這還只是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體。

緊接著,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共和國重新組成了一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的國家(簡稱“南聯盟”)。這個南聯盟是南聯邦的繼承者,但國土面積只有南聯邦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最致命的問題是:南聯盟成立以來,其國內的科索沃自治省一直在鬧獨立,這反而成為西方國家干涉南聯盟內政的藉口。


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北約(美國主導)為了支持南聯盟的科索沃自治省鬧獨立,打著“人道主義與民族獨立”的口號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造成了南聯盟近萬人傷亡(包括空襲我國的大使館),這就是世紀末的科索沃戰爭。

戰後,虛弱的南聯盟最終土崩瓦解,分裂成科索沃、塞爾維亞、黑山三個國家,這就是南斯拉夫的第二次解體。由於南斯拉夫的兩次解體,巴爾幹半島上至今沒有再出現過大國、強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解體)


古風吹落梨花捲


在這裡我先說一句,巴爾幹半島,比四川大點比青海小點,但是在歐洲歷史上這裡一直是個火藥桶。一戰後南斯拉夫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組成聯合王國。二戰後南斯拉夫聯盟擴大到波黑、馬其頓、黑山、科索沃等範圍。題主問的應該是在二戰以後的南斯拉夫,到90年代後解體的這個過程,當時的南斯拉夫地處南歐,靠近西歐,是冷戰時華約對抗北約的前沿陣地。

球迷們經常會談起的一個話題是,如果如果南斯拉夫沒解體,他的足球國家隊、他的籃球國家隊會有多強?如果看看紙面實力,那確實是很強,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我們就來簡單看看南斯拉夫的一個解體過程。

二戰以後,南斯拉夫成為一個聯邦制的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波黑和馬其頓組成,建立了以鐵托為總理的臨時政府。在六個共和國之外,塞爾維亞共和國還有科索沃和伏伊伏丁納作為兩個自治省存在。雖然南斯拉夫在形式上是統一的,但是其內部種族和宗教、文化等都極其複雜,一旦沒有強權統治就極其容易出現分裂局面。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亞正式宣佈獨立。

克羅地亞緊隨其後宣佈脫離南斯拉夫;但是,克羅地亞境內的克拉伊納自治區宣佈脫離克羅地亞獨立。

1991年9月25日,馬其頓宣佈獨立;

1992年3月3日,波黑宣佈獨立;

2003年南斯拉夫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黑山也獨立出去。2008年,科索沃自治區宣佈獨立。

最終,昔日的南斯拉夫解體成6個國家和一個自治區。其中,斯洛文尼亞是前南地區中最富裕的地區。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是世仇,馬其頓是在這幾個國家中經濟水平較低的一個國家。


小球天地


南斯拉夫聯邦為何解體?

在上世紀的80年代,歐洲國家南斯拉夫聯邦國由於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民族危機和政治危機,於是在幾年後的1991年6月25日,該聯邦國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單方面對世界宣佈獨立,幾天後,南斯拉夫聯邦出兵干預未果,因而引發了歐洲國家最大的規模衝突。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成立,原本的聯邦國家才一分為七,從而正式解體。(南斯拉夫聯邦地區分佈)

聯邦國分為以下七個國家和地區:

1、斯洛文尼亞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亞議會通過了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的決議,並且很快就在1992年5月22日,加入了聯合國成員國。

2、克羅地亞

1991年6月25日,克羅地亞也宣佈正式從聯邦獨立,與斯洛文尼亞是同一天獨立。1992年2月,聯合國正式承認其為獨立國家,並且也在1992年5月22日成了聯合國成員國。(克羅地亞)

3、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以下簡稱“波黑”

1992年3月,波黑舉行全民投票,但是由於塞爾維亞族的反對,在此後的三年裡,經歷了種族之間的戰爭,稱為“波黑戰爭”。隨後在1995年11月21日,波黑共和國,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共和國三國共同簽署停戰協議,波黑戰爭才結束。

4、塞爾維亞

1991年隨著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塞爾維亞在1992年和黑三共和國共同組建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以下簡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正式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共和國繼承了塞黑的國際獨立主權的地位。

(塞爾維亞是包括科索沃的)

5、黑山共和國

黑山共和國和塞爾維亞解體的經歷是一樣的。2006年6月3日,黑山宣佈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繼承了塞黑的國際地位,6月22日,黑山和塞爾維亞建交,6月28日,正式成為聯合國成員。

6、馬其頓,直到現在國名還在改!

馬其頓在1991年11月20日就獨立了,然而由於希臘有個省份名叫“馬其頓省”,因此希臘極力反對其用“馬其頓”作為國名,因而馬其頓的獨立主權地位一直被耽擱,直到1992年12月10日,馬其頓共和國通過議會選舉,同意改國家的名字為“馬其頓(斯科普里)共和國”。

(馬其頓)

“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名稱一直遭到希臘的反對,因此到現在馬其頓還在通過議會選舉改國家名稱。就在前幾天,也就是當地時間2018年10月19日,馬其頓議會選舉通過,並將國名正是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7、科索沃

(科索沃在地圖上只是塞爾維亞一個省)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面通過議會決議,單方面脫離塞爾維亞共和國,正式對外宣佈其獨立,但是遭到塞爾維亞共和國極力反對,塞爾維亞堅決宣稱: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國地位

到現在也只有少數國家承認科索沃獨立主權。

以上就是南斯拉夫聯邦分裂後的成員國和地區,除了科索沃之外,其他6個國家都具備獨立主權,並且加入了聯合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